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千元店理发

来日本之前,就听说在日本两件事特别贵。一是吃饭,二是理发。当然,不只这两样,其实,什么都贵。
都说人丑怪发型,一定是说的我。在北京时,两周一次的理发,是我雷打不动的大事。我的头发长得极快,曾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还在进化,后来据理发师说,每天洗头才是真正的原因,相当于每天作按摩,想来是有道理的。
不管怎样,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件头疼的事。启程到日本前几天,特意剪了个我有生以来最短的发型,大概... 近乎于光头吧。 在日本的头一个月,忙来忙去,差点者忘了理发这件事,直到一天要拍一张重要的集体照,才让我不得不严肃地重视起来。那时,头发已经茂盛得让人吃惊了。
说真的,岛国男人们的发型绝对是值得吐槽的一道风景,要认真的观察,造型各异,大胆不说,颜色也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长!虽然长,即使是上班族,也像精心打理过的,即使乱,似乎基本符合“有型”这样的形容词吧。留这么长,我想大概也是因为理发很贵吧?让我心理多少有平衡。
稍加留意,竟在家的附近发现如此多的理发店。听在日本多年的前辈讲,他们不少人都学会了自己搞定或互相理发,工具只需要一把带刻度把头的推子即可,在头上像除草机一样捋过,手到发落,标准的平头就妥妥地完成了。
不过想要与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发型,就只能去理发店。
日本的理发店种类挺多,按服务不同,理念不同,分成不同的档次和类别。和国内略不一样的是,理发店一般叫汉字的“理容所”。价格从一千(60元人民币)到几万日元不等,当然了,越贵服务就越高级,我曾在表参道繁华的商业区见到一个临街的高级理发店,宽敞以至奢侈的理发室里只有两张顾客席,整个理发室内完全用以晃眼的纯白装饰。顾客像被精致地陈列地在一块大白画布中央,远远看去,理发师和顾客与飞舞的剪刀像漂浮在空中,进行魔术表演一般,服务自是无可挑剔,当然价格也令人匝舌。 对于这样的高级的,我是没有体验过了。等以后发财后,体验了来写续篇吧。
这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日本的千元理发店。这才是普通劳苦大众的主流。
所谓千元理发店,即是一千日元一次理发的店铺,也就是差不多六十多人民币一次。 千元店分很多品牌,遍布大街小巷,虽然名字各不相同,理念也各异,但服务大致差不多。通常情况下,只负责剪。洗头、按摩、保养之类不在服务项目之列。从动剪刀开始,一般在15分钟内搞定。千元店有一套自己标准的服务流程。
没有洗头小妹寒暄和引导,从进店到剪发,会有详细的自助指示,按流程操作即可,几乎不用太多沟通。不得不惊叹日本真是将一切流程化,工业化的神奇国度。
比较有名的QB HOUSE就是一家极受欢迎的千元理发店。据说从上世纪末开店至今,在全日本各个地方已有数百家分店。 分店之多,在东京各大繁华地带都能找到。他们以节省用户时间为理念,有的甚至就开在车站入口旁,十来分钟,剪完走人,真是为顾客节省时间用心良苦啊。
QB HOUSE都是统一装修,外观也极其简单,蓝色精致的标识,门上注明服务时间和理念。没有中国那种滚来滚去的美发沙龙的标志性彩灯,默认关闭着的自动门,我曾一度以为是房产公司呢。
一般店都极小,十来平方的小屋子即是全部的服务场所。
我家附近的店就是一个仅两位顾客席的连锁小店。与地铁的入口仅一墙之隔,要没注意,还真以为那是地铁服务人员的办公室呢。

远远望去,外墙上有个信号灯,顾客老远就可以根据当前灯的颜色来判断当前店内的繁忙程度。走近到门外,即可看到透明屋子里,穿着统一服装的理发师在飞舞剪刀,屋子另一侧的等候服务的顾客们坐成一排。推门进入,屋内安静像书店一般,两位理发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中,见有顾客上门,年长的理发师轻轻一扭头,表情略带微笑,用略带日式腔调低沉地说了声欢迎光临,另一位理发师附和地说着欢迎光临,就像是前者的回音一样。
真是安静的世界啊,虽然顾客面前两块小型电视机,但发出的声音如同窃窃私语,与理发师的剪刀摩擦头发的声音,交替地回响在理发室内,显得更加安静了。
店内极为简单,地板一尘不染,两棵树状的大盆栽在顾客等待席与工作区之间,将屋子象征性地隔成了两块。工作区域这边,腰间别满工具、穿着像马里奥工作服一样的理发师们,正各自围着端坐着在中央的顾客,时而停下端详,时而停下快速挥舞剪刀。顾客像扎着人偶道具衣服的玩具一样,闭着眼晴。
不会有人引导和招呼,顺着墙上箭头和图案指引,可以很容易地了解整个服务流程。墙角的自动售货机有绿色指示灯,表明目前正在正常运作中。这种自动票货机与日本拉面店的几乎完全一样。投币、出小票、找零钱、一气呵成,非常简单。 总共1080日元,其中的零头是日本统一的消费税。售货机旁早已经坐了许多等候服务的顾客。凳子整齐地陈列成一排,顾客们像特意对齐过一般,全齐齐地排列在一端,都是青年或中年男人,打瞌睡的,看漫画的,玩游戏的... 似乎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没有人抬头。拿着小票,通常情况下,当在队列最末端的椅子上坐下时,目光与邻坐的相视,对方会像征地点头示意。好像同意加入这一排队游戏的确认一样。
虽是无聊地等待,不过对于我这个外国人来说,偷偷地观察店里的一切,也是极有趣的。等候区旁边有供顾客阅览的书报和漫画。不过,因为理发时间极快,十来分钟一位,排前的顾客上去,后面的再替上来,很快就会到自己了。以至我经常为还没有看完文章的章节而纠结,一边理发还满脑子挂念着方才书中的情节。
理发师动作相当麻利,送别刚理完发的顾客,向门口处行完鞠躬礼,转身即开始收拾地上的碎发。用吸尘器吸散落地上的断发,用羽毛掸子将理发椅不留角落地轻扫一番,再为椅子上喷上香水,最后快速地用磨刀器打磨一下剪刀头,一气呵成,一个步骤都不落下。我猜他们一定是为此专门训练过的,我观察过多次,夸张地说,似乎连他个动作的走位,每次都无一例外地雷同。
快到我时候,我必须全神贯注,叫号器发出的引导语音总是担心听错。 为了避免像上次那样临时找小票的慌乱而尴尬,我得像其他人一样把小票先攥在手里。
语音叫到了我的编号,的确是到我了。我走上前去,像领取奖品一样,递上小票。理发师一如惯例地侧过身子,脸上露出“顾客专用式”的微笑,与刚才理发中时严肃的他俨然判若两人,转身,将我引导到那张软软地理发椅上。
“那么,请将你的外套和眼镜交给我可以吗?”
脱下外套后,本来宽厚的理发椅似乎变更加舒适了不少。椅子正对面的大镜子后有个机关,是一个巨大的壁橱,理发师会将顾客的衣服、背包之类的挂在里边,然后麻利地转身站到了我的面前。
这种千元的理发店,讲究的是效率,所以,繁琐的日式寒暄就完全不在流程之列。对于我这样的外国人来说,更是感觉到了轻松。 没有客套的用语,但简单的交流还是有必要的。
“接下来,请告诉我你想要什么要的发型呢?”
要准确地描述出我想要的样子,考虑语境和用词准确地描述,对我还是相当地有压力,除了担心理解差异,我能感同身受的是,就像作画一样,被对方要求按什么样的标准来工作,完全是禁锢创造力的讨厌之举。其实,我每次都想拿出上一次理完发的“理想模板”的照片出来给他看。不过,最后还是习惯性地说:“除了后面短一点,请您自己决定吧!”。
都说日本人脑子轴,一点没错,除了曾有一次年老的理发师秒懂外。大部分的都会面露难色地进一步追问,“那么,请问左边要多短?”“前面呢?” 然后拿出简易尺子,指着面的刻度问“你看,这样6公分怎么样?”“右边呢?上面呢?”“我可以用这个剃刀吗?” “....”
一般情况下,理发师还会拿出一个小册子,上面秘密麻麻地布满了人头,然后找出其中一个不算夸张的发型,问,“你觉得这样可以吗?” 据我的经验来看,几乎每次剪出来都差不多。毕竟他们是专业干这行的,多少有两把刷子,无论选择哪种,最终都不会在意料之外的。
总算达成一致了。
理发师后退一步,估计是在大脑内快速制定作战计划。为我围上理发布,脖子系上防止碎发乱窜的小布条。 理发就开始了。
千元理发店的服务都不会包括洗发的,这是他们的企业为顾客节省时间和金钱的理念之一,他们的创始人觉得,像洗头之类的,明明在家可以完成的,为什么要交钱浪费时间到店里来做呢? 想想还是挺有道理的。
每次理发前,我都会将头发洗得干干净净,非但是避免尴尬,这样估计也能让理发师傅更容易发挥吧?不至于剪出让我吃惊的发型来。
他们理发时速度挺快,从剪刀和梳子的交替中,便能感受到其技能的娴熟。时而迟缓时而干脆利落。不知不觉间,让人有一种被催眠的效果。我往往在看着面前的屏幕广告时,无意识的合上了双眼。此刻,只能任人摆布,无可奈何,又生怕睡着,闭着眼晴感受头发被一撮一撮被切断的声音,想象着再次睁开眼时看到焕然一新的自己。
不出十来分钟。剪刀声音停下。理发师递过眼镜盒,然后举着一前一后两面镜子问道:
“请您看一下。”
不出所料,这就是上次剪完的样子嘛。但对于保守的我来说,这是极其满意的。听说千元店也可以剪出一点略略酷炫的发型,不过,那不是我想追求的效果。
“这样就挺好,谢谢你”。确实,虽不出众,但挺好的。
当然,要真不满意,你也可以要求理再继续改进。比如某处想再短点,他们都会一一满足,有一次,我也这样不断要求他改进,不过后来一想,我要再这样指挥下去,一会剪成个四不像就完蛋了。
大功告成!
我喜欢自己头发短短的,简洁利落。
理发师再一次确认顾客满意后。开始清理残落顾客身上的头发。其实地上的碎发并不多,墙边的下方有个小缝,当墙上的开关一启动,会就产生强大的吸力,地面黑色碎发就会瞬间聚拢到过去 ,有时理发师会在理发中就将碎发处理了。 顾客坐椅的上方,有个长长的象鼻状的吸筒,当理发完成后,理发师会将它拽出来。在顾客的头和身上头上狂吸一气,这一来,就彻底干干净净了。凉嗖嗖的。
这家店的理发中用的梳子是一次性的,细长细长的那种,挺轻巧实用。按照他们的理念,顾客是可以选择作为纪念品带走的。我之前并不知道,有一次理发师得知我是外国人后,理完发后,将一包湿纸巾和梳子交到我手上,略带自豪地一边弹一边掰着梳子自言自语说“KAMI哟!” 我现在也没搞懂他说的什么意思,难道梳子是纸做的?看着不像啊。不过也有可能吧?不管怎么样,肯定是MADE IN CHINA的。(日语中KAMI发音,与头发和纸单词发音是一样的)
礼仪性地谢过以后,理发师从橱柜里拿出衣服,为顾客穿上。

鞠躬将顾客目送到门外。然后又开始了为下一位顾客的服务。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