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五月】廟街算命x 法國奇幻劇場 尼古拉・卡森鮑姆編導《祈福》秘現香港地道文化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法國五月藝術節」創立的港法劇場交流計劃——「讓鏡子說」以兩年為期,如今來到計劃的最後階段,來自港法兩地的編導——胡海輝及Nicolas Kerszenbaum已完成多階段的駐留和文化交流。繼去年的現代寓言故事 《美麗的陌生人》,Nicolas此次親身求神問卜,造訪掌相八字,為香港卜算前世今生,試圖從異國視角將個人與城市的命運扣連,並交託於超自然世界,最終編寫出這部幽異奇幻劇場作品《祈福》。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曾繼賢

「法國五月藝術節」創立的港法劇場交流計劃——「讓鏡子說」以兩年為期,如今來到計劃的最後階段,來自港法兩地的編導——胡海輝及尼古拉.卡森鮑姆(Nicolas Kerszenbaum)已完成多階段的駐留和文化交流。繼去年的現代寓言故事 《美麗的陌生人》,Nicolas此次親身求神問卜,造訪掌相八字,為香港卜算前世今生,試圖從異國視角將個人與城市的命運扣連,並交託於超自然世界,最終編寫出這部幽異奇幻劇場作品《祈福》(Good Fortune)。在訪問中,除了創作意念之外,他也談到駐留香港的經驗和觀察,由此看見法國人對於香港的不同想像。

法國人看不見的鬼魂

《祈福》早前已在法國巴黎Théâtre 13劇院完成全球首映,故事講述今年八月的盂蘭節最後一晚,等待兒子歸來的阿芳,在舊商場修理手錶的阿榮,即將離港回加拿大結婚的 Karen,三人同一月亮下,為一座城市祈願祝福。Nicolas認為:「法國人對這個充滿香港傳統色彩的劇作反應很不錯,其實法國人並非對香港一無所知,因為受到八九十年代的粵語流行曲影響,而王家衛當時亦享負盛名,所以法國觀眾非常熟悉香港的風景。」然而,法國對香港的印象大抵停留至此,不外乎是石屎森林與摩天大廈,充滿後現代都會、資本主義色彩的港島風景。Nicolas在這趟旅程收集了更多美麗的風景,「香港並非只有灣仔,只有中環,我們不能忽略新界和九龍,它們同樣是令香港走上國際舞台的存在。我真的很喜歡這裡,高樓大廈與自然景觀緊密地相連。」因此,當Nicolas在構思劇本時,便想到以占卜算命見稱的九龍廟街出發,在那裡算過八字,又到長洲北帝廟求籤,希望置入法國人常識以外的元素,強調香港文化的多元性。

占卜在人類的大歷史中代表著系統性科學的發展,西方占星學的濫觴更可追溯到西元前2000年,被判定為偽科學後仍然流行至今,那麼Nicolas為何又會對東方的占卜感到興趣?「當然法國也有鬼魂,但他們並非與我們共存,而是像幽靈一樣活於另一個世界。但香港和中國的文化有趣在於,生者與亡者之間存在某種特別連繫,例如在盂蘭節。兩者會聚集一起,彷彿互相交流。這讓我想起墨西哥、泰國和日本都有類似的文化,令我反思到我們的文化空缺的部分——與亡者共存。」他留意到神功戲裡前兩排的座位一直空著,「這就像是一場做給遊魂野鬼看的大戲,在他們眼中,座位不是空的,而是充滿了鬼魂。」他形容香港是如此具有包容性的社會,「這並非關於膚色種族宗教,而是超越了生的界限」,因Nicolas決意將故事設定於此。

Shake出一個詩意的未來

Fortune telling對於Nicolas而言,最迷人的是telling,即如何築起一個框架,去述說一個故事,讓客觀的fortune轉換成積極面對未來的good fortune。「如果我們沒有架構去理解這個混沌的世界,我們就很難活下去了。但我們有了故事,它就像向我們提供一種架構,我們可以將自身投射進去,讓自己感覺被賦予力量,從而減少對未來的恐懼。所以當你對未來感到迷惘,算命師總能給你一個框架,讓你去思考、面對、理解未來,這就如神話和童話一樣。」

廟街曾經興旺一時,甚至政府每年也有農曆新年求籤活動,香港人如此迷戀於風水命理,廟街得以保留至今必有其原因。在局外人的視角而言,Nicolas思疑箇中原因與香港的資本主義相關:「資本主義社會意味著經濟成長、競爭發展,就如股票市場蘊含著許多難以估計的波動,換言之就像一種要承擔未來風險的賭博,這種競爭心理或許造就了算命行業。」Nicolas猶豫了一會,一時凝重想到了另一個原因:「或許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尤其是在香港。當現實的大環境無法給你安穩時,你就會嘗試從別處尋找它。」這也是劇場所探討的主題之一,Nicolas通過與演員對談,了解他們的成長故事,看見世代之間對於移民的想法分歧。去或留,背後存在太多未知和掙扎。

Nicolas隨即打趣說道:「給我選一千次在香港或者在法國算命,我必定會選香港!就在一個月前,我在法國見了一位算命先生,她所說的話是如此令人沮喪,不是因為她指出了我未來的不幸,而是她的說話裡根本沒有詩意。」

沒錯,我們占卜也講求詩意,亦只求心安,不能輸打贏要,Nicolas認為「與某些無法控制的力量產生聯繫」很有挑戰性,因而走到長洲北帝廟求籤—— do the shake shake thing。先摒除雜念,雙手合十,北帝北帝,求指點迷津,「一枝籤掉下來,得到一首詩,把它解碼和詮釋,使你的未來與詩歌完全聯繫起來,並通過詩歌來告知。這對我來說非常有趣,並且很令人鼓舞。」

從鏡子的反面理解自身

從法國到香港,如鏡子般互相映照兩地文化,要如何脫離以法國為中心的思維,理解作為他者的香港?面對不熟悉的外地文化,Nicolas表示自己在製作過程中十分謹慎,恐怕混淆了香港占卜文化的精神。因此,Nicolas駐港期間住在鄰近廟街的佐敦,親身實地考察,把各種問卜體驗了一遍,像是八卦、睇相、占卜,塔羅,求籤,重新認識法國人不為所知的香港傳統文化,並在香港裡上演劇作,由此解除對香港的刻板印象。

談到香港劇場,早在1960年代,香港開始引介法國劇作家如沙特、卡繆等的存在主義劇作,後來也有貝克特、雅絲曼娜.雷莎的荒誕劇,而Nicolas認為香港戲劇具有巨大的潛力,「香港是一個宏大的世界,這意味著你可以在這裡找到一切,也可以從中看到政治和社會問題。」作為一個法國劇作家,Nicolas發現真正有趣的是,「粵語是一門如此困難的語言」,即使他上過一個月的粵語課,依然對粵音九調感到訝異。在這巨大語言差異的前提下,他認為香港急促的生活節奏,以及「一切看起來都很怪異奇幻」的感覺,「應該會為法國劇作家帶來衝擊和靈感。」

「重要的是,我要嘗試跳出框架思考,同時尊重這裡的文化。我想要一個非常當代的故事,卻又希望營造現實與幻想的距離,於是我們取用了中國傳統戲曲的服裝。」他亦提出,當作品涉及外地文化時,不能只是接受它和尊重它,他希望做到的是「play with it」,而他很慶幸創作團隊和他一起完成這個挑戰,把對香港的新想像置於劇場之中,同時「讓鏡子說」計劃又如一面鏡子,讓他從鏡像中再次理解法國與自身。

創作團隊

導演及編劇︰尼古拉・卡森鮑姆

演出︰張利雄、蘇欣婷、黃婉華

音樂創作︰Guillaume Léglise

燈光設計︰皮埃爾・杜比尼

音響設計︰科斯達・阿斯馬尼斯

佈景設計︰Claire Legal、Carlo Biggioggero

助理導演:張凱婷

演出日期及地點

10*–11.05.2024(五*至六) 8 pm

香港大會堂劇院

*演出後將設演後分享會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Author
  • More

廖偉棠《劫後書》 、梁莉姿《樹的憂鬱》榮獲台灣第48屆文學圖書類金鼎獎

從日常透出現實感,抗現代主義的感冒——評《雷聲與蟬鳴》

《盜墓奇美拉》考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