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凱西
蔡凱西

Cathy Tsai | 蔡凱西 台北人 / 不專業旅人 / 流浪中的學術人 / 研究旅行史與旅行文化的不良歷史學徒/《後綴》假掰文青誌編輯群 在出門旅行、閱讀,與作古的旅記文本中持續穿越 佛系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ravelhistorystory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半日。基隆。

誤入廢墟小旅行
老師,生日快樂喔!
你怎麼知道?
LINE會通知阿!

昨日,接近傍晚,沿著車道徒步走上基隆中正公園的那時,收到去年教過的家教學生傳LINE給我。記不清到底哪一年來過中正公園,總之還是個不清楚,父母對子女也有各種算計的年齡。

疫情擴散,確診人數日日成長,坐在圖書館,掙扎著要不要在這種日子出門走走,躲著不移動比較好吧?但是盯著銀幕又沒甚麼寫文的情緒,三點多,踏著鐵馬騎到萬華車站,刷過悠遊卡,走下月台之際,剛好無縫接軌,搭上一列前往基隆的區間車。

沒遇上放學與下班的人流,車廂內乘客零星,人與人的距離都不會太靠近,看來臨時出發的時間點是抓對了。


沒甚麼特定的目的地,逛街逛得隨興,拿著手機拍照取景也是。經過騎樓下的麵店,偶遇戴著綠色領巾的三毛貓,看我拿出手機,就開始做出各種擺拍的角度。不知道這傢伙,究竟是麵店或隔壁藥房聘僱來的店長?

你知道嗎?和歌山電鐵的那隻二代目小玉,也是三毛貓,都當上鐵道會社社長了,要不要試試看去國外工作阿?不用攬客,就會有遊客來看你。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循著中正公園的路標,走上了基隆醫院旁,通往市議會、機關,學校,公園,周邊還有各家宮廟的上坡道。模糊的回憶中,記得山頂上有個觀音像,就是大佛禪寺。從最外面的山門往裡面喵了喵,好像跟那時的印象,沒有太大的變化。倒是旁邊的遊客服務中心與停車場,對我而言是新的地景,雖然設立迄今,也有十多年了。

幾隻浪浪,時刻注意往來的車與人;遊客中心看似生意清淡,門口站著的工作人員,手持實聯制的QR CODE,做好防疫措施,不過,在我徘迴山門外,捕捉浪浪身影的期間,見不到一個遊客入內。

photo by Cathy Tsai

在從禪寺往上走,就是崇右科大了,決定不再往上坡探路,慢慢往回走下山,不過,又有點好奇,走上來的途中,瞥見不少看似歷史悠久階梯步道,究竟其間藏著哪些秘境?既然要下山,換條不同的路走走好了。

不知名的觀景台旁,一個寫著「早起會」,外觀早已斑駁的拱形牌樓,吸引到我的眼球。踏踏下行的階梯,還沒到崩壞的程度,去了解一下「早起會」是怎麼一回事。

提倡「早起」有益身心,是過去學校與社會教育裡,對民眾的身體與生活作息的一種規訓。成長於日治時期的基隆商界名人江丕貴,沿襲日治官民辦理「早起會」的習慣,在戰後創辦了基隆早起會,透過基市議會的協力與自己籌集資金,興建了提供給市民早起運動健身,與日常休閒遊憩的場所。中正公園這一帶,在日治時期就是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

戰後由基隆早起會所創立的休閒遊憩空間,清一色中國式的亭台樓閣、觀景高台、拱橋噴水、名家墨寶提聯,據說也常有藝文界人士在此聚會。現今地景的風華明顯不再,高聳的觀景台,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上去過。走道處處散落積累多年的枯葉,少有人跡走過之處,也已成為青苔的長期居留地。

photo by Cathy Tsai
photo by Cathy Tsai

隨意拍下幾張廢墟感十足的畫面,很符合我近期低谷的狀況。其實周邊並非渺無人煙,耳邊還聽到,向陽處的涼亭裡,三兩民眾,配著江蕙的那首「家後」,一邊聚會抬槓,而我則在林間的遮蔭下,欣賞著中正公園天鵝洞周邊的沒落,與年久失修的傾頹。

預計沿著老階梯一路下山的想法,在遍尋不著繼續下行的去路而碰了壁。在國外旅行的時候,並非沒有在山裡迷路過的經驗,只是,昨日天黑在即,執意在秘境中,尋找階梯似乎不是最佳解。當機立斷,重回舊路,拾級而上,走回大佛禪寺旁,豎立著十八羅漢的人行道,看見路燈已微亮。

photo by Cathy Tsai

結束了生日傍晚的秘境微探險,回到基隆市區,在夜市口掃瞄實聯制,周末夜少見人潮稀疏的廟口,點了油飯與綜合羹湯,草草解決晚餐。下一次再來基隆,不知道會是何時了。

photo by Cathy Tsai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