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ion history and IPFS entry, back to latest
星星
IPFS What is this

Content Hash

那些不做什么的决定塑造了我们 | 星星的求职回顾

星星
·
·
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重大决定上花更多时间。

💡 Hi,好久不见,我是星星。

今年的四至五月,我用 3 篇文章回顾了我的美本申请(详见:点击查看系列文章)。最初计划这一系列时,我准备以“收到 offer 后,我为什么选择(暂时)不去上学了?下一步干嘛?”的内容收尾,但没写出来。

八月在闭关求职中度过,说是求职,但我的大部分时间并没有花在“求职”(投简历、笔试、面试)上面。我在前几天拿到了心仪公司的实习 offer ,本文就与我的求职经历有关,今年没写 20 岁的生日总结,就以这篇文章作为 21 岁生活的正式开启吧。

本文可能涵盖:

01 面试官们的共同提问:你为什么收到了offer又不去上学?

02 工作选择:我如何选择自己投递的岗位/企业

03 互联网裸奔“招老板”以及我对“找关系”和人情社会的思考

附 一些帮助过我的资源分享


01

“不做什么”的决定:

我为什么收到了 offer 又不去上学?

八月经历了好几场面试,除此之外,我也找四五个人聊了聊求职的事。几乎每个人都问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你收到了 offer 又不去上大学了?

对我来说,这个决定有一部分是关于“不得不”,有一部分是关于选择“不做什么”。

不得不的部分是,我意识到美本的经济成本比我最初预想的还要高,同时,申请之初预想的后备计划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定要去美国上学,不是全然不可行,但要付出的精力与经济成本,让我产生了犹豫和迷茫。

这盆“不得不”的冷水,促使我在今年的 3 - 5 月期间重新思考自己的决策。我于是从这些问题开始梳理自己的想法:

  1. 我最初准备申请时,为什么会选择美本?当时是想收获什么,现在我的想法有变化吗?

  2. 我一定需要今年读大学吗?晚读几年、几年后重新申请其他国家的项目或者干脆不读了,会有什么损失与风险吗?如果有,是哪些,我可以接受吗?

  3. 我当下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大学能多大程度帮到我?它是那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吗?

  4. 除了大学,还有没有其它更高效实在的方案可以替代?

当问到最后一个问题时,我感觉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Flomo 创始人刘少楠曾分享过一个观点,他建议人们在做年终总结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过去一年都做了些什么“不做什么”的决定,因为恰恰是这些决定塑造了我们是谁。英国诗人大卫·怀特(David Whyte)也有过类似的表达:

如果全世界的人并不会走开,那么我们面临的一个极大磨炼,就是具备与事物共存又不被困扰的能力。在包围之下,我们需要一张“不做什么”清单而非“做什么”清单来开启一天。这是在有时限的世界之外开辟一个新时刻,重新调整我们的顺序与轻重缓急。在这个无为与沉静的空间里,我们创造一个根基来重构我们的日子与自己。以自由与无拘无束开启一天的对话,允许我们重新看待自己,如初见般重新进入世界。我们放下自己、自己的成就、雄心以及那些被过度强调的希望,且看它们如何再回到我们身上。

不上大学,是一个“不做什么”的决定。如果要把“什么”二字进行填充,答案可能是这样:

  • 不做“因为所有人都这样做,所以我也最好这样做”的事

  • 不做投资回报比太不划算的事,尤其是在可以不这样选时

  • 不做经不起提问、连自己都没想清楚答案的决策

随着不再把17岁时认定的“记者”当作自己数年人生里的唯一职业选择,我又进入到了新一轮的迷茫。我知道自己需要一些探索去重新找到我感兴趣的、有能力做的、同时也能给世界带来价值(也意味着能给我带来报酬)的事。

这些探索当然可以在大学里做,但对我来说,比起一头雾水地去读大学、以每年几万刀的经济成本去做这样的探索,工作可能是一条能够更高效得到答案的路径。它能够切实地将我扔进某个领域/职位/行业,扔进它做事的语境,用行动得到有关自己思考问题的真实反馈。

我对全称判断比较警惕,因为毫无变通地秉持着一些信条生活可能是危险的。以上所说的几条“不做什么”,只是大部分情况下(尤其是做这一次决策时)我的考量。

02

选工作就是做投资:

你最想把精力花在哪里?你想得到些什么?

那么,选什么工作去做呢?往哪些公司、岗位投简历呢?当我开始思考求职时,这些问题跑到了我的面前。我听了一些播客,看了一些文章,咨询了一些朋友,然后意识到,我需要问的问题不止这两个,于是我又开始向自己提问了:

  • 再明确一下自己的想法:我为什么想要在这个阶段选择工作?如果我只想借助这个决定解决一个问题,那个问题是什么?

  • 我的职业价值观排序:在工作这个人生板块上,我最看重什么?

  • 先抛开具体的职业、行业或岗位,也不管是否能实现:我想要怎样的工作?我理想中的工作可能具备哪些要素(人、事、环境)?

  • 根据我对自己的了解,以及过往收集到的评价,我是一个怎样特性的人?尤其是,我在工作上有哪些特性?

  • 关于求职这件事,我还可以从哪些地方、资源、人那里获得帮助?写下来,去了解

我并没有急着马上开始做简历、投简历,而是花了一段时间去梳理清楚自己关于以上问题的答案,并在我的 notion 工作间里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不想要无效努力,我过往已经犯过类似的错误。

我后来在纳瓦尔的书里读到了类似的观点。硅谷著名投资人纳瓦尔(Naval)认为,对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重大决定上花更多时间。这些重大决定,对于年轻人而言就是:在哪里生活,和谁在一起,从事什么职业。

我猜测,纳瓦尔的这一观点可能是出自他的投资视角,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确实是一场重要的投资,尤其是在一个人的生命早期。你想想,如果按照最普遍的八小时 x 五天工作制,一个青年人在清醒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可能会花在工作上(选择不工作是另说)。我不想把这些时间和我的大部分精力花在我自己都不认可的事上,跟自己都不想见到的人呆在一起。所以我需要想清楚我想要什么。

除了了解自己的需求,还要对自己的需求进行重要级排序。小孩子才想全都要,成年人知道自己必须要做出选择。从最现实的角度讲,我还没有厉害到可以让哪家公司愿意满足我的任何需求也要招我的地步。

我目前在工作中最在意的几点是:利他主义,追求新意/智力刺激以及(职场)人际关系。我希望和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这个“对”的答案在每个人那里都不一样,对我来说它们意味着:

对的事:从向外的层面,我以及我所加入的公司做的事是积极向善的,对这个世界有好的影响。从向内的层面,它符合我当下这一人生阶段对于工作的需求。

对的人:我所加入的团队与我个人的气场、基本价值观相匹配。对我而言,就是可以一群可以坦诚对话、业务能力在线、彼此之间良性合作与竞争的同事与领导。

梳理完自己想要什么,还要了解自己拥有怎样的资本和实力,有哪些求职上的弱势。我不是国内在读大学生,高中名字听起来也很奇奇怪怪,申请了国外大学,但又没有入读。我有两段工作经历(实习+全职),和一些并不算响亮的作品。

对我来说,我最大的求职弱势就是我无法卡进现有的学历系统,没有一个可以被正常 HR 所理解的学历。在这样一个供大于求的求职市场与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我的简历在大部分 HR 眼里都是充满风险的。因此,我放弃了可能对很多人有效的海投策略,也放弃了投大厂。

03

你找工作,我招老板

互联网裸奔求职后对“找关系”的思考

在这次求职中,我找了很多人帮忙。譬如让哥哥和好朋友果果帮我看简历,和 Molly 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听她帮我分析我目前的情况和接下来可以从哪些事做起,和 Bob (灵感买家俱乐部创始人)在线上咖啡馆聊我目前的求职规划,请一些朋友帮我推简历给感兴趣的公司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譬如询问曾合作过的编辑老师是否愿意帮我写一封推荐信、让 Erilich 给我推荐一些可能适合我的公司(而其中一家就真的成了我之后将会入职的机构)等等。要感谢的人还真不少。

我最后能得到目前的这份工作机会,格外要感谢以上的这些人(以及其他未提及的很多人),但我知道这其中也有我自己的努力、能力以及和入职公司的气场匹配。

在听取 Bob 的建议后,我先把自己的简历、作品集以及一小段正在求职的自我介绍发在了灵感买家俱乐部的几个群内,后来,我又鼓起勇气将它们发到了即刻上。一些朋友帮我转发了这条动态,我后来的上司看到了这条动态,来加了我附在简历和作品集里的微信,并给了我一个 HR 的邮箱。几天后,我往邮箱里投递了一封简历、一封作品集以及一封求职信。在之后,我收到了面试邀请,经历了直属上司面、HR 面与 CEO 面。在之后,我收到了一份去往北京的实习邀请。这是一份与我之前关注、从事的领域有较大差异的工作机会,我充满期待,也有些忐忑。

小时候,我对“人情社会”“找关系”这样的词和大人们塞钱送礼、托谁照顾一下某人/某事的行为抱有一种厌恶的态度,就像在考试中做弊一样。我认为所有人都该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凭本事获胜。

但“本事”到底包含什么,公平又该如何定义呢?要过了很久我才慢慢意识到,在一个每个人从一出生就面对着巨大的资源不平等的世界以唯优绩制来论公平,是一种不公平。我也慢慢意识到,其实“找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真的很懂得交际,能够经营起一个比他人更丰富强大并在需要时还能为ta所用的人脉网,那也同样是一种能力,和一个人能研究很深奥的数学物理或写好一篇文章一样实在的能力。生活不止做题而已。

不止是我,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现在,找关系还有别的近义词,譬如 networking 与找内推。如果你打开小红书搜索关键词,能看到很多人教你如何向同校的学长学姐发一条得体的 coffee chat 约聊私信、与可能会对自己学业/职业有帮助的人 networking 等。但这并不是要为塞钱送礼给招生官之类的行为正名,我仍然瞧不起这样的事,也不认为它们存在即合理。

我后来想通的点是,我并不是真的讨厌人情世故,我也并不是真的对“与人社交,在需要的时候从对方那里得到一些好处”这件事有所反感,毕竟几乎所有的关系都存在且需要有价值交换(give and take),我只是觉得有更好的方式去做。

与其通过塞钱送礼来让对方帮我做某事,我觉得更省力也更持久的方式,是找到不花钱不送(昂贵到变味的)礼就可以让别人心甘情愿帮你忙的方式。在我看来,networking 的核心是与对方建立起尽可能有韧度的信任纽带,这个信任纽带可能可以靠很多方式建立(回想一下你是如何与人谈恋爱或从陌生人变成好朋友的),对我来说,我选择的方式可能是:

  • 尽可能多的展现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有很多面向,但它们一定也都是真实的

  • 从平日的生活开始就多观察注意自己可以与他人建立起联系的方式

  • 对于前两者,我的原则是尽可能地不带有表演性质的去做事、在与人交往时出于真诚的好奇而不是纯粹的工具人目的就好(因为别人也可以感受到这些东西)

  • 让自己尽可能看起来像是一个值得帮助的人

  • 在需要找人帮忙时怀着真诚和感谢,但不需要过于卑微。相信不论是多么地位高、能力强的人,我都一定有可以带给对方的价值

04

资源分享

一些播客

得意忘形:关于「如何确定自己喜欢做的事」的四个思想实验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5e74543a418a84a046c4e559

组织进化论:加了很多人却是无效社交——事业上如何构建关键关系?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c71d34128e91008c099d4e

科技早知道:前阿里 CEO 卫哲:趁年轻去印一张自己人生的股票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4fb5282e5853af9bafcfc5

公司茶水间:HR面试秘籍大公开:怎样衡量一份工作的价值?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8197c5cc9f40cd58817133

有限理性:解构找工作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235e5341405934542e72b50

一些文章与书

保罗 · 格雷厄姆:如何成就伟业

https://mp.weixin.qq.com/s/U8cm00-Zr_-NkYc7tshydw

狭间观世:秋招特辑 | 找工作烦死人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g4MjAxNDg3Ng==&action=getalbum&album_id=2598434352769548288&scene=126#wechat_redirect

对话Sam Altman:年轻人在职业早期如何构建未来、影响世界?

https://miracleplus.feishu.cn/docx/doxcn2oIDRTlBvgT60KpRbQSwSe

比尔 · 博内特,戴夫 · 伊万斯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你可以在哪里找到我

公众号:屎蛋鬼扯(改名字的程序有点复杂,我放弃了)

Tg:有星星的晚上!

Matters:starshutup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在看、转发、评论、打赏支持我!

CC BY-NC-ND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