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 – 岩井俊二
「我們通過生而同時培育了死,但這僅僅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直子的死使我明白,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面前,又是那樣軟弱無力,我形影相弔地傾聽這暗夜的濤聲和風鳴,日復一日地如此冥冥苦索,我蓬頭垢面,背負旅行背囊,踏著初秋的海岸不斷西行,西行……」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同是日本,渡邊博子(中山美穗飾演) 躺在雪地上,任由雪花散落臉朧,感受那刺骨的冰涷,渴望時間停滯,但雪花不停提醒時間一直存在。博子突然睜開眼睛、才意識到未婚夫藤井樹已因山難逝世三年。三年又如何?那憂傷一直存在,心臟的洞一直淌血,平常只是貼過膠布,苟且生活。博子像《揶威森林》的直子,心中永遠還有已逝的木月。
博子像村上春樹筆下的柔情,堅韌過,但失敗,陷於永遠的憂傷。 美麗的博子有一個仰慕者- 藝術家秋葉, 秋葉是最早愛上博子的人,他沒有想過他摯友藤井樹會比他快向博子表白, 他一直還愛,等了三年,希望博子可放下摰友的離去。
每人面對死亡的reaction 也不同,不是自身的死亡,很多時摰愛摰親的死亡也掏盡心肺,烙下創傷。 博子太思念未婚夫,偷偷抄下中學校刊上藤井樹以前在小樽的地址,她打算寄一封信去那舊址,預了沒有回音,但寫的過程是自己踏出第一步的自我救贖。 有時自說自話像在山頭大嗌,像對樹洞唱歌,像抽屜的日記,網絡上的blog, 一開始,也不寄望有聽衆,不想過有回音。 文字就是救贖的語體,信是工具。 博子寄出了。
原來藤井樹的舊址是當年同校同班另一名女同學又名藤井樹的居址,女藤井樹(中山美穗飾)回信,本以為只是向空氣大力發射一枚網球,竟然有人回球,於是博子再發射,女藤井樹又回彈, 信來信往,巧合的是寫信的2 位女生,名字不同,背景不同,但樣貌一模一樣。博子從信中認識到少年未婚夫的一面, 她終於明白他對自己的「一見鍾情」,原來是少年未婚夫對女藤井樹的愛,博子只不過是其真愛的影子,所以當男藤井樹欲向博子求婚時,站在原地2 小時也說不出口,因為他愛的是女藤井樹。
通過書信,博子意會到了,但思念還在。 女藤井樹在信中重新倒帶中學時代一次。每人的心也有一個缺口,她的缺口就是爸爸的離去。得悉男藤井樹原來已死三年,死亡的鐘聲再由耳邊響起,她感冒不支倒下。 爺爺和媽媽也害怕歷史重演,害怕像失去丈夫/兒子般失去女兒/孫兒。 爺爺和媽媽爭辯等不等待救護車中,互相憶起那時。媽媽說「你當時用了60分鐘背着他去醫院」 爺爺說 「是40分鐘」 大家也流涙,大家也沒有忘記,記憶永遠存在 。 76歲的爺爺背着廿多歲的孫女,在雪地奔跑,「就算賠上我老命,救回她,也值得的」 媽媽為爺孫擋着雪,她哭了。 在醫院,爺孫被推入手術室,她哭着,幽幽地告訴幫她物色新樓的叔叔,她不打算搬了,她終於明白為何老爺一直反對搬屋,因為舊屋有爺爺,丈夫,女兒,生活過的回憶。
「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靠着回憶和幻想,許多意義浮現了,然後消失,消失之後又浮現。」《追憶似水年華》 Marcel Proust
女藤井樹在昏迷中記得爸爸葬禮當日,她在雪地看到一隻冰封的蜻蜓。 爸爸死了,換個方式存在於心房。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你好嗎,爸爸,我很好」 下一句 「你一定要好」 在心房說
秋葉帶博子去看那雪山,博子對埋在雪山上的男藤井樹大嗌 「你好嗎, 我很好」 再大嗌 「你好嗎, 我很好」再三大嗌 「你好嗎, 我很好」
摰愛死亡是無法撫平的哀傷,生命的永遠缺口,彷彿我們只能夠從哀傷中掙脫出來,從死亡領悟什麼,但無論領悟到什麼,下次哀傷來襲時,一定還是措手不及 ,哭得一敗塗地。
聖嚴法師說 「要哭就哭吧」
「那是過去歲月最後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我們的眼淚流乾以後,又讓我們重新潸然淚下。」《追憶似水年華》 Marcel Proust
聖嚴法師又說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女藤井樹痊癒後從學妹得知,那本男藤井樹着女藤井樹幫他交還的書 《追憶似水年華》 ,借書咭背後是女藤井樹的掃描。 女藤井樹才知道原來他是喜歡她的, 她想告訴博子,但此信並沒有寄出。
不要為青春總帶遺憾而哭,因為沒有遺憾,又怎能浪漫,是岩井俊二的功力。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