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可能很悶
這題材很師奶,也有心理準備沒有什麼人會有興趣的。不過,我寫文從來不理讀者的口味,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完就算,有人看最好,沒有人看,也不關我事。
談到編織,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阿婆坐在搖椅,一個人在房子門外的走廊日織夜織。
第二印象是:織民都是一把年紀的師奶,個個不用自報身世,一看就知道是師奶,可見師奶味多重。
第三印象是:老套。我起初在圖書館看到的編織雜誌,那些織物老套到難以形容。雖然我已上了年紀,我也不會穿那些東西。
後來,接觸多了。原來,編織一點也不老套的。
編織不是美國人發明的,但是,看看美國的編織史,在內戰、十九世紀,以至世界大戰時期,編織都非常流行。美國婦女將這種手藝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一位女孩手中拿著的棒針,隨時留有她媽媽或外婆的手溫。
你說這是老土也好,很多經典的織圖(pattern)一直傳下來,至今不衰。上世紀六十年代編織老師Mary Thomas出版的編織教程,至今仍被織民視為經典。我拿來看過,裡面沒有彩圖,很多圖也是用手繪的,用今天的出版眼光看,真有點過時了。但是,就是這一本書,教會了很多美國婦女編織。
另一套為各專業織民視為寶典的是Barbara G. Walker在上世紀出版的織圖集錦《A Treasury of Knittng Patterns》(原本是一套三冊,後來新增一本,成為一套四冊的鉅著),每冊盛惠美金三十元,鐵價不二。有二手書店更開價五十元。我本來有意訂購的,但買全套要一百二十元美金,聽起來也有點駭人。我曾嘗試從圖書館預約借閱,輪候了半年,仍未輪到我,因為我是在輪候冊上的第六人﹗
這套書的圖片因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再版,圖片都是黑白的,但是因為織圖的花款很罕見,所以大家仍是趨之若鶩。近年多謝互聯網的發達,有織民自發將書中的織圖織一遍,然後拍成彩色照片,放上網,供人瀏覽。可惜這網站在七年前已停止更新了。究其原因,資訊實在太舊了,日本已有編織設計師志田瞳出版了彩圖寶鑑了,圖解非常詳細,我也買了。
說起編織計劃,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人不去編織,反而去搞了一個解構編織的計劃。這位女士就是Susanna E. Lewis,她曾在紐約著名的設計學校Parsons The New School for Design任教。她幫布魯克林博物館解構一批十九世紀遺留下來的蕾絲織物(lace patterns)。工作完成後,她寫了一本書《Knitting Lace: A Workshop with Patterns and Projects》,內容是她如何一針一針地將這些遺物還原成織圖(chart)。這項工作一定很苦悶,天天對住幾塊爛布研究。但是,她的研究結果沒有白費,她這本書又成為另一本蕾絲編織的經典。絕了版近廿年,成為收藏家的珍藏,二手市場叫價過百元美金。幸好最近再版了,原價二十多元,我碰巧看見有折扣,十多元就買回家了。
我做事情喜歡落手落腳,也喜歡研究這件事背後的故事和歷史,因為我相信一件事這樣做不那樣做,一碟菜這樣煮不那樣煮,一個民族要這樣吃不那樣吃,背後是有其理由的,縱使那理由可能微不足道。
之前有一位朋友來探望我時,看見我滿屋的編織書和毛線,問我可否教他編織。我當然義不容辭。我問朋友一個男子漢為何要學這種女兒家的東西時,朋友很認真地回答:「編織跟我彈琴一樣,我喜歡可以一個人靜靜地做一點事情。」
(原文寫於2010年3月8日,修訂於2020年12月30日)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