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吃瓜:看台灣中一中的師生衝突

ohlak
·
·
IPFS
·
我覺得我們這些吃瓜群眾最適合的舉動,就是“眼看手不動”。

近日關注到一則台灣新聞:中一中的一堂音樂課上,老師與學生爆發激烈口角,隨後一段3分鐘的爭吵影片便被上傳到youtube,延燒成一個社會議題。

師生衝突是學校裡無可避免的事,畢竟學生每一天呆在學校超過8小時,最常見面的人就是老師和學生,產生感動的機會很多,產生衝突的機會也很多。

怎麼去處理師生衝突,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但是這一次事件受到了媒體關注,學校就多了一些壓力。

我觉得偶爾有些師生衝突進入大眾視野並不是壞事,因為我們可以藉此檢驗學校的處理方式是否合適。只是,那個度又要如何去拿捏?

該曝光的還是要曝光,但過度的傷害也要避免。現在校方已經公佈處理結果,應該是可以塵埃落定了。所以我想跟大家談一談這次事件當中,學生、老師、校方、和我們這些社會群眾可以怎麼做。


學校方:

首先來看看事情的發生,3分鐘視頻如下:

視頻被錄影同學上傳youtube,據校方說法,有跟學生說過影片上傳以後會帶來的影響,但刪不刪影片由學生決定,並未強制要求學生。

而3月14日,中一中教務主任也針對這件事情發布了校方的處理結果,大致能用下面兩點概括:

1. 已經請老師向學生道歉,學生也接受道歉。
2. 該班級音樂課暫由代課老師來上。

中一中音樂課事件校方記者說明會(1小時)鏈接

我個人覺得,學校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是很合適的,老師向學生道歉以後暫時不讓衝突的雙方接觸,既能立即解決最迫切的問題,同時也給了雙方調適心情和諒解的時間,避免掉許多師生衝突的後遺症。

只是有一點要非常注意,這一次衝突裡面,大家的立場都站在學生一方,包括校方也是。但真實情況裡,老師是否有收到任何不公平待遇?我們不得而知。

因為我們唯一能看到的證據,是來自一位學生的錄影,而且視頻的第一秒就已經是雙方衝突的最高點,之前發生了什麼事我們無法追究。

真的都是老師的錯?

校方要求老師道歉的舉動,是真的因為錯在老師?

還是這只是因為迫於輿論壓力,所以要老師道個歉,息事寧人?

所以,對其他人來說,這件事情已經塵埃落定。但是對校方來說,卻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後續的觀察、輔導、協調等工作還要繼續,一切還未結束。


學生方:

整件事情來看,學生似乎佔理,他們可以有報告各種內容的權力。

但是站在教育角度來看,這一堂課的教育成效卻是非常差的。

因為不論在態度上是誰對誰錯,學生呈現了一個老師不接受的報告,這一點沒有改變。

放到職場上,老師換成了老闆或者客戶,沒人會管你花了多少心力去做報告,不接受就是不接受。

那學生是否有在這堂課裡面學會怎麼在事先問出老闆或客戶的要求?

學生是否又在這堂課裡面學會,當我的報告出了問題以後,我站在台上可以怎麼辦?

學生沒有學會,這當然和老師有很大關係,學生絕對有在課堂上跟老師據理力爭的權力。

但是現在事情結束了,塵埃落定了,我們是不是可以檢討一下,站在學生的角度,我們可以怎樣解決這件事情?

比如,報告前想方設法問出老師的標準?

比如,事先提呈目錄給老師看?

比如,現場發現出狀況以後,跟老師要求延遲幾天再報告一次?

比如,事先蒐集好更多的資料,報告出了問題以後可以立即補充新內容?(刪了我一個內容,我還有千千萬萬的內容!)

既然發生過的事情已經無法挽回,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這件事情中再學到更多東西?

更何況,學生還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在衝突後如何與老師相處。

教育不一定只在課本,極端一點來說,任何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事情,都能讓你學到一點東西,這件事也一樣。

那碰到這個情況的學生們(全班),到底能從這件事當中學會什麼?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情世故?與人爭論和相處的能力?看學生自己吧。


老師方:

整件事情的唯一證據,是學生錄的一段視頻,把老師的過失放得很大。

或許在整件事情中,學生也有冒犯和做不對的地方,但是這個部分已經不需要那位老師操心,學校自會透過班導或者其他老師去處理。

所以在老師這一方也沒什麼好說的,當天做錯的事,說錯的話,檢討改過就好。下一次,把報告要求說得更清楚,同時用更加圓滑的手段去解決這種事情,第一個問題就解決了。

而第二個問題,如何去修復師生之間的關係,這就要看當事人怎麼做了。對方是一名資深老師,各種方法和理論肯定熟記於心,就看老師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狀態而已。

有些老師習慣跟學生有點距離,有些老師習慣跟學生打成一片,這些都沒有對錯,看老師的人設而已。只要不要敷衍了事,故意忽略師生關係硬要學生配合自己,都可以解決。


社會方:

其實社會一方,也就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

在這一件事情中,我們起到了一個放大器的作用,把一件偶爾會出現的師生衝突變成了人們關注焦點,同樣的也把各種壓力,壓在校方、老師、學生身上。

所以我們要注意的是,如何讓這件事有足夠的重視度,卻又不會形成過度的壓力,去影響三方的一些行為和決定。

最顯而易見的問題,校方要求老師道歉是因為老師真的錯了?還是只是迫於社會群眾的壓力?

而我覺得我們這些赤瓜群眾最適合的舉動,就是“眼看手不動”。

比如,是不是能讓youtube上的播放量很高,轉發量也很高,但是評論卻沒有。

“我就注視著你,看你怎麼做。”

讓大家知道,我們關注,但是我們不插手。如果真的處理不當,也交由教育部去解決。

最怕的是我們過多的輿論干預,影響了判斷。

這其實也是我關注了整件事,卻選擇在事情塵埃落定以後才發文的原因。

比如,我非常不贊同在事情發生以後,記者直接找到學生進行訪問。

如果台灣的媒體擁有讓人信服的職業操守,不會帶著立場把學生的話解讀成“媒體想說的話”,在家長陪同下進行訪問我覺得沒問題。

但是台灣的新聞媒體,自帶立場太過鮮明。很可能學生就只是一次反對老師的意見,可以簡單和解。結果經過媒體自帶立場的報導以後,他可能就被逼要站上道德的高嶺,被逼去爭取一些自己原本不需要的說法。

台灣的媒體,常常把問題變得複雜。

又比如說,某前政治人物說的話:“學生ppt裡面有嘲諷老師的照片。”

就算這件事情是真的,也應該把這個證據交到校方手上,而不是由一個不相干的人物公佈出來。

所以,我更傾向於大家在關注事件的時候保持沉默,如果真要開口,要先思考自己的行為會不會讓整件事變得複雜?是不是有其他方法?

現在網絡太發達,我們對所有事情的監督效果其實已經越來越小,反倒因為群眾言論而導致事件變得複雜的例子比比皆是。

進入21世紀20年代,我們都要慎言。


總結:

整個事件進展到這裡,對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來說,應該已經有了一個交代。

但是對於師生校三方來說,需要解決的問題卻還有很多,我其實沒有把他們離開學校後,被親朋戚友追問,或者提各種意見“你應該怎樣怎樣”這些情況列進去,而這些,也是事情被曝光以後所產生的代價。

今天早上看到好幾家媒體還在拿老師的外號說事,以及批評學生們的ppt做得不好,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行為。

希望台灣媒體不要再窮追猛打,還台灣的環境一片清淨吧。

(如果沒新聞可以多報導烏克蘭俄羅斯,還有全球疫情,印度昨天也發生了一場土崩,而且之前因為學校不允許女生戴頭巾上課而全國示威、入秉法院的事情今天也有了新的結果。多看看世界吧,如果台灣不願看世界,就別要求世界看見台灣。)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ohlak来自马来西亚的码字人,散文、网文、攀岩 每日一篇作品(什么都写) 不定时网络小说《精灵培育员》更新(正常情况1天2章) 欢迎点置顶的Ohlak作品分类查看我的文章。 (想看我聊什么可以留言告诉我) 喜欢我请多多支持,感谢大家!
  • Author
  • More

闭口

在人海中忘了自己

跨国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