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漫读(98):知者乐水,仁者乐水 — 智者仁者的不同特性

江上小堂
·
·
IPFS
·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将智与仁并论,如“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第四)。这里讲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质。

三句话,三个层次。首先是表象,智者喜爱如水一样,仁者喜爱如山一样。乐水乐山,并不是说智者仁者喜爱水喜爱山,而是喜爱如它们一样。而水和山的本性是什么呢?一个是动,一个是静,所以说智者的特性是动,仁者的特性是静。所谓智者动是指智者喜爱思考,喜欢动脑筋,不能理解为智者爱好运动。动和静都是指思维上或者心理上的。而“智者动,仁者静”的结果就是智者内心快乐,而仁者长寿。

这是孔子自己的体验和观察,经验之谈,比较靠谱。智者肯定喜欢思考,不然也不会成为智者。思考本身让人沉迷投入,得到答案,解决了问题,也会很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而仁者心境平静,不患得患失,没有焦虑、愤怒和忧虑等不良情绪,所以能长寿。

孔子还说过与此相近的两段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第十四)。

智者聪明爱思考,能理解和解释事物间的关联,所以不惑;仁者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不忧。所忧者,唯天下的秩序和稳定。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勇者自然无所畏惧。

孔子认为这是君子应当具备的三个品质,自认为自己还做不到。子贡听说后,却认为这是孔子的自许。想必子贡认为孔子是假谦虚。

孔子将智仁勇分而言之,并非意味着三者不兼容的。并非智者就不能是仁者,仁者就不能是智者。如前所述,孔子认为智和仁是相互促进的。智者和仁者关注的领域有所侧重,智者专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仁者专注于人伦道德。如康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赞叹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是智者所思,一是仁者所虑。专注于外界则其乐如水,解开一个又一个问题而不惑;专注于内心则其乐如山,不为个人利益而忧虑。

孔子还对仁者和勇者,有德者和有言者之间的关系有所论述。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第十四)。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必然会留下名言隽语。而著述等身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者必然有大勇,而勇者未必有仁心”。

德,这里强调的是德行,而不仅仅是德性。而且要很突出,有很多和影响很大的行善事迹。有言,也指很有影响的言论。一个人德性好,德行影响小,也不一定有言论流行流传于世。孔子本人算得上有德行,也必然有言。而雷锋同志乐于助人,有德行,也有言,《雷锋日记》影响了他同时代和传于后世。

仁为德行之本,德行为仁之用。仁者无欲则刚,依道德准则行事,自然无所畏惧。而勇者,由性格或恃强所定,未必就能有仁,也未必有智。

智仁勇三者之中,能占一条就不错了。智勇双全就比较难得,而智仁双全就更难得了。

2020年11月15日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