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樂思
陶樂思

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樂思展館珍貴館藏:開在石牆上的朵朵鮮花,把溫暖與力量送到高牆鐵窗之內

推介一篇人物專訪,這是一個個普通香港人,投身各類支援在囚社運人士志工的故事。

《大學線》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創辦的一本月刊。由該學院的學生們擔任編輯和記者,從實踐中學習各類新聞媒體的工作。他們在《立場新聞》的「博客立場」欄目都有發表訪問報導。

今天推介的,是《大學線》發表於「博客立場」的《牢獄中送暖-支援囚友石牆開花》》。

由2016的旺角騷亂,到2019的反送中運動,大量社運人士被捕入獄。身處監獄以外而關心香港的其實也並不好過。很多人眼見同路人被捕入獄,香港一天天的崩壞下去,心中都充滿無力感。但港人始終人心不死。縱然無力感避免不了,有不少人也意識到,對付無力感的良方就是繼續行動。行動就是憑著創意,持續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理非」們雖然承擔不了向前衝的風險,但既然有這麼多戰友被捕入獄,而香港的囚友權益卻鮮少有人關注。於是他們便投身了各類支援囚友的義務工作。這次推介的報導,就是一個個投身在囚抗爭者支援的香港人的故事。

香港人憑著創意,令支援被捕、上庭、入獄的抗爭者的工作,到了遍地開花的境地:到法庭聽審的旁聽師,直播庭審的直播師,追趕囚車的送車師,給在囚抗爭者寫信的寫信師,為在囚抗爭者送上合乎懲教署規格零食的零食師,探望囚友的探監師,甚至為囚友對其家人/愛人表達心意的送花師都有。開滿遍地的花朵雖然各有神態,但都是無比的美麗。以下關於寫信師與送花師的兩段令我印象最深刻:

「Helen 與 Anson 本不相識,她從朋友得知他的情況,便聯同十多位朋友一起寄聖誕卡給他。想不到卡中加插的有趣迷因,會成為二人往後相互寫信的契機。Helen回憶當時只有她一人將迷因加插於卡中:「我們十個人一齊寫,不過我寫了很大一段,而且我放了『迷因』圖片,所以他回覆了我。」她笑指其他「寫信師」一本正經寫信,只有她有這麼無聊舉動,卻令 Anson 感到放鬆,且想給 Helen 回信。

Anson 回復自由身,這天與 Helen 一同接受《大學線》訪問。他們談到信中最深刻的迷因,都一致認為最好笑的是「醫生系列」:「抗生素四小時才吃一次,為何你三個鐘便吃了?」「因為我想殺它一個措手不及!」即使現在再提起這個笑話,他們仍捧腹大笑。」

「2016 年的旺角騷亂落幕,2019 年反修例運動再一次掀起社會運動高潮,社運中被捕人數破紀錄,義務在囚支援亦愈見多樣,包括為囚友送零食的「零食師」、探望孤獨囚友的「探監師」、以及追送囚車的「送車師」等,身為「送花師」的小葉更是看盡囚友與家屬間的故事。

「送花師」小葉兩年前辭去全職工作,轉行開設花店。她喜歡花的美態,更喜歡人們收花時開心的感覺。反修例運動初期,小葉只會以捐款支援在囚人士,後來得知零食供應商 JimmyJungle 與議員合作,為在囚社運人士送零食,就啟發她可循類似途徑出一分力。她主動聯絡由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成立的囚權組織「石牆花」,商討合辦「和你送花」,希望能代囚友送花給獄外的親友。」

讀完這篇報導之後,我發現原來做寫信師不一定要政經八八,也可以做得有趣;原來只要有心有創意,我們還可以做到很多事情。原來在土壤稀缺的石牆之上也能開出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正如在亂世中也能堅持活出真善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