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孔学导论》曾庆文
《新孔学导论》曾庆文

历史的包袱需要时时清理,因这包袱还背身上,任由堆积,我们就会迷失在历史的故旧堆中,再也找不到自我。 我们要对孔子思想进行现代解读,才能重现孔子穿透历史的智慧,掌握其深燧的学识,才能进一步拥有文明跃升的基础。

上卷总结:孔孟之道确立了那些基本原则?

理论和社会建构的五大基本原则

通过以上系统地考察先秦时期的孔孟主张和学说,已经重新发现了孔孟先贤总结和开创的社会构成及其理论,为华夏文明奠基于可靠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五大原则:

一、以天道为核心的政治合法性原则;

二、以中庸为主线的社会公平原则;

三、以克己复礼为主旨的经验主义保守原则;

四、以民贵君轻为基础的自由原则;

五、以天下为公为大格局的地方自治原则 。

 纵观历史演化,可以确定的是:孔孟理论并不是完善的、已经系统化的,不能作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自身不能发展的理论体系。毕竟在二千多年以前,属于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初创阶段,与其他世界区域一样,人类(也包括先贤)都受区域封闭、世界范围思维交流困难、社会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人类认识仍是属于原则性的和粗线条的,属于大纲式的理论,即使如古希腊罗马的天才理论家发展出精巧的逻辑和理论,但在后世的科学家、理论家看来仍是过于粗浅和片面的。所以,自近代以来,人类的认识以古希腊罗马和世界各地古代传承下来的知识(甚至包括宗教的认识)出发,用新的认识方法和知识结构继续进行深入的建构知识大夏,最终完成了超越性的认知,将人类知识不断更新迭代。

孔孟之道也是同样的情况,但是,历史上儒家大搞个人崇拜,将孔子孟子神圣化,以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以孔孟之道为绝对真理——完美的理论,看似无限抬高先贤,但实际上是贬低和窒息了孔孟的天才理论。这与后世那些短视无知的儒生认知有关,他们都把人类社会看作是静态社会,人的生产和生活只是如同一年四季那样循环往复、花开花落,一代只会重复上一代的活动,所以,儒生看来社会是封闭循环的,孔孟学说也是封闭自足的,不需要深化、更不能作任何改动,这种认知导致了中国社会虽然历经二千多年,但一直踏步不前,最终在世界变动大潮下,被推着完全被动地向前挪动,儒家理论露出了它的原形:儒生只是皇权专制的妆份师,儒家理论只是文过饰非的伪学问,完全背离了真正的孔孟之道。

从以上清理出来的孔孟思想原有的基本原则,我们重新认识到孔学是一个开放性的理论体系,在这五大原则之下,可以深入去构建理论大夏,而不是儒生只是在上面树立一些没有任何作用的彩旗招幡,自吹自擂。只有打破后世儒家套在孔孟之道理论身上的禁锢枷锁,才能找寻到真正的孔学真义,引领华夏族群走出幽暗的历史循环,迎来文明的黎明。

我试用后面的篇幅,在孔孟之道的五大原则的基石上,尝试去勾画孔学的理论边框,同时也来探讨华夏社会从先贤确立的基础上成长出的结构和形态。从近代受西学东渐的冲击,中国学界对继承和发展孔孟思想的共识,已经叫响了近百年,但学者工作多注重于外围清扫整理,真正深入到体系来解构和建构,似乎应者寥寥。自知这个工作非常艰巨,非一人之力可以承担,但只要埋头拱卒,众志不坠,不断前行,终将可以劈出东亚文明的新天地。

根据孔孟之道,盛世不再只属于上层集团独享,而应是属于全体国民:民治、民有和民享。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