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line
Sunline

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email protected]

如果相識是種緣分,那分手是不是也是注定/《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

就像《鬼怪》最後要說的是:只要有緣分,再等你千年、重新投胎,我們都會再遇見!若是沒有這樣注定好的因緣,那麼也就像《心動》這個故事的這首歌說的一樣:如果相識是種緣分,那麼分手是不是也是注定?

我想《之前的我們》能夠入圍奧斯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東方故事裡經常出現的「因緣」這個詞(或我們比較常說的「緣分」);有人不太明白我為什麼可以看《鬼怪》那麼多次?(至今樂此不疲,但寫不出來。)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它跟《之前的我們》一樣,說著「緣分」這件事,這是西方電影題材裡比較少有的(或者讓人愛不釋手的「愛在三部曲」,也有緣分這層的概念!)那偶爾有著微妙的心情,又偶爾帶著惆悵的情緒,什麼都不能解釋的時候,就只能交給緣分了!

這部電影讓人想起幾部情境相仿的電影,多半都說著「曾經在一起,但後來沒有」或者「曾經以為還能在一起,但後來還是分開了」的心境,人在過去的戀情裡自我糾纏、不斷檢討或回憶:如果當時OOXX,會不會就改變命運?如果能夠在那個時間點不要輕易地轉身,會不會就有故事的延續,但就如同《後來的我們》的主題曲《我們》,歌詞裡寫的那樣:「可惜我們 沒有等 我們」於是人必然要去接受「我最大的遺憾  是你的遺憾 與我有關」,就像這部電影的結尾一樣!

這部電影在角色上的安排讓女孩去了美國有了西方文化的思想,留男孩在韓國等待,做了一點性別上的對調,把經常放在女性在情感上的糾結,換到男性身上,但保留女性內心既懂得但也只能懂得的柔軟,在故事的結束輕輕地道別,向過去曾有在心裡有過期待、等待及所有的盼望一起說再見!

東、西的文化衝擊,應該是這部電影最好看的部分,沒有東方電影裡那種「後來的我們」經常性的就重燃愛苗,也沒有過分耽溺「啊!我們曾經應該有機會在一起」的這件事,而是好好見面、敘舊、說再見!(啊!其實,相愛過、互相喜歡過的人是可以好好的說再見的!)

比起那些從小一起長大後相戀、分開的故事,這部電影還多了未成年就分開而留下「互相喜歡」的真摯!男女主角心裡的孩子,都還喜歡著彼此,也多麼盼望地想與對方可以在一起,可歲月終究還是過了二十四年,即使心裡的孩子還是那樣的喜歡著,卻不得不面對成年的自己和對方與現實:人總還是要學著長大,沒有什麼「長大都要」這種選項,而是懂得在必要的時候,得要鬆開手!

後來我不斷地哼著〈心動〉這首歌,也想起楊德昌《一一》裡NJ和阿瑞,及許許多多像這樣,曾經想要在一起,後來都沒有在一起,或者有機會在一起最後還是決定留在自己後來的人生裡的故事!

就像《鬼怪》最後要說的是:只要有緣分,再等你千年、重新投胎,我們都會再遇見!若是沒有這樣注定好的因緣,那麼也就像《心動》這個故事的這首歌說的一樣:如果相識是種緣分,那麼分手是不是也是注定?

也正是因為這樣,人跟人之間的(不管任何情感)遇見、分開(生離死別)是不是就能夠像這部電影說的那樣,即使感到痛徹心扉,也得相信那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比起其他故事的悵然,這個加進美國元素的電影,算是遺憾中的坦然了!)

《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2023
導演/編劇:席琳·宋
主演:葛莉塔·李、劉台午、約翰·馬加羅

圖片來源:《之前的我們》官方網站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