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
69 人追踪
283 篇文章
黄雪琴

中国Me Too一周年:历程、成绩与限制

黄雪琴:我回访了18位2018年在中国卷起#ME TOO风暴的举报者,试图了解这场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她们遭遇了什么,改变了什么,又受到了什么限制。2018年1月1日,北航博士毕业生罗茜茜在微博上用红色的#Me Too做封面,实名发文举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小武十几年持续性骚扰女学生。#Me...

番茄米线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终篇-总结与梳理

资本主义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自身无解的矛盾已经限制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应该被废除了。

流傘Lausan

重新定位台灣和香港:建立力量的新方向

中國勢力迫在眉睫:香港和台灣的抗爭者必須找出彼此之間以及與世界聯繫的新方向。圖:spf.pdf/流傘英文原文見此。詳情請聯絡流傘義務翻譯團隊。譯者:Mary L., NN台灣交響黑金屬閃靈樂團於2019年舉辦的音樂會,在台北自由廣場設置了喧鬧的衝撞區,吸引了三萬名參與者。

香港紀事

擬區選前到選舉事務處抗議 古思堯企圖煽動罪成判囚9月 官:抬棺材寓意推翻中央

社運老將古思堯於 2023 年 12 月初區選前,擬前往選舉事務處辦公室,抗議民主派不能參與區選。他否認一項企圖煽動罪受審,周五(16 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判囚 9 個月。旁聽人士散庭後高呼「撐住呀!阿古」。總裁判官蘇惠德指,被告一早策劃行動,包括準備棺材,如非行動前被捕,會付諸行動。

JC

我們何時才能超越標籤?——社會運動的反思

文章質疑了社會在處理種族問題時過分依賴标簽和專屬曆史月份的做法。它以Morgan Freeman的觀點爲例,提出我們不應該将黑人曆史局限在二月,也不應以種族來定義彼此。文章指責媒體人制造話題,批判了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可能導緻的社會分裂,并認爲應該停止争論,轉而做出有意義的實際貢獻。通過諷刺那些在标簽和争吵中尋找存在感的人,文章呼籲讀者超越膚淺的标簽,共同促進進步和和諧。

Gem Wu

青春並不溫柔 Who’ll Stop The Rain 影評心得:愛妳的自由,使我更為自由

劇名的 Who’ll Stop The Rain 來自克里登斯清水復興合唱團(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CCR),雨作為子彈、體制暴力實體化的借代,穿越抗議紙板,暈染學生的衣物。零落的雨滴串起零散的人群,匯連集體的抗爭與個人情愛,我們感受到的不只是多年前中正廟運動現場作為大學生的戀愛劇場,而是個人出於什麼樣的身份與經歷,各自在組織抗爭中採取什麼樣的戰鬥位置。

Will Leung 梁景鴻

經營生活的香港菜檔:本地食材工作室「田嘢」

攝:梁景鴻這是我在台大的畢業作品〈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系列報導的第二篇。採訪了不是農夫,但用農業推廣的方法,亦嘗試復興香港農業的「田嘢」工作室;以及找出這種進路,與其中一位掌櫃過往參與反地產霸權運動的關係。香港農業不只有農夫。

Will Leung 梁景鴻

致命的認真:在農耕中找回自主的香港菜園「生活館」

攝:梁景鴻這是我在台大的畢業作品〈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系列報導的第一篇,透過跟創辦人學農、跟菜園成員一起耕種,我用了半年時間書寫八鄉謝屋村「生活館」的故事,嘗試擺脫既有「浪漫/另類生活」、「療癒」等框架,來理解社運於生活館的關係。

Will Leung 梁景鴻

〈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前言

攝:Isaac Wong〈後社運時代的農耕——直面夕陽的香港新農〉是我在台大的畢業作品。「香港?」 「農夫?」 跟台灣朋友提起香港農業,不少人訝異:「香港有人種田的嗎?」 在香港這個多數人口從事服務業的金融都市,種田不論在數據上,還是在對城市的想像上,都是小眾的活動。

澳門學16號

未竟的團圓夢:澳門「非法移民」媽媽們的最後心願

介紹本套紀錄片,或者與本人經歷有共鳴,又或者澳門真的太少紀錄片。

慕雲

改變,由take ownership開始

其實take ownership都可以應用係日常生活,甚至對於長久以來接受馴化、奴化教育嘅我哋嚟講,可能係必須要培養嘅思維同行動模式。例如對自己嘅錢要take ownership,投資係符合價值觀嘅地方,而唔係亂咁洗或放喺銀行發霉;對個人發展要take ownership,花費時間去培育自己,而唔係停滯不前。對應返何桂藍篇文,就係唔再等人教、等人話要做啲乜,而係從日常生活上觀察同分析反思可以做啲乜

arandomguy

日常 │ 716遊行

記錄一下

嚼事樂

虐心兒歌

兒歌給人的概念是快樂、歡恩的,可沒有糖衣下,兒歌會變成怎樣

NGOCN

专访香港前职工盟总干事蒙兆达(上):五一游行是香港的集体回忆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前,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香港都是热闹的,数千名劳工会走上街头,呼吁关注劳工议题,倡导劳工权益。2023年的五一,这座资本主义城市依旧是喧闹的:31万内地游客涌入香港;就在前一天,还有超过一千人聚集于铜锣湾,为一个本地偶像团体成员庆祝生日。劳工的声音却沉寂了。只有少数劳工组织成员在地铁站外摆设街站,还有一位艺术家穿着cosplay衣服,举着标语。

Giloo紀實影音

2019台北電影獎入圍紀錄片:與人及事物的核心相遇

設置在台北電影節之下的台北電影獎,一直是提攜、鼓勵台灣電影創作者的重要獎項。除了每屆都會評選出的最佳紀錄片之外,在最大獎「百萬首獎」的競爭中,紀錄片也經常掄元,曾經在2010-2014年間連續五年拿下大獎,顯現紀錄片在台灣電影創作中的豐沛活力。今年雖然因賽制改變,入圍名單從以往的10部改為5部,然而從這5部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窺見台灣紀錄片在題材與形式上探索的企圖。

窿窿罅罅之間

【回顧碼頭工潮十年】碼頭工友的十三個數字

趁勞動節,回顧碼頭工潮十年,香港戰後以來其中一次最大規模的罷工運動。碼頭工友輕描淡寫地,跟我數著他所認識多少個工友患癌,說起旁觀工友死去的情景。

陶樂思

病假期間另一件使我欣慰的事情--知道了傑斯的近況

明天是我電療療程的最後一次治療。因為接受電療而放取的病假也一個月有多。若康復進展理想的話,我在四月初便能重回工作崗位了。在這個多月的病假期間,最令我感到欣慰的,可說是得知傑斯已經離開香港,在探望正在外國留學的女兒的途中。我得知這件事,是因為聽到了《桑普頻道》的節目。

Openbook閱讀誌

報導》在剛強的反面,見證時代的孤獨與連帶:川本三郎談書、生命與創作

當《我愛過的那個時代》作者、現年78歲的川本,身穿米色西裝外套緩步走進座談會場時,現場雲集的藝文人士無不眼神發亮。本活動口譯者是太台本屋的黃碧君,由擔綱主持的新經典文化副總編輯梁心愉,引介川本身為藝文評論者的職業生涯及在台出版的代表作,川本則藉此機會回顧東京生活、與妻子的旅行及飲食回憶,以及311災變對日本社會的影響種種。有溫馨有歡笑,有傷感也有知性的評論。

追寻意义

占中运动背后的香港民主政治

原文写于2014年占中运动期间,现在看来香港的结局非常悲惨。香港已经从一个自由贸易港,东方之珠,堕落成了共产党的殖民地,一个没有自由也没有民主的专制地区。香港已死。

十四亿分之一/十四億分之一

【04】在白紙運動中上街 —— 對話女性抗議者

對許多人而言,這應該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冬季。11月24號晚,一場火災帶走了烏魯木齊吉祥苑小區十位居民(官方數字)的生命。據當晚附近居民拍攝的影片,黑煙烈火中的哀嚎聲響徹樓宇,其中有人大喊「開門」,而滅火工作長達兩個小時才完成。翌日,官方通報指出該小區屬於低風險地區,居民可自由出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