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披露「圓山大飯店」的前世今生:台灣史學者讀《紅房子》

作者|蔡錦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退休教授)
「紅房子」指的是圓山大飯店,因為圓山大飯店裡外通紅,特別是大紅柱子的紅,有所謂「圓山紅」的稱呼。李桐豪的《紅房子:圓山飯店的當時與此刻》,並不是以圓山大飯店為場景撰寫的虛構小說或電影劇本,而是根據實際資料的搜尋整理,以及對圓山飯店各部門的資深員工進行口述訪談,加上作者妙筆穿插所建構出來的Nonfiction,具有歷史小說的深度與趣味,也有報導文學的可讀性。
然而,圓山大飯店已分別在2012與2016年,出版了兩冊有關該飯店的精緻書籍:《圓山故事:圓山大飯店一甲子風雲》、《圓通無礙,山高水長:圓山故事2》。這兩冊幾近全彩印刷、裝幀出色的「圓山故事」,將曾為世界十大飯店之一的圓山飯店1952年創立以迄2016年,國際、國內政經社會名流、甚至影劇藝術大家,在此住宿、舉辦活動的各種紀錄,彙整披露於世,堪稱是圓山大飯店的「官方歷史」。如果說這就是一部以圓山飯店視角書寫的部分「中華民國戰後史」,或許也不為過。
既然如此,那麼鏡文學還有必要在2022年,出版這本《紅房子:圓山飯店的當時與此刻》嗎?答案是:「YES」。

➤歡迎來到圓山大飯店
前述官方版的兩冊書籍,雖然作為時代見證,已鉅細靡遺地描繪出政經社會、藝術文化的名人交流史,關於圓山飯店華麗的建築、裝潢、國宴餐飲,甚至也藉由就業員工的記憶和現身說法,來突顯該飯店的特殊沿革。但如果能藉由搜尋相關資料或口訪,抽絲剝繭地進一步找尋出圓山飯店更深一層的正面甚至負面的故事,特別是當年的特權或有趣插曲,那麼在2022年出版的本書就有它「被接受的價值」。
「總經理現身紅房子,人群如摩西出紅海一樣,讓出一條通道,什麼董事長理監事都往旁邊站,她頂頭上司只有一個蔣夫人。」總經理就是人稱孔二的孔令偉。李桐豪在序章〈龍宮〉中,即讓圓山飯店最具有「特權」的孔二現身,書中也多次談論孔二總經理,並且立了一章〈焉能辨我是雌雄〉專論孔二,具體呈現孔二與蔣夫人的面貌。
序章的後段寫著「紅房子每隔三五天都有派對,各國的國慶慶典、外交使節的聖誕舞會……歡笑聲、歌聲毫不間斷,白色恐怖初期,處處禁舞禁唱,唯有此處夜夜笙歌……大使與貴婦隨著音樂翩翩起舞,直到天明。」作者藉由資料耙梳與訪談所鋪陳的影像,像極了日本近代初期,明治新政府為了歐化與修改不平等條約,特地花了大筆經費建造「鹿鳴館」(註:鹿鳴取自詩經,意謂天子饗宴諸臣),以夜夜笙歌和西式舞蹈會,招待政府高官與外國使節,民間輿論卻大為諷刺「鹿鳴館夜會燭光沖天,卻照不透因重稅陷於餓鬼道的蒼生」。

圓山大飯店是不是二戰之後臺灣版的「鹿鳴館」呢?作者又在後面寫道:「烈焰之中,歡迎來到紅房子和它的輝煌年代。」作者似乎也以他的巧筆,借用美國導演卡麥隆(James Cameron)執導《鐵達尼號》,拍攝船上豪華舞會開始的手法,來開場介紹圓山大飯店。
➤見證紅房子裡的徘徊人影
本書以15章來分別探析與圓山飯店有關的過往,較為人熟悉的有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來訪、中美斷交時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下榻圓山、民進黨在圓山創黨時的故事,也有如張學良、陳立夫在圓山的壽宴;連戰與方瑀、洪文棟與楊麗花的婚宴故事。也穿插以聳動標題〈圓山殺人事件〉,敘說宿泊圓山飯店的陳納德民航隊高雄技師安諾德,殺妻後自殺的故事;以及以〈一個警察之死〉描述有「天下第一分局」之稱的臺北市警局第三分局長趙品玉,因取締圓山大飯店違建被拔官,因為圓山飯店「背後是孔二,孔二背後是宋美齡和蔣介石,但誰也不能說」,「高層的情緒就是律法」。

另外,第五章敘說〈膠卷中的紅房子〉,以1959年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的第一部彩色片《空中小姐》在圓山飯店拍攝的情境,論及當時相當轟動的「電懋」公司老闆陸運濤飛機失事的空難未解之謎。
這些章節的故事敘說,是圓山飯店官方版未能提供給現今好奇讀者群的部分,雖不免因作者引用當時新聞記者的資料,而帶有些微「腥羶」的味道,但這也確實都是「表面」圓山飯店之外的「裡邊」故事。
這本書可以給予好評的另一點是,作者對圓山飯店的十多位資深員工進行口述訪談,從他們口述中瞭解圓山飯店的另一種真實面貌。尤其因為時空的變化,這些人已不用太過「限制」自己的講法,說詞較能貼近現今非具有特權或特殊身分者的「平民」立場,也讓吾人能夠看到較為真實、而非虛偽做作的圓山故事。
「注視的是老大哥的後腦勺」,替蔣經國、李登輝甚至美國副總統詹森理過頭髮的圓山飯店理髮師的證言是如此,「全臺灣第一隻黃金右手」──總統一下車伸出右手去護著他的腦袋、至少摸過20個總統頭的房務生的趣談也是如此。當這些資深員工的訪談故事愈發公諸於世,圓山大飯店的神祕色彩就會逐漸褪去,愈庶民化,它就能逐漸遠離「特權」的稱號。
➤尚未揭開的秘辛
不過,本書試圖與圓山大飯店先前兩冊圓山故事的切入角度或敘事手法有所區隔,特別列出第一章「神社」,來敘說圓山飯店戰前的前身「臺灣神社(宮)」簡史,可惜敘述得不夠詳實。尤其關於神祕性堪與圓山飯店東西兩密道相比擬,可用來作為觀光行銷賣點、且目前仍存在於「圓山聯誼會」旁邊山洞內的「地下神殿」,完全未置一詞,相當的可惜。

「地下神殿」是戰爭時期設計作為敵機空襲時,疏散臺灣神宮神體與靈代之用的防空避難「儲殿」,目前卻淪為聯誼會鍋盤碗瓢與單據雜物的堆存場所,非常暴殄天物。
另外,戰後初期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接收臺灣神宮,而其轄下的「臺灣旅行社」於1949年設立圓山大飯店真正的前身「臺灣大飯店」(註:戰後臺灣的第一所國際飯店),並於1952年5月10日一夕間被命令轉隸尚無正式立案的「財團法人臺灣省敦睦聯誼會」,並改為「圓山大飯店」(隸屬敦睦聯誼會)。這一段神祕緣由,書中雖有稍作敘述,但還可更深層探究。期待這些都在日後得到彌補,使圓山大飯店較完整的前世今生故事能被披露出來,不再夾帶祕辛。●(原文於2022-07-04首次刊登OPENBOOK官網)

紅房子:圓山大飯店的當時與此刻
作者:李桐豪
出版:鏡文學
作者簡介
李桐豪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鏡週刊人物組記者、經營「對我說髒話」與同名臉書粉絲頁。
著有《絲路分手旅行》,《不在場證明》。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