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飛人|刁俊稀專訪 苦練九年快一秒 向十秒內跑畢百米目標前衝

香港紀事
·
·
IPFS
·
Felix去年商科畢業後,朝九晚六上班、放工練跑,他抓緊「同自己鬥」的信念堅持,一年四破個人紀錄,取得「外卡」跑到巴黎,成香港歷史第三人,證明香港人也有機會在奧運跑道飛馳,「最初在香港跑到第一,我都覺得難,順其自然,keep住進步,遲早有一日去到那個水平。」回港後他再起步,向10秒內的目標進發。
刁俊稀說:「唔好講進步一秒,0.1 秒,喺短跑嚟講係好大嘅突破」。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集誌社記者

一秒轉眼即逝,但存在無限可能。巴黎奧運100米跑,港將刁俊稀(Felix)跑出10秒62 ,預賽止步。成績與金牌的 9秒78,相差不足一秒,但這段距離,卻教刁俊稀望塵莫及。一秒其實有幾遠?「我用咗九年時間,先進步咗一秒,其實真係好難。唔好講進步一秒,0.1 秒,喺短跑嚟講係好大嘅突破。」刁俊稀說。

因奧運特寫鏡頭,對著「DIU」字選手名布一指而爆紅。24歲的Felix ,網民以「刁兄」稱呼,這塊「DIU」字選手名布,內藏九年汗水。Felix去年商科畢業後,朝九晚六上班、放工練跑,他抓緊「同自己鬥」的信念堅持,一年四破個人紀錄,取得「外卡」跑到巴黎,成香港歷史第三人,證明香港人也有機會在奧運跑道飛馳,「最初在香港跑到第一,我都覺得難,順其自然,keep住進步,遲早有一日去到那個水平。」回港後他再起步,向10秒內的目標進發。

跑步擦過時捲起一陣疾風

在沙田成長的 Felix,回到熟悉的沙田運動場受訪。在場上慢步時,他說起當全職運動員後,要接受高強度訓練,閒時甚少出來跑步,有時間會想休息放鬆。他笑說,逼不得意才會追巴士,「有時間我都會慢慢等佢(巴士)過咗就算,因為我好攰……」。

他換上運動衣緩跑一段,擦過時捲起一陣疾風。即使是輕鬆示範,他也擺出如同肌肉記憶的跑姿。這位香港飛人又笑言,追巴士也在反思,「追巴士係做唔得足晒(跑姿)。我會諗點解自己做唔到,可能跑得快但做唔晒啲動作。」

運動場上,有學生認出 Felix,上前要求合照。

靦腆低調 落街場被學生要求合照

Felix 靦腆寡言,但總掛起笑臉、平易近人,說起跑步經歷偶爾會冷笑。他低調,沒經理人,曾因緊張而婉拒直播訪問。從巴黎返港時,他戴上一副斯文幼框眼鏡、穿白 T 長褲抵機場,避開焦點俏俏離去,然後放假去了一趟旅行。

但來到街場,他卻難保持低調,不時被跑友認出。同場有中學田徑隊練跑,幾位學生認出 Felix,便盯著他竊竊私語,繼而上前要求合照,內向「I 人」Felix 微笑答應。「落街場就係咁……」Felix 說,奧運之後,曾在餐廳被小朋友認出,然後與對方合照。他坦言被人認出有點不自在,打趣道:「平時可能玩玩吓,講下粗口,咁(現在)咪收儉啲……」

巴奧港隊田徑唯一代表

問到這班中學生,從何認識刁俊稀?他們先是笑而不語,然後其中一人道出:「香港人跑到入奧運係唔容易」。短跑長年是非洲與歐美的世界,歷史上只有兩位港人跑過奧運男子 100 米,對上一次,已是 2008 年北京奧運,黎振浩在初賽跑出 10 秒 63 成績;而蔣偉洪則在 2000 年及 2004 年奧運 100 米初賽,分別取得 10 秒 64 及 10 秒 7。

24 歲的 Felix 在今年中刷新 10 秒 33 個人最佳成績,與吳家鋒保持的香港紀錄相差 0.05 秒,以「外卡」身份,獲得巴黎奧運入場券,成為香港田徑唯一代表,也是香港奧運短跑史上第三人。

集誌社檔案:外卡是甚麼?

奧運有俗稱「外卡」的通用名額,讓沒有運動員達到田徑項目參賽門檻的國家或地區,派出選手出賽。今屆巴黎奧運,當一個地區無運動員或接力隊達參賽門檻,則可動用「外卡」名額,派出排名最高的運動員,參加 100 米、 800 米或馬拉松項目。刁俊稀今年四度打破個人最佳成績,五月在男子 100 米跑出 10 秒 33,成為三個指定田徑項目之中,排名最高的港將,取得外卡參加巴黎奧運。

肌肉繃緊影響發揮

今年八月,巴黎早上天氣稍涼,不足攝氏 20 度。Felix 抵法時,感覺肌肉繃緊,加上習慣在炎熱天氣跑步,肌肉更難放鬆,影響發揮和節奏,「尤其是我們這類講求爆炸力的運動員,暖少少會好啲。」

踏進宏偉的法蘭西體育場,全場數萬名觀眾注視,八位頂尖跑手站在紫色跑道。「個環境好震撼。因為你未試過比賽嘅時候,係幾萬人坐滿晒。個場係唔同,又係紫色,成個氣氛係好震撼。」

「我覺得短跑是自己跟自己比賽」--他落到第三線,凝視前方,把對手與環境拋諸腦後,目標是再創個人紀錄。這或是人生最重要的 100 米,腦海只浮現「盡力」兩字:「冇乜嘢諗,因為諗得多,就好容易變得緊張。所以比賽前,我都同自己講,盡量唔好諗咁多。有啲咩不足,淨係諗嗰樣,集中嗰樣就 ok。」

「個環境好震撼。因為你未試過比賽嘅時候,係幾萬人坐滿晒。」奧運比賽一刻,刁俊稀把對手與環境拋諸腦後。

10秒62排第四出局 未破個人紀錄

預備起跑,蹲下腳掌踩上腳踏。裁判鳴槍起步,刁俊稀低頭爆發帶出,憑出色的起步,在頭段搶佔第二位置。跑到中段,他吸氣昂頭衝刺,惟後勁不繼,慢慢被身旁選手追趕,最終以 10 秒 62 在預賽排第四,無緣晉身決賽。

短短十秒,經歷如搭過山車,奧運在衝線一刻結束。刁俊稀雖打破港隊在奧運的 100 米紀錄,但遠不及其最佳成績,未能完成目標,教他感到失落。「始終出發前隻腳好緊,影響咗準備、比賽狀態,做唔到最好,唔算幾滿意。同自己應有水平比,可以再好啲。不過冇,隻腳個時嘅狀態,跑到 10 秒 6 算係咁。」

0.84秒 與金牌的距離

一秒如彈指之間,但在短跑世界,由鳴槍一剎,就如闖入另一宇宙,以每秒數百格慢鏡,放大每一微小動作和呼吸,舉手投足皆左右戰局。今屆奧運男子 100 米金牌得主Noah Lyles,取得成績是 9 秒 78 ,跟 Felix 相差 0.84 秒。但這段不足一秒的距離,足以令 Felix 感望塵莫及,「冇得同佢哋比,0.1 秒可能已經係一個身位距離,所以其實差好多。」

用九年快一秒

快一秒有幾難?「嘩……呢個真係難。我自己細個出嚟跑,先講緊 11 秒 4,我用咗九年時間,先進步咗一秒,其實真係好難。唔好講進步一秒,0.1 秒,喺短跑嚟講係好大嘅突破。」在一般人眼中轉眼即逝的賽事,每一秒鐘,都是跑手長年累月付出換來。

從跨欄轉戰短跑 享受無障礙衝刺

從小喜歡周圍跑的 Felix,升中時因身型高䠷,被老師選去跨欄。他回想時一聲冷笑,說其實興趣不大,「因為冇人跨欄,跟住就畀人逼咗去玩,明明自己啲筋又唔係特別鬆……」後來他每升一級、欄便高一節,跑學界臨尾「撞欄」跌倒、渾身損傷,他便放棄跨欄。升中四暑假,他報名暑期短跑訓練班,跟隊練跑、越練越快,展開短跑生涯,「冇障礙衝爽啲,鍾意衝刺的感覺,便開始玩 100 米,有成績就繼續玩落去。」

亞運跌棒成最痛一幕

Felix 笑說,父母和哥哥都不做運動,在這段跑道上,他都是與隊友結伴奔馳。除了練跑和比賽,有空會跟隊友打機玩 Apex ;他享受個人短跑的衝刺感,但跟好友為同一目標奮鬥、一齊贏,更有滿足感。

在生涯最深刻和最痛一幕,就是來自接力。去年杭州亞運,港隊原本劍指決賽,但在初賽階段,跑第三棒的 Felix ,交棒給吳家鋒時「跌棒」,未能完成賽事。「嗰個moment……失望,完全係唔接受。」一個失誤,整隊決賽夢破滅,事隔一年,Felix 仍有餘悸,覺得連累隊友。「我走出咗㗎啦,但你叫我睇返段片,我都係唔敢睇。講就 ok,但唔敢睇,不堪入目。」

亞運接力跌棒,成他運動員生涯最痛一幕。


不過,最快樂的,同樣來自接力。今年初田徑隊到澳洲參加接力賽,他跟隊友、教練、技術人員,幾個人住在公寓,兩星期一同煮食、生活、練習和比賽,最後跑出賽季最佳成績,這是他跑步生涯最快樂的時光,遺憾成績不足以擠身世界接力賽。

盼接力隊獲好成績

他說,個人賽壓力較小,比較自在,但還是希望接力隊取得好成績,「你(個人賽)攞牌一個人開心,接力攞牌係四、五個人一齊開心,係唔同的」。今年他們仍有參加接力,五月在泰國的亞洲接力錦標賽,以 40 秒 14 奪銅,惟他仍未滿意成績,「早幾年接力隊好勁嗰期,我哋都想好似佢哋以前咁,或者超越佢哋。」

前港將畢國偉之徒

雖然 Felix 一直代表香港出戰國際賽,但他過去並非全職運動員。運動員薪津與成績掛勾,田徑雖是精英項目,但競爭激烈,要取得國際成績並不易,運動員難升級加薪,Felix 說,很多田徑運動員另有正職,不少為教師。這九年來,Felix 一直在課餘時,跟前男子 200 米奧運港將「畢sir」畢國偉練跑,沒有做全職運動員。

會計畢業收工練習 曾因 OT 影響跑步辭職

去年,Felix 畢業於理大會計及金融學院,投身會計工作,逢周一至周五收工去練跑兩小時,有時星期六要做體能練習。這份工經常要 OT ,無法練習,他做了一星期便辭工,「因為 feel 到要 keep 住OT,練唔到習,個心理關口過唔到,趁做咗一個禮拜,仲有『逃脫期』就即刻走。」後來他轉到另一間金融機構,工時相對穩定,但要按捺好動的個性,全日對著電腦,讓他身心俱疲,「收工去練跑,會明顯有啲攰」。他也清楚內心:「會唔想返工,多過唔想練跑……」

一年四破個人紀錄

邊做邊跑的一年,卻是他生涯高峰,四次打破個人最佳成績,由 10 秒 6 刷新至 10 秒 33。「突破係幾大,中間做咗好多改善缺點為主的訓練,譬如途中跑,我以前可能會坐低少少跑,現在會升返高;臨尾會跌速多,現在相對上冇跌得咁勁。」更重要是心態,教練教會他要「同自己鬥」,「以前一落線就好緊張,諗住要點贏其他人。教練提我,佢好了解我哋每個人嘅特性,盡量唔好同人鬥,諗自己就好。」
棄穩定工作 領 7000 元做運動員

憑 10 秒 33 成績,達到體院全職運動員門檻,他要抉擇,於是放棄月薪兩萬的穩定工作,選擇做個起薪 7130 元運動員,趁黃金年齡衝刺。他「先斬後奏」,決定了轉行,才用一張奧運入場券來說服家人,幸得家人理解,「佢哋都明,運動員真係得幾年時間。」

集誌社檔案:田徑全職運動員門檻高 奧運港將領 7130 月薪

體院精英運動員分為最低的「成年隊」至「精英甲+」六個級別,若非體院青訓,而要達至最低級別的「成年隊」,最低要求是國際成年比賽中,名列前三分之二名次,或按個別體育總會較高的達標要求。

田徑方面,國際賽事競爭激烈,故設有一套相等於「成年隊」最低門檻的準則。以男子 100 米跑為例,24 歲或以上選手,如取得 10 秒 34 就算達標, 22 至 23 歲則是 10 秒 42,20 至 21 歲是 10 秒 50。
成為奧運代表,可升一級至「精英丙」,但「外卡」參賽者不受惠。換言之,香港奧運短跑代表刁俊稀,在今年五月取得 10 秒 33 個人最佳成績,僅以 0.02 秒之差,取得「成年隊」入場券,現時每月領取 7130 元資助。

按照體院規定,在亞洲錦標賽取得獎牌,並名列前三分之一名次,運動員就可以升級為「精英乙+」,每月資助增至 22,820 元。今年五月,香港男子 4×100 接力隊,就在亞洲接力錦標賽奪得銅牌,不過,這場賽事只得八隊參賽,所以頭兩名才算「前三分之一」,就算他們奪銅,都只達低兩級「精英丙」的「名列前二分之一名次」標準。

因此,刁俊稀明年四月,將由「成年隊」升為「精英丙」,而這級運動員,領每月標準資助額為 11,520 元。
Felix 認為,只要堅持,不斷突破自己,跑入奧運不是夢。


人種差距縮小 跑入奧運不是夢


奧運是每個運動員的夢想地,Felix 坦言,直到今年初,都沒想過爭取到入場券。他想在黃金年齡,衝多兩、三年,長遠目標是十秒內完成,短期則希望打破 10 秒 28 的香港紀錄,衝完便要再思考將來。下屆奧運呢?「呀……咦,咁遠唔講住啦!」

像沙田運動場練跑的學生說,香港人跑入奧運不容易,過去只有三位港人征戰奧運男子 100 米跑,而田徑項目多由非洲與歐美選手壟斷。Felix 說,他們的肌肉密度與亞洲人不同,故有強大優勢,但如今越來越多日本和中國選手跑到 10 秒內,種族之間的差距縮小,分野在於細節技術和訓練。

他認為,香港的技術水平較早年提升,只要堅持,不斷突破自己,跑入奧運不是夢。「最初在香港跑到第一我都覺得難,順其自然,keep 住進步,遲早有一日去到那個水平。」

集誌社檔案:因指「Diu」字名布爆紅 刁俊稀不介意被開玩笑

巴黎奧運男子 100 米跑,開賽前一刻,起跑線上演一段插曲,使港將刁俊稀一夜爆紅。大會攝影機拍下每位選手特寫,第三線上的 Felix 豎起食指、做出「殊」手勢,又指向腹前、寫上其英文姓氏「Diu」的運手名字布。他的姓氏讀音近似廣東話粗口,這個畫面隨即在網絡瘋傳。

「本身香港比賽都有做開(「殊」動作),我諗唔到(做甚麼),咁咪殊一殊。因為我冇諗到,佢唔係決賽都照影㗎嘛。」談到這幕,刁俊稀表現靦腆,不時「尷尬笑」。他解釋,當時是臨場發揮,希望「殊一殊」、叫自己冷靜。「都幾……幾神奇我覺得,由本身冇乜人注意到,但𠵱家又全世界都識我咁濟。」他坦言,雖高興有人留意自己,亦因而增添壓力,怕表現不好。

跑步圈外的朋友會叫他 Felix,跑開步的叫他「阿刁」。他說,目前坊間對他的評論尚算正面,故不介意大家因其姓氏關注自己,「由細到大講慣講熟,只係𠵱家多咗人講」,「留意得我,其實我都有實力去得奧運,都係實力肯定一部分。」
刁俊稀今年跑出 10 秒 33 個人最佳成績。
集誌社檔案|十餘秒上落的比賽 每日高強度訓練

一場 100 米短跑比賽,十餘秒上落,運動員平時要極高強度的訓練。刁俊稀說,比賽前,會分途中跑和起跑訓練,集中練短途、爆發力,星期一至五都要練跑。而預備下一賽季的時段,會展開「冬訓」,要做更多速度以外的訓練,例如百二米至三百米長距離跑,鍛練心肺,他坦言,自己是爆發力運動員,心肺功能較差,冬訓十分辛苦。

刁俊稀今年跑出 10 秒 33 個人最佳成績,要如何保持同一水平?他說,100 米跑講求感覺,當感覺順暢的時候,每一步加速會很順、少有跌速。他解釋指,跑到 40 至 70 米時,一般會達到 top speed,之後 20 米開始跌速,特別講究到達 top speed 時,要如何維持住動作捱到終點。他會記住,創最佳成績時跑步的感覺和姿勢,「盡量練習時做到,下次比賽用返出嚟。」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Author
  • More

鳥撞生死|搶救直擊 復康猛禽骨裂難飛 關於窗殺,我們可做什麼?

清潔工|調查指轉工難、待遇差 工會倡政府助建就業資訊平台

台灣藍綠攻防|場內肢體衝突 場外 1.5 萬人集會 具爭議三法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