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貞

@cheungsc

看「瞧潮香港」展覽,先是驕傲,後是感慨

香港是混雜的,在文化、語言、食物、生活、個性、思考等方面體現出來:中西、東西、貴廉、高低。香港很納雜,正是獨特所在。一旦只有一種聲音,香港就不能容納各式混雜。阿諛奉承的無能者,更會率先示範甚麼是壞品味,推香港下流。

再說K11

富豪第三代鄭志剛雄心勃勃,K11系商場有率先對顧客友善的設施,惟能否轉化為商業收益,仍是疑問,尤其香港經濟差。

只相隔一分鐘

走尖沙咀一段隧道,已體會貧富天與地。

從琉球看見香港

偶爾發現台灣歷史學者涂豐恩著作《大人的日本史》,跟著找到他的訪問來看,知道他創辦網上平台《故事》,邀多位歷史學者以生動方法說歷史,利用科技令知識普及,並摸索平台持續經營之道,是走出俗套的知識人。

隨羅卡《聲影路》 回溯香港七十年歷史

羅卡成為大人的歲月,恰巧是香港最複雜的五、六十年代,時局對他思想有巨大衝擊,電影是迷惘中的出口,在混沌中有錨;今時,藝術有同樣價值。

街頭藝術見香港個性

有性格的人通常吃較多苦,今天政權刻意用力碾平香港人個性,民間藝術卻隱隱然透出頑強。

五店兩日共收逾二十張傳票 友利冰室x勿當奴 老闆:搵食啫!

香港有種男人類型叫做「佬」,他們和「大叔」不同,佬較大叔有格,所以我們有「型佬」。訪問友利冰室老闆爆炸頭後,「義氣港佬」四個字縈繞心頭。後細想,有義氣是香港人特質之一,而且是做多過講,不是得把口(空談;中共国用語「打咀炮」)。

字畫原創 空間獨特 香港友利冰室是living art

尋常吃飯飲奶茶的地方,那個空間、在那兒吃一餐,我感覺了藝術。不過,我是門外漢,幸好遇上專家可請教,很欣喜英國大學文化藝術課程主任認同我的判斷。藝術,不一定要在剎有介事的空間哩。

飲咖啡兼享香港藝術,全因老闆假公濟私

喜愛香港藝術的香港人將之帶入店舖,打破博物館、畫廊和一般人之間的樊籬。

美國60mins的江湖地位

美國有多不勝數的電視新聞節目,但美國駐華大使有話想說,仍是邀請CBS出品的60mins。60mins以深入訪談、偵查報道聞名,不怕批判權貴,公信力由一代又一代的記者、編輯工作奠定。

較外國對手優勝的港產食店

若來香港,多試本地飲食小店,即使是西式食品,本地出品毫不遜色。

龍年,意外一樂

抑鬱香港人感謝笑容燦爛的外傭姐姐。

在廟街尋著慈悲

香港人的自由逐一強遭剝奪,尚有運用金錢的自由,我一個人在外覓食,只光顧三類:良心良知店、社企和街坊店,藉消費實踐信念。

他們出來後,記掛的是善良。

王逸戰在九七年後出世,不曾經歷香港的無憂年代,年紀輕輕,較大人吃了更多苦,反倒為大人打氣,給大人力量: 保持內心善良,活得真誠,挺直腰骨企好!

中環藝術醴

燕譽堂早前邀請古天祥(Carlos)和茜茜分享其藝術心靈之旅。星期五晚,中環,過了適意的晚上。沒有酒,沒有美食,只有數十個對藝術有興趣的人聽兩位平易近人的藝術家分享他們的藝術摸索,認識了一些新朋友。Carlos一看就知混血兒,他有華人和西班人血統,惟廣東話十分地道,雖有外國口音,但用語和中英夾雜證明是香港人標記。

中獎的一天

活在香港,益發要懂得欣賞每一樣美好,及感激。

菲律賓街頭藝術家憑畫畫克復焦慮症 勉勵香港人集中做可控制的事 「Keep moving!」

香港人抑鬱,若沒有大變,會繼續抑鬱。

香港人 同路人 可做的事

疫後全面通關後大批人由香港北上,除了家庭原因和公幹,很多人因人民幣轉弱而去大陸玩樂,覺得在深圳河以北可以花小錢而換來大享受,另有眾多港人去日本、台灣或泰國,緊守香港的小店叫苦連天。北上是否有優質、高級享受我不知,我只肯定香港有眾多重視質素、不隨波逐流的店舖和餐廳,我情願支持他們。

移民潮HONGrill請人難 主廚盼藉教煮助海外香港人

互相扶持、守護的方法多著,低調的香港人在其崗位發揮所長,希望流徙在外的香港人感到心意。

香港叉燒 飛出香港

XG特苦打壓黃色經濟圈,不同部門的官員特別「眷顧」黃店,以不同名義巡查,本年七月拘捕介紹黃店的平台負責人。然而,有良心良知的香港人堅持信念,相濡而沫,在逆境中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