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
21 人追踪
64 篇文章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致謝

我的兒子亞歷山大·本傑明是以出生在末代沙皇時代的曾祖父命名的,他出場太晚——正值共產黨第28屆代表大會(也是最後一屆代表大會)——沒能自己經歷這出波瀾壯闊的歷史大戲。我們的第二個兒子諾亞·繆爾來得更晚一些。我希望終有一天,亞曆克斯和諾亞能訪問一個民主、繁榮的俄羅斯。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結語:“我心苦淒戚”

索爾仁尼琴的一生折射了舊制度的痛楚——共產主義青年時代,戰爭,監獄,集中營,與克里姆林宮的鬥爭,被迫流亡——在經歷了那麼多以後,如今,75歲高齡的他,終於為這段旅程畫上一個完整的圓。他拿到了回家的車票。“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我也知道我會回去,”索爾仁尼琴說。“這太瘋狂了。沒有人相信。但我知道我會回家,死在俄羅斯。”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五部:莫斯科大審判

幾個星期後,俄羅斯憲法法院裁定,共產黨可以在地方一級自由集會,但作為一個全國性組織,共產黨是非法的。黨的資產和財產仍然由俄羅斯聯邦民選政府控制。從1917年布爾什維克政變開始的時代,終於在法院的判決聲中——落下帷幕。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四部:“第一次發生是悲劇,第二次是喜劇”(下)

陰謀者們發動政變是為了拯救行將崩潰的蘇聯帝國,保住他們在其中的權位。他們的失敗卻成為壓垮蘇聯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沒有哪個波羅的海獨立運動,沒有哪個俄羅斯自由主義者,能像他們一樣把這一切徹底推翻。現在,亞佐夫終於明白這個道理。“我什麼都清楚了,”當他們把他帶上一輛窗戶上有鐵柵欄的麵包車時,他說。“我真是一個老白癡。是我親手毀了蘇聯。”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四部:“第一次發生是悲劇,第二次是喜劇”(上)

“我們的祖國,這個國家,這個偉大的國家,歷史、自然和我們的前輩希望我們拯救的國家,正在走向死亡、分崩離析、陷入黑暗和廢墟之中……我們變成了什麼樣子,兄弟們?”這種啟示錄風格的語言,國家之船緩緩“沉入虛無”的意象,暗示邪惡勢力正在出賣一個偉大的國家。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9章:你可聽見人民在呐喊

在第比利斯、巴庫和維爾紐斯發生的大規模屠殺示威者的事件表明,儘管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可以預料,政權為了自保,仍然會採取鎮壓措施,動用坦克和機槍,甚至毒氣,無所不用其極。自1962年俄羅斯南部那個夏日午後以來,蘇聯變得更好了嗎?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8章:歷史的先聲

《勝利與悲劇》顯示,史達林是一個懦夫,一個可悲的戰時總司令,誠如托洛茨基所說,一個“平庸但並非微不足道”的人。沃爾科戈諾夫提供了確鑿的檔證據,證明史達林使用藍色或紅色鉛筆,親自下令殺害數千人,隨意得就像一個人在酒吧點飲料那樣。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7章:坦克人

在鐵絲網圍欄外,通往塔樓的斜坡上,一位立陶宛雕塑家用木頭雕刻了一個哭泣、憔悴的基督,這是一個戈雅畫作中的形象。人們為基督建造一座神殿,周圍擺滿了蠟燭和鮮花。青少年們來到這裡,坐在泥濘的山坡上,播放立陶宛民歌的磁帶,仰望著冬日蒼茫的天空。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6章:倒轉紅輪

“上帝從我們身邊帶走了這個人,一個風華正茂的精神領袖。他的出現是一個奇跡,一個生活在咄咄逼人的無神論國家,縱使困難重重,仍能洞察到像索爾仁尼琴這樣偉大作家的苦難,或者像我這樣的普通女人的苦難的人。可他卻突然消失了。該如何理解呢?為什麼上帝要把他從我們身邊奪走?為什麼是現在?”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5章:戰爭就是和平

這是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時刻——今年將會變得更冷。要麼戈巴契夫是自作主張,要麼他受到了來自克格勃的壓力。很難說哪個更糟糕。無論如何,“友愛部”仍在行動。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4章:廣場上的青春

此時,有人下令打開克里姆林宮的擴音器,開始播放愛國口號和進行曲。但這無法壓倒廣場上的激情,呐喊聲每分鐘都在高漲。這是他們的廣場,任何人都無能為力。人群中央站著一位俄羅斯東正教牧師,他的鬍子仿佛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筆端;他舉著一個7英尺高的十字架,大聲喊道:“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基督復活了!”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3章:野心時代

在一黨制崩潰後的最初幾周,一位年輕的政治家,莫斯科的伊利亞·紮斯拉夫斯基,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他向十月區的選民承諾,如果他當選地方人大代表並成為主席,他將不惜一切代價扭轉70年的經濟災難。“我們將在一個地區建立資本主義,”他宣佈。其寓意不言自明。紮斯拉夫斯基要挑戰史達林最大的野心——“在一個國家建立社會主義”。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2章:歷史的終結與最後的人

“對我們來說,這不是一種責備,而是一種嚴厲的提醒,提醒那些仍然懷念過去的人,提醒那些想把一切變回恐懼的人……我要特別強調我國農民的悲慘命運。他們為史達林政權的罪行付出了血的代價。這不僅是對農民前所未有的報復,擾亂了社會的正常秩序,也使國家的發展陷入危機。在人類歷史上,從未見過如此針對某一特定群體的仇恨。”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三部第1章:於無聲處

接下來的五個小時裡,前來瞻仰、致意的人緩慢地、不停地走過,川流不息。“請原諒我們!”一位婦女在經過時大聲喊道。“原諒我們吧,安德列·德米特裡耶維奇!”葉蓮娜·格奧爾吉奧夫娜走到靈柩前,彎下腰,親吻丈夫的額頭,用指關節撫平他的臉頰。她在那裡站了很久很久,胳膊肘搭在棺材上,雙手掩面。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二部第9章:流放者歸來

鮑裡索夫整個人快樂得都要飛起來。漫長的等待結束了。索爾仁尼琴的諾貝爾演講刊登在1989年7月號的《新世界》上,同時還宣佈8月出版皇皇巨著《古拉格群島》的第一部。國營的蘇聯作家出版社宣佈將推出多卷本的《文集》。經過長期流亡,索爾仁尼琴歸來了。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二部第8章:氣功和特異功能

隨著獨立運動和工人抗爭的興起,改革逐漸脫離了戈巴契夫的控制。卡什皮羅夫斯基的崛起正是以這種極度的無序、混亂和迷惘的開端為背景。一如俄羅斯歷史上經常發生的那樣,大破壞導致人們對黑魔法、占卜和巫術的興趣大增。在俄羅斯,對上帝的追尋不僅帶來了教堂、清真寺和猶太教堂,還誕生了拉斯普京和卡什皮羅夫斯基這樣的神棍。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二部第7章:薩哈林旅行記

這場小小的革命立刻成為島上的傳奇。它被稱為“五月事件”,與傳說中導致1917年10月布爾什維克起義的“七月事件”遙相呼應。戈巴契夫對內陸地區覺醒的跡象感到非常高興,他告訴記者:“改革春風終於吹到了薩哈林島。”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二部第6章:切爾諾貝利的祭禱

“切爾諾貝利就像這個帝國的其他地方一樣,”尤裡·謝爾巴克說。“唯一能阻止我們被徹底遺忘的就是幾個好人,幾個不惜說出真相、願意獻出生命的英雄。如果不是因為危險,他們應該讓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永遠屹立不倒。它可能成為紀念蘇聯帝國一座最偉大的豐碑。”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二部第5章:新十月革命

蘇聯以前也發生過罷工:契訶夫市的公車司機,航空公司的飛行員在提高安全標準之前拒絕飛行。但礦工罷工的象徵意義非比尋常。礦工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代表,是昔日布林什維主義的堡壘。望著列寧廣場上黑壓壓一片萬頭攢動的人群,就像看到了曾經被稱為“群眾”式的宣傳海報。而現在,群眾正在離開工作崗位,宣稱社會主義不能帶來任何東西——甚至連一塊肥皂都沒有。

胡瘋

《列寧墓:蘇聯帝國的末日歲月》第二部第4章:被欺淩與被侮辱的

蘇聯的貧困看起來並不像索馬里或蘇丹的貧因;貧困並不一定意味著腹脹和饑荒,而是一種普遍的需求狀況。長期以來,蘇聯的自我蒙蔽和與世隔絕讓人覺得貧困是正常的。即便如此,除了政府精英,幾乎沒有人能夠忽視普遍存在的苦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