WencheWu

@wenche_wu

【追劇筆記】日本房地產詐騙的內容 本身也是個不錯的「反詐騙」教材(?)—《地面師》

就結構上來說,《地面師》基本的劇情走向和元素,其實和其他的犯罪類影視作品沒有太大的突破,就連結局其實也沒有太難猜;而就是因為這樣先天的條件,讓演員的表現變成左右成敗的重要關鍵。

【追劇筆記】劇情起伏稍微普通 但終於又有新生代發音不讓人出戲的台語影集!—《商魂》

整體來說,《商魂》除了老牌的演員當然不用說,年輕演員的台語口音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反而是在角色轉折與刻畫上,如果可以有更多的鋪陳,整體的追劇體驗或許也會更好。

【閱讀筆記】當自然保育與文化、生存發生衝突 美國伐木犯罪背後的複雜因素—《盜木賊:直擊森林犯罪現場,揭露底層居民的困境與社會問題》

當別人口中應該保護的植物,成為自己的文化基礎與少數可得的經濟來源,這些盜木者選擇站在保育的對立面,儘管並不能夠完全認同他們的作法,卻也能夠藉由了解他們的背景,對於這樣的行徑有更多的思考空間⋯⋯

【觀影筆記】韓版《史密斯任務》?劇情普通但至少好笑程度上有贏啦!—《Cross:跨界任務》

除了劇情普普之外,有些想要模仿《史密斯任務》的橋段,更會讓觀眾看了「尷尬癌」大發作。但演員的星光還是有蓋過這樣的缺點,尤其是兩位主角的互動,在趣味性上更是展現出了他們獨有的特色。

【閱讀筆記】圖解台灣三百年流行趨勢—《福爾摩沙時尚圖鑑》

儘管隨著時間越早,相關的資料也越少,導致內容上有許多是靠旁敲側擊一些文件、其他相關地區來拼湊;但整體來說,這本作品確實能夠讓讀者看見我們過去可能不曾看見過的台灣歷史。

【閱讀筆記】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說 從微小事件看見大時代的變遷—《婦人王氏之死》

相較於歷史研究通常較為枯燥的刻板印象,這本作品的特色在於在史料、官員紀錄之外,加入了蒲松齡的虛構作品《聊齋誌異》中的故事,讓書中的場景、社會景況變得更加生動且富有生活感。

【追劇筆記】題材滿有趣的科幻作品 但主角的角色設定有在認真?—《七夕之國》

就題材上來說,《七夕之國》其實是一部不錯的作品,包含後續的伏筆、故事基礎背景的建構,就連對於角色外型的設計,都能夠帶給觀眾不少的新鮮感(或者可以說是震驚?)。但就一些人物的設定上,總是會讓人有種不討喜的感覺⋯⋯

【閱讀筆記】居住正義何時來臨?回望台灣住宅運動走過的那些路—《無住之島:給臺灣青年世代居住正義的出路》

《無住之島》是一本關於居住正義的書籍,藉由爬梳至今已走過30年的住宅運動,與政府過往的相關政策,來頗析如今高房價的成因與背景。從社會運動者出發,作者廖庭輝提出了在政府、地方派系的作用之外,另一個能夠探討房價問題的角度。

【閱讀筆記】衣服其實不僅僅只是衣服而已—《穿過了:從人類服裝史發掘全球製衣體系背後的祕辛》

當獲得衣服不再是一件曠日費時的工作,只需要走到附近的商店,甚至動動手指就能買到,人們也將不再記得製造它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直到近年來,關於「快時尚」的環境議題開始受到重視,廉價服飾背後的故事也開始被揭穿,而索菲.譚豪瑟的這本作品,則藉由介紹一些關於服飾產業的發展,讓讀者看見更多我們過去可能並不了解的事實。

【閱讀筆記】神明、代言人與信眾百態 關於台灣傳統信仰的鄉野奇譚—《憨慢王爺》

「憨慢王爺」是一尊來歷不明的神像,主角花麒麟則是小時候成為王爺契子(乾兒子),長大後經歷江湖的洗鍊,落魄回到家鄉的青年。因為接了一個企劃,讓花麒麟開始走訪台灣各地的宮廟與墓祠,逐漸與王爺之間出現的感應,則讓這尊在大家樂時期發跡的神明,在守護他的同時,也成為幫他解惑的明燈。

【觀影筆記】關於奇觀與外星人 充滿隱喻但當成爽片來看也還不錯—《不!》

以一部外星人電影來說,《不!》尤其是在針對外星人的設定上,某種程度可以說是打破了過往相關電影的設定框架,以更突破腦洞的方式,去描繪這個未知的可能物種。不過除此之外,前半段的劇情其實枯燥到一度讓人想要關掉視窗⋯⋯

【閱讀筆記】在心靈上的台灣海峽上建一座溝通與理解的橋樑—《斷裂的海》

《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台灣偶然的共同體》把視角放大到「金門+馬祖」,雖然範圍加大讓其中的內容或許沒有辦法那麼深刻,卻以更淺顯的方式,讓讀者能夠看見在台灣論述中缺席已久的「金馬」。

【閱讀筆記】勉強還算是有趣 卻也充滿個人意見的食品相關著作—《懷舊黑心食品》

有人覺得作者的文字很有趣,但同時也有讀者認為裡面參雜了太多個人意見和評價,甚至帶有一點「賣老」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懷舊黑心食品」這個書名,確實有點偏頗;其中包含的絕不只是那些過去曾發生過的食安事件,甚至更多的其實是關於台灣人「吃」的一些冷門知識。

【觀影筆記】戲謔、嘲諷納粹德國的同時 似乎也暗喻了現代正進行中的危機—《兔嘲男孩》

整體來說,滿喜歡《兔嘲男孩》裡面用戲謔、天真的視角,來諷刺納粹的種種思想與行為,它讓我們能夠用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當時德國社會整體的氛圍與情緒;儘管上映時被批評把納粹德國娛樂化、不夠嚴肅看待,但個人認為這正是《兔嘲男孩》的精髓所在。

【閱讀筆記】以原住民視角 重新看見台灣威權時期—《臺灣原住民口述史:泰雅族和夫與日本妻子綠》

以在威權時期因為書信結合的異國婚姻為核心,延伸至北部泰雅族的歷史,與他們在白色恐怖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是外來者的視角,卻因為語言的接近性,或許更觸及了台灣研究所缺乏的核心內容。

【閱讀筆記】所謂「理工男」 只是企圖想要用規則來理解這個充滿例外的世界—《水中家庭》

考上頂大研究所、追求穩定的工作、學習投資,並且在社會認為適當的年紀娶妻生子,想不到現實卻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而一連串的「失敗」,也讓他開始重新審視生命中的一切元素,與所謂「規則」的意義。

【觀影筆記】就算過了20年 籃球還是可以很熱血—《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

儘管《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可以說是作為動畫的延續,直接來到最終目標——全國大賽,但在一整場比賽的過程中,也穿插著每個角色的故事,除了簡述三井壽、櫻木花道、赤木剛憲等人在站上「制霸全國」舞台前的掙扎與困境之外,最大的賣點就是關於控衛宮城良田的故事。

【閱讀筆記】當移動從選擇變成必然 偏鄉高齡者所面臨的困境—《留下來的人:偏鄉高齡者的生命紀事》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化社會,當65歲的年長者人數比例超過20%,也象徵著相關的照護、醫療等,已經成為不能夠再逃避的重要議題。然而,不論是國家政策、各種相關設施,甚至是這個社會上的其他人,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閱讀筆記】如果旅行讓你對這個國家產生了興趣 就看看他們的小說吧—《越南現代小說選》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閱讀筆記】當大腦再也接收不到訊號 又該如何與他人共處?—《此處收不到訊號》

小說家凌明玉所著的《此處收不到訊號》,講述一個受到失智症襲擊的家庭,九個章節、為期一年的時間軸,看似不長的篇幅卻極為細膩地描寫出那些,對於處於超高齡化社會的人們,所應該了解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