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姨妈
我的小姨比我妈小六岁,我喊她姨妈,因为我妈妈只有一个姐妹。我妈说,小时候家里穷,外公外婆都要出外工作,家里就只剩下了我妈。有时候,外婆不在家,她会把姨妈背在身后,走过长长的巷子去打水,然后再走回来。我妈一直说她一看就是个老实人,我姨妈就不是,她会打扮,爱漂亮。
这不是吃瓜,这是吃人
这是瓜吗?这不是,这是一名女性和着血泪的叙述,是她被摧残的青春与身体,是她从16岁到35岁的人生写照。
我们有没有可能当一个「厌男」的异性恋女性?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说到上野是如何坚持着输出自己的观点,我没说出口的是:这次对谈能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对于中国的女性而言,其实是好事。因为这次的风波直接引出了一个非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在父权制的社会中,女性主义如何与异性恋共存?女性主义如何与婚姻共存?
艺术集体个案|游击队女孩:女性应分半杯羹
该文为我的硕士研究论文《“在地”艺术集体的政治与美学:游击队女孩、ruangrupa、法证建筑》节选
《可怜的东西》:如何制造女性虚假意识
《可怜的东西》电影改编自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Alasdair Gray) 的同名小说,由执导过《龙虾》(2015)《宠儿》(2018)等电影的希腊籍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Lanthimos)掌镜。透过极富邪典色彩的影像叙事,电影张扬着女主角Bella的快乐、欲望、冒险、暴…
《洗脑影像:性、镜头和权力》
“怎么啥都‘套用’性别视角啊!”“导演/编剧根本没有这些意思,你们女性观众也太敏感了吧?”“这明明很客观啊,我怎么没感觉出性别歧视呢?”平常关注女性主义影评的你,一定对评论区这些“煞风景”的回复不陌生吧。的确,受女性主义潮流影响,近年来的影视作品已稍有收敛“收敛”,不再像此前那样毫不掩饰地对女性凝视、将她们客体化。
结绳丨6月:生活悬浮在概念里(2024年,总第24期)
姜萍事件、厌女症、极右翼。
全世界的女性主义者已经做过太多事儿,她们值得被书写一部大历史
早在去年冬天,南京大学出版社向我们发来合作邀请,为她们的新书《女性主义全球史》宣传首发。我们欣然答应,因为从这个书名就已经感受到,它包含着当今国内女性主义语境讨论所匮乏的东西:以往女性运动的成果梳理,全球女性主义思潮的演变,以及西欧之外更多元的女性主义实践。
古代的极端“服美役”——缠足,这样一种泯灭人性、摧毁身体的习俗是如何在古代中国普及的?
根据史料,缠足开始在社会中普及的时间被锁定在北宋中期或晚期。但到底为什么缠足,始终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在史书上没有政令、没有一个靠得住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没有确凿的记载。如果你打开缠足史,在起源一节,你只能看到难以准确读解的诗词、看不出原貌的传说,就是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
上野千鹤子的书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阅读?
像上野千鹤子这样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的作家,我们该怎样去读她的作品,怎样去通过她的作品来了解她想表达的核心主题呢?在这里,我就推荐一种读书的顺序:由浅入深、从简到难。
究竟是女性力量,还是厌女?评《海妖的呼唤》
整个综艺里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节目并不致力于将女性塑造成“完美的女强人”。她们有的善于谋略,有的胜在力量,有的感情浓烈,不同的女性是不同的色彩,在结盟环节里,既有令人动容的女性互助,也有出于自保的左右游移。
大S汪小菲离婚新闻里的厌女症
在一个有五千年父权基础的社会,对男女的权利与义务要求是严重不对等的。
《去他的父权制》
《去他的父权制》这本书记录了女性过去200年平权运动中的重要节点,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一世纪,此书回顾了女性对于社会权利、婚姻权利、个人权利的一系列抗争,女性的需求和运动层层递进,不断地夺回了更多的权利。结合生动的插画和卓越女性的名言,看完此书的读者定会感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高喊出:去他的父权制!
性别偏见会影响知识生产吗?
没有发现任何不利于女性的证据。几乎在每一个测量的心理特征上,性差异或不存在或相当小。它们比社会环境的差异,如不平等收入、儿童保育的不平等责任和掌握社会权力等小得多,而社会环境的差异一向被认为是导致心理差异的原因。但问题是,在这个不断求证和研究的过程中,对女性的偏见已经形成。
《始于极限》:痛就是痛,承认被伤害是坚韧的证明
在成为一名作家之前,她曾卖过原味内衣,当过酒店小姐,拍过70多部AV,是不折不扣的性工作者。离开情色产业后,她用自己的文字去为情色和风俗产业中的女性发声,但还是难以摆脱社会对她的刻板印象,AV女演员似乎成为了一个她丢不掉的“标签”,让她遭受到了种种不平等的对待,尽管如此,她始终抵触被看作情色产业中的受害者。
法国纪录片《恣意佳人》:银幕上女性刻板形象的变革之路
纪录片《恣意佳人》集合四个主题,讲述了女性电影的历史和女性影人的长期斗争。在女权主义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当我们把目光聚焦电影,却惊奇地发现这个渗透进我们日常生活的领域竟然一直以来都在被男性书写。不管是抹去女性在电影诞生发展过程中的姓名,还是导演等重要职位缺少女性的身影,又或是银幕…
地球流浪万里,人文移步有限
电影里,以中国为主导的国际社会倡导“移山计划”大方向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孩子,我孩子的孩子”(周喆直语),指向的是种族繁衍不息,还带着古老的愚公移山的长期坚韧信念。生存,不管是以何种艰苦卓绝的方式生存,在“移山”的倡导者看来,是最基本的底线,哪怕孩子、孩子的孩子等一百多代人类面…
《漫长的季节》:神交的男人们,车裂的女性共同体
坦率说,《漫长的季节》是好看的。但它无可避免的,有意识无意识地,把“爹味”类型的多样性丰富了。它的爹,关键不在于表现男性角色的爹味,而是非常有“创见性”地割裂了女性之间的共同体——相比于男性之间的“神交”,剧中每个女性角色都绑附在一个或多个男人的性缘关系之上,彼此间嫉妒、怨恨、雌竞,就是没有真情。
学报|清朝女人有“性同意”吗——《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书评
这就意味着,女性要誓死保卫自己的贞洁。如果女人不是在家中而是在公共空间受害,表明其进行过反抗的最有力证据是她被杀或自尽。除了死亡,身受重伤也是女性受害者据以主张自己曾对强奸行为进行反抗的最好辩护。在书中提到的众多发生在白日户外的判处案例里,唯一一起受害者未受伤还成功判处强奸的案子…
传统童话里的柔弱女主,真的是独立女性的反面教材吗?
经过女性主义 “重估一切价值” 之后,充斥性别刻板印象的传统童话,已然成为亟待改造的糟糕对象。我在这里并不是想对这一结论作出反驳或赞同,而是试图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童话这一体裁的源头是女性欲望、女性选择、女性行动,在现代独立女性看来 “等待被拯救的柔弱女主” 们,在历史的语境里,她们的出现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