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samplemaghkm

何儀 ➜ 命名|第25期|#檔案室手記

❝ 所有曾於過去記錄過這一切的報道,專題,訪問和新聞。法庭審訊,不同的人訪,現場眾人的反應。這些細碎得會被大敘事排除在外的聲音,能被看見,注視的機會本來就不多,現下越發模糊,直至湮滅。❞

張欣怡 ➜ 冷寂如克拉科夫|第25期|#檔案室手記

❝ 招牌上兩塊紅藍色多米諾骨牌相依,先有一後有二,以為歷史以為故事。昏黃燈泡與白內障之間是多米諾,田野農地與腹內腫瘤之間是多米諾,飛機着地與斷氣之間是不是多米諾?我與她之間是不是多米諾?❞

承認自己就是個爛人吧!|#週五編輯室 |胡文釗

每次遇到人生的難題,向好友或者長輩傾訴,很多時候得到的答案都是「做回自己吧」。究竟,我何曾不是做自己?升學,就業,任何人生分岔口,我們都在預想不同版本的未來。這些未來無論是成為最幸福的人,成為最有權有勢的人,還是履行他人期望的人,都只是各種不同的自己。

檔案熱與轉型正義|#檔案室手記|#SAMPLE吹奏部|EP.16

檔案作爲「人造的記憶支柱」,其使記憶免於淹滅在時間洪流之中,協助我們探查過去的真相,是以作爲「目標為追求真相、爭議及和解」的轉型正義的證據。但另一方面,檔案不等於真相。

黃可偉 ➜ 劏房標本|第25期|#檔案室手記

❝ 連過雲很明白世人就是那麼善忘,他們會忘記一本書,一個人,一件事,甚至到最後,也有可能連自己是誰,叫什麼名字也會忘記。記憶說到底,只是虛無縹緲、看不見的物事罷了。❞

陳韻紅 ➜「神聖母親計劃」3.2備忘錄|第25期|#檔案室手記

❝ 母親,既是孕育生命的根源,又是嬰孩第一個接觸到的肉體,把一切交付給「神聖母親」即可得到宛如嬰兒依偎母親的安心感覺,也足以抵消一部分對於遙遠時空曾經存在的肉身之渴望。❞

週五編輯室|可以再俾啲掙扎|項目C

每年我和朋友都會抽空去觀賞浸會大學和中文大學的藝術畢業展,但2020年度的畢業展因疫情關係,無奈開放數天後被迫閉幕,在不斷轉變的社會狀態令我也錯失了一兩屆的畢業展覽。雕塑課的時候,曾經有一位老師說:「在同屆的學生中,大約只會有5%的人能成為藝術家。」。數年後,在大學畢業那年,另一位老師說:「做藝術家其實不難,因為堅持的人不多。」。而事實的確如此,藝術生涯是考驗耐力的越野長跑。

黃安瀾 ➜ 你那懇切的,是我冥冥中最懇切的|第25期|#檔案室手記

❝ 我和我的手最後在相看兩厭中達到了和平。❞

張晉銘 ➜ 鬍鬚帳簿|第25期|#檔案室手記

❝ 想過要不搞個講座,講題定為「文學勸退師:千萬不要在JobsDB搜尋出版業」❞

失敗的崇高——《#關於地球的運動》|SAMPLE吹奏部|EP.17

如果明知事情會失敗,不如勇於將失敗的經驗,帶着希望傳承給後世吧。十分年輕的日本漫畫家魚豐,以24歲之齡完成《地。-關於地球的運動-》:為了發揚地動說、推翻天動說,歷代追尋真理的人,即使受盡折磨苦難,也要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地動說,將微小希望再傳承下去。

編者的話|Don't Happy, Be Worry|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你想當一個不快樂的人,還是一頭快樂的豬?這一道問題,大抵是許多人對「#哲學」的初始接觸。問題倒是,我們為何需要如此詢問自己?又或者:為何我們要以快樂與否,框定對人生及生活的想像?

封面專題 ➜ 快樂是…快樂史|第26期|#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你快樂嗎?」生存至今的你們,若因突如其來的這句話而被困惑的迷霧包圍其中,也是無可厚非。畢竟這就像《#哈姆雷特》,每個人心中的答案都不盡相同。快樂也如同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擦肩而過卻又一無所知。因此不妨踏入快樂的歷史洪流,願你能從中尋得一絲端倪。

封面專題 ➜ 快樂是…快樂史|第26期|#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邊沁Jeremy Bentham爲我們提出了一條計算快樂的等式,等式包含七項指標,以達到多數人的最大幸福為衡量是非的最大標準,用以計算一個行動的善惡傾向,決定行動的價值,以此衡量快樂。但這種以繁複思考為代價的等式似乎成爲了悖論——如事事都需要計算,我們或已失去享受快樂的時間。這種强調計算及價值比較的功利主義甚至或會淪爲極權工具:一旦放入決定政策的議會之中,關於善惡的結論只會由最高權力的少數人論斷。

封面專題 ➜ 伊甸園導賞|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為什麼會快樂?為什麼要追求快樂?快樂彷彿是一種我們生而知之的能力,但我們是否又真的理解快樂?要理解快樂,或許我們可以從古人如何想像快樂入手,今輯伊甸園導賞將帶你縱觀各個時代,細看快樂在漫長歷史之下的各種變化。

Cult片點樣溝?|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Cult片中的「#Cult」源於拉丁文的「#cultus」,有崇拜和指向宗教的膜拜行爲之意;其又被另譯為 #邪典電影,意指一些不依正途的經典電影。在無法輕易為Cult片下任何固定定義前,我們不妨從其歷史回溯:Cult片因何出現又如何發展?又有何奇異的特徵使人爲之瘋狂? 到底,Cult片點樣溝?

Cult片點樣溝?|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Cult片的基礎是影迷持續的狂熱崇拜及研究,經典大片自然少不了成爲Cult片的一部分。如《#奪寶奇兵》系列(Indiana Jones)和《#虎膽龍威》系列(Die Hard)等經典荷里活電影,因影迷的規模比同類電影更大,於是衍生出了更多類型的影迷活動,這也影響了不少荷里活發展商,在千禧年代前後將Cult片影迷的狂熱文化,融合到大片的推廣發行和市場營銷策略中。

廖濤 ➜ 擁抱欲望的彼岸——Cult片影迷的酣醉|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Cult片 影迷有着對Cult片極度忠誠及狂熱崇拜的特質,他們發展出了Cult片獨有的,如同儀式般的觀影活動,並介入了電影,讓觀看Cult片像是一場革命性的,有互動的「宗教」崇拜。那麽,影迷怎樣以語言及著裝介入電影文本?他們在其中又宣泄了怎樣的欲望?

清涼院 ➜ 希臘有個大仆街——從古希臘悲劇到 A1 頭條|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觀看他人的痛苦』是否就是我們人類共通、能夠獲得快感之行為?我們觀看這些畫面的時候,是否只能獲得快感?或者再直接一點,我們是否就是一個個透過『將快樂建築在他人痛苦之上』的『Peeping Tom』?❞

週五編輯室|我可能在崇拜克林姆的陽具|編輯M

在《黑鑽》個人畫展的現場,我從不向來客透露這些畫的原意。若畫展一旦規定把秘密當眾揭示,我會毒啞自己。我常跟 W 說:「順服你的一時之興。」來一口克林姆(Gustav Klimt)的火,這興發的火焰是來自我最敬愛的奧地利畫家,甘作他隔世門徒、弟子、侍從、小可憐的、汪汪汪的,由得你怎樣映射。伏身在先師墳前,砸穿頭顱喊話要一命換一命的那個賤人就是我。

羅瀾 ➜ 站在漩渦的中心靜止——選擇判斷以外的快樂|第26期 #快樂是種不良嗜好

古希臘哲學家 #皮浪(#Pyrrho)厭倦於與詭辯學家爭辯,當詭辯學家在每一個命題上都能提出正反兩論時,所有的回答就已變得沒有意義,判斷的必要亦已不存在,皮浪懸置判斷,拒絕所有無限解釋而最後又解釋不清的問題,從而擺脫判斷所帶來的紛擾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