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學16號
澳門學16號

澳門90後|社會科學碩士|財經媒體|澳門研究| 生活瑣事

「全球第二」的背後(上):澳門基礎教育不平等的全面惡化|投稿 #28

當實際接觸在網上公開的PISA2022資料之後,我對澳門教育系統的看法便沒有政府那麼樂觀...

作者:泠泠(一位讀社會科學的澳門90後)

「全球第二」的迷思

去年底(12月5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佈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於2022年的測試結果。作為一項目的在於測量全球各地基礎教育系統質量的計劃,最新一屆PISA2022有共69萬名,來自81個國家或地區的15歲學生參加,當中也有包括澳門學生。

澳門過去一直都有參加PISA,而且成績相當不俗。在上一屆PISA2018中,澳門學生各項認知能力(數學、閱讀、科學)的平均值皆位列全球第三,是少數參加PISA的國家/地區當中持續進步的教育體,所以這屆PISA2022澳門學生的表現一直備受關注。

在本屆測試中,澳門學生的數學能力平均分有552分,位居所有參加測試的教育體第二名。政府隨即舉辦記者會慶祝「澳門學生更首次位居全球第二,是歷屆PISA測試所取得的最佳成績」。除了盛讚澳門學生的優異表現外,記者會當中也引用OECD的報告,稱澳門學校系統「具有非常優質的教育公平以及高度的包容性」。

遺憾的是,當實際接觸在網上公開的PISA2022資料之後,我對澳門教育系統的看法便沒有政府那麼樂觀,而這主要出於三方面的考慮。

第一,在最直觀的水平比較(排名提升)上,澳門這個「全球第二」的排名,很大可能是因為上一屆PISA2018第一名的中國學生,由於疫情因素而缺席這屆測試,才讓上一屆測試中已經排名全球第二的新加坡學生和第三的澳門學生頂上,成為本屆的冠亞軍。

以上屆中國學生(591分)對澳門學生(558分)的斷層式領先水平來看,我實在沒有信心認為假使中國學生參加這屆測試,澳門學生仍有能力勝過中國學生,當一個真正的「全球第二」。

第二,拿上一屆PISA2018的澳門學生資料跟這屆資料進行垂直比較,會發現澳門學生的數學能力實為倒退。數學素質這個標準化的分數,平均分由558分下降至552分。雖然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但這也是澳門參加PISA測試以來,平均數學能力首次下降。

第三,除了教育績效,教育系統的不平等同樣值得關注。誠如政府記者會所言,在OECD的報告書當中,澳門一直都是「教育公平」的代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教育公平」的評定,是基於全球各教育體之間的相對表現所言,亦即在同一屆資料當中,澳門學生反映出來的教育公平性,跟全球其他教育體比較,是屬於比較好的程度。

但背後沒有被討論的是,如果澳門自己跟(過去的)自己比較,教育公平層面是正在變得更好,還是有惡化的趨勢?

如果和過去的自己比較,澳門成績又如何?(Image: unsplash@carinacheng_)

以下,我用PISA2012到PISA2022的四期澳門學生資料進行垂直比較,透過多個教育研究常用的不平等指標,去描繪澳門基礎教育系統在這十年間的不平等程度變化。

U型趨勢的分配不平等

Van de Werfhorst and Mijs(2010)將教育不平等主要分成兩種形式:分配不平等與機會不平等。分配不平等是指,教育系統的成果產出(能力),在學生分配上有多不均衡。

我參考過去的PISA研究文獻,將表現優於75%同儕的學生,也就是能力前25%的學生,定義為高表現學生;反之,能力在後25%的學生,則為低表現學生。最近十年,澳門高表現學生的平均能力呈現先降後升的趨勢,而低表現學生則是呈先升後降的相反變化。

結合起來我們可以觀察到,學力前後端之間的差距在2015年和2018年間是處於比較低的水平,也就是教育分配方面比較平等,落後學生與優秀學生之間的差距沒有很大。但到了2022年,這個差距又幾乎回到2012年的水平,反映分配不平等在近年間有所惡化。

另一個常用的教育分配不平等指標是標準差,它可以反映整體學生數學能力的分散程度。在一個分配平等的教育系統中,教學應該把每位(落後)學生都帶上去,所以數學能力標準差這個指標應該愈低愈好。

而綜觀四期資料顯示,澳門學生數學能力標準差也是呈先降後升的U型變化,同樣支持最近幾年間,分配不平等有所惡化的發現。

如依照統計結果,澳門的教育不平等其實呈現惡化(Image: generated by Bing)

在教育分配的其他指標當中,我發現數學能力校間差異的比例,也同樣是先降後升的U型變化。這個指標是先計算澳門學生的數學能力差異(總差異),再把這個差異量拆分成兩個部份。一部份是來自不同學校之間的差異,另一個是來自同一學校內部,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校間差異的比例,便是透過計算學校之間的差異佔總差異的比例,來反映澳門學生之間的差異,到底是來自學校還是學生本身。

所以,這個百分比的統計值愈低,說明澳門優秀學校與落後學校之間的差距愈小,教育系統整體愈均質。

而澳門作為一個沒有從制度上實行學校能力分層,甚至在政策資源上追求均質分配的教育系統來說,數學能力校間差異佔比,應該是隨時間而愈來愈低才對。

但數據不支持這種觀點(見下表)。除了2012至2015年間,校間差異佔比有下降之外,及後兩期資料都顯示,校間差異佔比在擴大。這說明澳門近年學生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的部份是來自其所在的學校(而非其本身)。換言之,優秀學校與落後學校之間的差距正在拉開,出現更明顯的學校階層化現象。

(下篇待續)

#文章篇數:2️⃣0️⃣1️⃣


👉澳門學16號宇宙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在帝國邊陲講故事

澳門學16號

四個社會科學和歷史背景的作者,嘗試訴說一座名叫「澳門」的看不見的城市。它的故事不止關乎自身,也關乎背後的帝國和邊陲。 👇我們的故事|Podcast|免費電子報|Patreon https://linktr.ee/macaology_empire

43252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