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習慣》:5 要點帶你成為職場中的高影響玩家!

你對工作滿意嗎?會不會覺得雖然很努力,卻沒有獲得上司信任?又或上頭交辦的任務方向常常變來變去,常被搞得力不從心?還是覺得無法在工作上發揮所長,獲得更高報酬呢?推薦這本《影響力習慣》,只要掌握書中的秘訣,你也能成為職場上的高影響力玩家。
作者莉茲.懷斯曼曾任甲骨文人力資源發展部全球領導人,現在是懷斯曼集團執行長,運用她對領導、發展的研究,服務包括蘋果、臉書等客戶。在研究中,她發現某些人很懂得讓自己在工作上變得更有價值,發揮過人影響力,她稱這些人為「影響力成員」。
書中整理了這些影響力成員所掌握的 5 大工作要點,分別是做需要做的事、站出來再退回去、堅持到底、尋求回饋並調整和把工作變簡單。以下就讓我們看看要如何執行這些要點。
【要點1:做需要做的事】
首先是做「需要」做的事。乍看是廢話,畢竟誰想作無用之事。但現實是,很多人的工作其實並沒有幫公司創造價值。相反的,影響力成員很善於找到「WIN」(what’s important now,現在重要的是什麼)。他們甚至會跳脫原本的職務範圍來解決這些「要事」。
作者建議,想找到所謂的 WIN 可以培養「搞懂遊戲規則」這個好習慣,練習從更高的角度看懂整個「局」。書中提到,大多數領導人和組織都有一個「議程」,即他們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或目標。理想上領導者應該明確傳達議程給員工知道。但現實很骨感,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自己弄清楚組織的議程。
書中提到,可以透過「向上同理」來發掘領導者的議程。試著在工作時問自己以下的問題:
- 從他們的觀點看,會是什麼樣子?
- 他們可能擔心什麼?
- 他們需要我做什麼才能成功?
藉由這樣的追問,便能搞懂什麼才是上司在乎的,完成真正重要的任務。

【要點2:站出來再退回去】
第二點有點迂迴,作者認為影響力成員總會「站出來」再「退回去」。他們相信事情可以或應該變得更好,因此遇到問題與挑戰時,他們不會在原地等待,而是勇於站出來接管大局。
有意思的是,影響力成員們的領導並不會充滿侵略,卻總是能以輕鬆但強力的方式讓人信服。他們是怎麼做到這點呢?書中建議可以試著分享以下三樣東西,增加被領導者的信任:
- 意圖
讓人們知道你想達成什麼,他們又會如何受益。 - 權力
為其他人創造領導一部份工作的機會,或讓他們知道領導腳色會輪轉。 - 聚光燈
讓被領導的人成為獲得舞台,成為聚光燈的焦點。
最後,影響力成員在完成階段性目標後,總能優雅地退回去,將領導權轉移給他人。他們既可領導又能跟隨,並懂得將球傳給他人並分享榮耀,因此總能獲得眾人的信任,發揮出色的影響力。

【要點3:堅持到底】
第 3 點是「堅持到底,直到任務完成」。乍看又是廢話,但關鍵在於如何做到。畢竟一股腦地要求熱血堅持,很可能反而會弄得頭破血流。
影響力成員面對遇到的工作困難,總保有「留下來承擔責任」的習慣。但他們不會獨自衝鋒或默默受苦,而是會適時向領導人或同事請求增援。他們很擅長預先「喬」好任務中需要的資源。書中分享了六種最重要的資源類型:
- 資訊的取得
- 領導人的行動
- 意見回饋或指導
- 接觸重要會議和關鍵人員
- 時間
- 協助建立信譽
書中建議,可以用「如果要我能夠做到……那我將需要……」這個句型向他人取得這些資源來推動工作進程。
此外,影響力成員善於將問題轉化為挑戰,因此能更有動力堅持下去。書中建議,遇到問題時,可以試著改變心態,練習將它們看待成:
- 等待解決的智力難題
- 需要耐心虛心學習的性格測驗
- 需要配速和耐力的體能挑戰
以上的方法,讓影響力成員總能在不會力竭崩潰的狀態下完成任務,圓滿達陣!

【要點4:尋求回饋並調整】
影響力成員善於從他人的回饋中調整,進而受益。他們多半具備「要求指引」的好習慣。時時尋找需要調校的地方,優化自己的工作內容。
書中提到,影響力成員擁有所謂的「成長心態」。他們相信自我的內在價值和能力,遇到問題時傾向認為自己有能力解決,而不會停滯不前。作者建議,可以先試著問自己:「能做什麼最小的改變,讓我更接近目標,產生看得見的改進?」如此便不會因為改變過於巨大,而遲遲不敢下手。
同時,成長心態也讓影響力成員將回饋視為成長的必要資訊,不會因感受到威脅而心生不滿。所以當錯誤發生時,他們總是勇於坦認錯誤,承擔責任並快速修正。書中提到,當你犯錯時可以採取以下步驟幫助你恢復信心:
- 認識錯誤
從批評意見中認清自己的錯誤。 - 承認錯誤
不要淡化或隱藏錯誤,這反而會讓他人質疑你的能力。 - 迅速修補問題
研究顯示,迅速解決發生的問題,顧客滿意度反而會更高。
擁有成長心態,善於透過運用反饋,快速修正錯誤,就是影響力成員能持續向前邁進的一大秘訣。

【要點5:把工作變簡單】
當難搞工作來臨時,影響力成員不會將其推給其他人,但也不會讓自己被壓垮,而是會找尋方法,讓自已和他人能更輕鬆地完成工作。
要做到這點可以建立一個基本的好習慣:「降低你的維護成本」。影響力成員善於將工作流線化,增加效率。同時他們會對回饋意見保持開放,盡可能降低溝通時的摩擦成本。
此外,影響力成員還很擅長「抓重點」,總能用精簡的語言,幫助他人理解自己的想法。書中建議,你可以在文書報告或口頭簡報中添加一段摘要,幫別人掌握要點。或在轉寄長電郵給上司時,提供一份討論的摘要附在郵件中,再提出你的問題要求。如此便幫主管省去大量時間,而更能看見你的訴求。
同時,影響力成員總會適時對他人伸出援手,減輕彼此工作負擔。書中建議,當你想提供幫助時,可以嘗試改用以下的句型:
- 與其問「我能幫什麼忙?」,不如問:如果為你做(這件事)會不會有幫助?
- 與其問「你希望怎麼做它? 」,不如問:有沒有什麼我該知道的具體要求,或者我自己判斷怎麼做?
藉由具體的確認,就能提供真正有效的協助,一起讓工作變簡單。

【總結】
以上便是影響力成員的 5 個工作要點。作者針對各要點都提供海量案例與執行細節,值得細細品嘗。另外作者也提到,比起嘗試書中所提到的方法,建立內在心態是更加重要的。針對這點,她提供了 2 個心態要訣:改變你的觀點和改變你的透鏡。
透過改變「觀點」,便能知道他人重視什麼。當你放大視野,從更高、更寬的角度觀察,便能將事件全貌看得更清楚。不管是「做需要做的工作」、「把工作變簡單」還是「站出來再退回去」,都是調整觀點下的必然產物。
另外,改變「透鏡」則可以讓你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作者認為我們要用「機會透鏡」來看待問題。練習將問題想成是機會,不要把它們視為是讓人分心的麻煩事,如此就能做到「尋求回饋並調整」並「堅持到底」。
藉由改變觀點與透鏡,便能自然地做到書中提的工作要點,提升你的職場影響力。

【後記:回視自己】
老實說自己很久沒有看這類職場型書籍了。剛拿到這本書時,快速看過這 5 個要點還有點狐疑,覺得這不是廢話嗎。但魔鬼藏在細節裡,書中對每個要點都提供鉅細靡遺的執行方針,讀來意外地有收穫。
身在以奴性著稱的半導體業,工作六年多來多少有些倦乏。而這本書確實有打開一些新的想法。隨著年紀漸長,或許唯有練習掌握更高視點,喬好需要資源,並時時為未知做準備,才能在這高消耗的科技業長久生存吧。
話說書中的觀念,似乎也能應用到自媒體經營。我很喜歡調整觀點與透鏡的概念。在面對各種混沌不清的狀況時,這樣的想法確實讓人更能保有前進的動力,覺得相當受用。
本書的英文名其實叫「Impact Players」,直翻應該叫影響力玩家。所以最後就祝大家不管在工作或生活上,都能成為有影響力的「玩家」吧!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文章:

↓↓也歡迎大家來追蹤〈姆斯的閱讀空間〉的臉書、哀居和Podcast↓↓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姆斯的閱讀空間 IG
姆斯的閱讀空間 Podcast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