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nete

@lynnete

记两件童年的丢脸小事

昨晚做了一个梦,并不奇幻,却神奇的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梦里开始的时候,是和儿时的玩伴在路上走着,相伴去上学,谁知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场马拉松比赛,我和她是最后的两名选手,而前方不远处要冲击的终点竟然是我们的小学校门,那里已经围了很多人,加油声震天,我只得开始努力的向前跑去,但不知怎…

我的职业生涯|从建筑师到 UX 设计师

我毕业后在设计院工作了几年,也做了不少项目,但是大部分都无法激起我的热情。偶然之中我听了一期播客,讲的是一位女生在清华和 MIT 学了 8 年的建筑,毕业以后,放弃了建筑专业,在微软做了 5 年的 UX 设计师之后,又成为了 Uber 的软件工程师。

女性的退路

小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女生,只要你安静的呆在那里,即使你既不漂亮也不可爱,依然能够得到文静、乖巧之类的夸奖,对比那些只会在外面跑来跑去弄得脏兮兮的小男孩,你似乎毫不费力就能得到全世界的赞扬。长大一点,情况就起了一些变化,明明你的成绩很好,可以独揽那些夸奖,但是大人们往往在夸完你之后...

七日书后记|写作是一场自我觉察的旅程

要说这次写作教会我最重要的事情,我想就是放掉控制,让一切自然发生,你要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可以在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创作出这世上最好的东西,它无需评判,因为它足够真诚。

七日书 Day 7|想去停留的地方

周末的晚上,外面已天色尽黑,我赶在这快要结束的一天之前,开始思考起这个题目。去哪里旅居?我一度认为我会毫不犹豫的写下香港,但是想了又想,疫情三年好像很多事都改变了许多,我不再像过去那般对世界充满了过度的浪漫修饰,充沛且泛滥的情绪得以克制,理性渐渐凸显,一切都变得淡淡的,没有特别想去,也没有特别不想去。

七日书 Day 6|只管打坐

我在家里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冥想空间,只有一席草色的圆垫,上面放着瑜伽砖和秘鲁圣木空间喷雾,圆垫由一种特殊的棉线织成,带点筋骨,触之又像是乡下的草席带了点粗布的凉感,垫子可以反复水洗,很是耐用,一圈圈的纹路从中心荡开,颇有几分日本枯山水的余韵。

七日书 Day 5|家是表达自我的地方

我从小就很有领地意识,比如说父母进我的卧室要敲门,卧室的布置要自己选。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我们搬到厂里新分的楼房,家里最大的卧室分给了我,我爸也大手一挥,给我买了张一米五的席梦思大床,晚上睡觉的时候完全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后来上小学,流行起类似大富翁的游戏,我又要求我妈在卧室铺上地毯,方便小伙伴们来玩的时候,席地而坐。

七日书 Day 4|边缘与中心

我曾经不敢再前往的地方不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怎么说呢,我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定义它。…… 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一位班主任老师,她很喜欢训话,常常坐在讲台一侧的专座上,扫视大家,扫视完毕便开始以一种点评的口吻总结大家的表现,被点名的同学多以批评为主,要么被说的羞红了...

七日书 Day 3|异乡人

在语言这件事上,我可能永远是个异乡人。…… 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大的厂区里,厂子里的人天南地北,口音各异,其中大部分是东北人。我们在家里只讲普通话,我妈在内蒙出生山西长大,很早就上了寄宿学校,方言是一句不会讲的,而我爸的家乡话从来只和老家的亲戚讲。

七日书 Day 2|书本与我

我的童年,可以说是在书本为我所展开的奇幻世界里,一点一点发展的。…… 和书本的渊源要追溯到我的幼儿园时期,我妈无意中发现在别的小朋友还吭哧吭哧艰难的逐字拼读的时候,我已经可以拿起一本拼音版格林童话一目十行了。自此之后,我们家便对我定下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买书的开销不算开销」的...

七日书 Day 1|广场上的一棵树

我小时候生活在郊区,工厂和生活区都建在一起,有楼房、菜场、医院、幼儿园,甚至连洗澡堂都一应俱全,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像极了在一座海上漂浮的孤岛。我家的楼房恰好是最靠边的一栋,前面有一大片自留的空地,但厂区的人好像并不热衷种菜,因此大半地都荒着,间或有一小块被篱笆围了起来,表示有人在精心打理。

日常写作 001|把写作作为方法

写在前面最近在整理过去公众号的内容,从2019年开始,「每周分享」大概持续了一年多,在此期间,有收获,亦有反思。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信息摘录这种形式是否能够对思考有所启发?隈研吾曾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我们现今的处境,他说大量的信息就像不会发芽、不知是死是活的种子,在我们周围堆积如山,让我们无法思考。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