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book icon

澳門學16號

@macaology16

澳門是如何「成功」實現產業適度多元?

博彩業在2023年是否已經不是一業獨大呢?

國民黨澳門支部的民國往事(二)-黨同伐異|投稿 #33

過去論者對國民黨內部的派系鬥爭已有不少研究,但大多忽略了對海外黨務——如澳門支部——的影響...

歷史小說創作與出海:專訪澳門小說作家鄧曉炯

作者是如何發現「林則徐禁煙」與澳門的關係,他又是如何解決困擾所有澳門史研究者的難題:資料搜集與解讀?

國民黨澳門支部的民國往事(一):入主澳門|投稿 #32

民國時期,國民黨如何從內地來澳「插旗」,逐步站穩腳跟呢?

填海,其實是一部澳門公眾參與消亡史

到底「生態島」事件只是單一事件,還是會成為未來大型工程項目公眾諮詢的「新常態」還有待觀察。這篇文章將回顧澳門回歸後的公眾參與演變,也許可以帶來一點啓示。

人們對一段草叢也有不同情感?不同族群對澳門綠地的情感分析

有否想過,我們對城市中各種綠化設施,其實也有不同情感?

夏寶龍說了什麼?為什麼澳門人應該關心?

夏寶龍在澳門期間作了密集的視察,也講了很多說話。這些說話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其中一些內容更是闡述了中央對澳門的管治思路,將會直影響澳門人的生活...

立法會到底是否垃圾會?來自中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啓示

從學術的角度看,到底立法會是否「垃圾會」取決於它多大程度上履行了立法機構的職能…

1949年後,我的澳門十大歷史事件|你的又是什麼?

近年AI 大熱,我也趁趁熱鬧,分別向OpenAI ChatGPT3.5、微軟 Copilot、Google Bard,問了一題「十件1949年後澳門重要的歷史事件」。

在「爆買」與「打卡」背後:路氹賭城的空間佈局如何影響觀光體驗

經過澳門最五光十色的路氹城區時,會否產生一種印象:眾多以歐洲名城命名的綜合建築,雖然在外觀上盡量「模仿」、甚至「複製」外國名勝的原樣,但驟眼總覺與澳門有著某種違和感。

210間兩岸四地餐廳,說了個怎樣的米芝蓮故事?

前陣子與外地友人到澳門某米芝蓮餐廳(Michelin, 又譯米其林)用餐,友人很是期待,席間粵菜也有水準,但一事讓友人疑惑…

台灣核武秘史

近年一套講述核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傳記電影《奧本海默》大受歡迎,除了讓觀眾了解核武誕生的歷史,也「近距離」感受到核武非同小可的威力...

澳門療癒空間(二):芳療世界的愛與忌|投稿 #31

在本篇文章,我們將進一步了解芳療的治療功能、什麼人適合此療法、以及最重要的是芳療的禁忌之處。

欲娛樂必先政治─中國明星在微博的政治行為

不知道曾經紅遍中國的吳亦凡今天還有多少人記得?有人發現每次他的案件取得進展時總會神奇地發生社會大事…

過份閃亮的夜空?光影表演與遺跡的張力

事緣政府在月初,先後於大三巴舉辦「光影表演」,於牌坊建築表面投射不同的節日圖像及燈光表演。由於表演燈光集中的關係,景觀於遠處亦能清晰看見...

澳門療癒空間(一):以香朝心,心可治?|投稿 #30

精神病在傳統觀念中是一種禁忌,去精神科治療是極其需要勇氣及支持。如是,我們有第二條路可選嗎?或許今天我們所談的香薰治療會是其中一種。而認識這一種治療方式源自筆者的一次偶遇。

叛變之後-特務頭子程一鳴在台妻兒的命運

話說台灣國防部情報局澳門站站長程一鳴於1964年從澳門叛逃到中國後,一直流傳一則野史,說情報局長葉翔之為了此事與蔣經國商量,明知程確確實實叛逃,但為了瞞騙中共,仍然照發安家費給程在台的家屬。

人情味原來真的有用?

經常說澳門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社會,但人情味到底對於澳門人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個個都真心讀大學?探究澳門青年讀大學的背後原因

截自2019年澳門高等教育入學率已是兩岸四地之冠,比所謂0分也能讀大學的台灣還高出10%。但弔詭的是,學歷在澳門是近乎虛幻的東西。

「全球第二」 的背後(下):澳門基礎教育不平等的全面惡化|投稿 #29

除了分配不平等之外,不同社會階層出身的學生,在教育系統當中是否享有相同的成功機會,也是常被關注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