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力的一百萬種可能

妙融僧蹤
·
·
IPFS
·

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提到:「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為先。願立則眾生可度,心發則佛道堪成。」

自古以來,我們可以看到在佛經中,諸佛菩薩無不是因「發願」而成就了無上菩提、成就國土、成就利益眾生的事業。祖師大德們也無不一因「發願」而開悟成道、佛行無邊。

  • 願心所鋪成的道路

在菩薩的發願中,有藥師如來的十二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十二大願,文殊菩薩的十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地藏菩薩十二大願,以及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等等,願願勇猛廣大,願願饒益有情。

在祖師們的發願中,有智者大師發願文、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來果禪師朝夕發願文、慧思禪師立誓願文、怡山禪師發願文、永嘉真覺禪師發願文、第三世噶瑪巴大手印祈願文等等等等,願願虔心悲切,願願宏偉無畏。

有些願是來自當下的一念決心,比如玄奘大師的「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以及當下的一念捨我其誰的承擔,比如地藏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還有當下的一念慈愛的湧動,如觀音菩薩的「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行者們藉由願力的引導,於是走在趨向於所發之願的道路上,即便曲折蜿蜒,即便步履艱難,縱有一百萬種可能的過程,但是願力就像是航海的羅盤一樣,在輪迴的大海中,在修道的路途上,帶領著每一顆願心,走向圓滿實現所願的境地。

大智度論中有一句話說「因願受勝果」。因此在佛法的修持中,對於解脫成佛來說,發願是必要的修行,願力是必須的條件。

就我自己有限的人生經歷來說,也一再的應證了「有願必成」這個至理,也深切地感受到一念願力的不可思議,深刻地體會到願心願力的巧妙作用、微妙展現。

我甚至可以說,一念的發動,就已經開啟了因緣成熟的巨輪轉動,要是能正心誠意地念念不離,結果的發生是必然的結局。

曾經參訪至韓國的華嚴寺,在那裡我聽到知客師講述了一段關於願力的故事,這故事從聽到的那一刻起,便一直駐留在我心中時時浮現想起。由於這故事給我帶來了無比的啟發,所以也想要在這裡分享給你。

其實曾經我也記述寫出過這個關於願力的美麗故事,不過這次特別麻煩韓國的法友,首爾大學的李教授幫忙查找史料,讓這故事有了更多的細節深度與歷史背景。

  • 願無虛發

公元五四四年時,一位專研華嚴經的印度僧侶來到韓國智異山(傳說是文殊菩薩講法的地方)創建了華嚴寺。

幾經輾轉至新羅時期,一位當時著名的禪師儀湘大師在華嚴寺中建立了「丈六殿」,據說裡面供奉著釋迦牟尼佛丈六金身等身像。

時間流淌至高麗初期,另一位禪師道顯大師,將華嚴寺建設成有三千僧人的大叢林,直至朝鮮時代因日本侵略而被燒毀。

1649年時,朝鮮的孝宗王決定重建華嚴寺,將其命名為「禪宗大伽藍」,只是並沒有重建仗六殿,於是當時的住持和尚桂波禪師便發願重建被火燒毀的丈六殿。

關於華嚴寺的史實記載,寫到這裡便劃下了句點。然而,寺院仍在、僧伽仍在,還有願力與業力仍在,因此,故事才正要開始。

在一次禮拜祈願中,桂波和尚看到文殊菩薩現身,告訴和尚:「你要是想要成就大佛行,就要找到一位真誠的化主僧(負責寺院後勤的僧人)以及真正有福報的施主。」和尚問如何能找到?文殊菩薩說:「準備一缸水與一盆麵粉,誰能手沾上水放到盆裡不沾上麵粉,誰就是那個人」

照著文殊菩薩的指示,一千多位僧人在這樣的測試之後,每個人手上都沾上了麵粉。那時寺院中有一位出家十年的僧侶,他出家時便發願要用十年的時間每天給大眾做飯。這時正是他十年發願期滿的時候,於是也來測試,結果只有他的手上沒有沾上麵粉。

於是桂波禪師知道這人就是文殊菩薩說的化主僧,便跟這位僧人說了事情始末。化主僧想,自己一輩子在廚房做飯,哪有什麼能力建寺呢?於是也只能跪在佛前祈求指引。

一日文殊菩薩再次現身告訴化主僧,明天一大早到山門口等著,遇到的第一個人就是能幫你建寺真正有福報的施主,文殊菩薩還說:「見到這人,你一定要懇求,哪怕只是答應一句說是會幫你。」

等著等著走來一位老太婆,典座僧一下子就認了出來,這位老婆婆常來寺院坐在門邊聽法,也幫忙廚房打雜務,並且將剩下的飯菜帶走,以此為生。

化主僧很失望的心想,怎麼會是她?但是想到文殊菩薩當時的指示,便硬著頭皮跪在地上懇求起老婆婆。這位老婆婆也驚訝了,想著我自己都生活困難怎麼能當施主?化主僧便對老婆婆說,文殊菩薩有交代,只要妳能答應一句給個承諾就行。

於是老婆婆嘆口氣,把化主僧帶到蟾津江邊,這是老婆婆自己常常向文殊菩薩祈禱的地方,她告訴化主僧自己的身世,原是富有的大官子女,因為父親被陷害,所以一夜之間家破人亡只剩她一人,輾轉來到寺邊依託餘生。

老婆婆還說自己的修持,是不停地念誦千手經,並向文殊菩薩祈禱今生能了脫生死。據說,老婆婆住處的牆上,還寫著元曉大師的一句話:莫生兮,其死也苦。莫死兮,其生也苦。

老婆婆對化主僧說:「既然是文殊菩薩的指示,我也不能不答應,我就再輪迴一次,將來你還會再見到我,我會給你兩個徵兆,一個是左手上寫著「丈六殿」三個字,另一個是額頭上會有一個黑斑,這樣你能認出我就是能幫你建丈六殿的人。」

說完老婆婆就打發化主僧離去,等僧人離開後,老婆婆就大聲地念著文殊菩薩的聖號,一邊念著聖號一邊走向江心。這時化主僧回頭看到此景趕緊跑回原地要拉住老婆婆,然而卻為時已晚。

化主僧一邊很懊悔自己沒救到老婆婆,一邊這事情也傳到了村裡,都在傳說化主僧為了建寺把人給逼死了。

在住持桂波和尚的幫助下,化主僧離開了寺院,展開了逃避追捕的旅程。他一路逃亡,一路懺悔,一路為著死去的老婆婆祈禱,不知不覺越過了圖們江,來到了清朝的國界。

事隔六年,康熙皇帝得了一個深受寵愛的公主,但是公主總是在哭,只有康熙哄著的時候會好些,而且左手總是攥著拳頭不打開。

皇帝貼文徵求名醫,說是誰能治好公主的病,就會給予獎賞。正當化主僧看著公告的時候,官兵發現了他,於是將他抓起帶到宮廷審問,然而就在化主僧被押解到宮中時,路上遇見了被奶媽抱著的公主,這時公主一見到僧人,便自然雙手張開地要去抱化主僧。

這事情傳到了皇帝那兒,於是將典座僧請去細問原委,仔細一看公主的手掌,中間就寫著三個字「丈六殿」,才知道原來這位公主正是那位乞丐老婆婆的轉世。

在韓版的故事中說,康熙皇帝聽到這前前後後的原委後很是感動,還自語地說要重視因果,要以慈悲來治國等一些話,並賞賜給化主僧一筆建寺的費用,據說那年康熙皇帝還施行了大赦天下的仁政。

當化主僧回到朝鮮時,當時的國王是肅宗王,他聽說這事也接見了化主僧,並在仗六殿旁又蓋了一座「覺皇殿」,意思是讓皇帝覺悟的殿堂,並親自為殿堂題字。

在史傳上,只記載到了寺院的燒毀,但是對於寺院的重建,卻沒有任何記載,唯有這個一直以來的故事在流傳著。

據李教授說,當時除了中國的皇帝之外,其他都只能稱為王。所以這個覺皇殿的「皇」應該就是指康熙皇帝。此外,朝鮮時期是以儒教治國的時代,那時期很少有王會為寺院題字,所以當時肅宗王除了建寺還題了字,應該是有特殊的情況才會這麼做的。以這個推論來看,很可能這個故事還真不只是個傳說。

  • 升級自己的願心

這個故事有點攏長,之所以寫出了種種細節,那是因為精華就在故事中的每一個轉折的發聲上。

一念願心的完成,是由無數個因緣的節點串連而起,環環相扣的橫跨著前世今生,個個相連的牽繫著此地他方。

從這個故事上我們可以看到,縱然菩薩指點迷津,但是因緣的創造仍要靠自己的努力;雖然過程中許多情節看似令人失望,卻也是牽引出另一個契機的必須;雖然看起來有一千萬個不可能,但是一旦因緣聚合,一念微小的因子終歸要結果完成。

我被這個關於願力的韓劇版本一萬點爆擊,原因之一是我也在自己的生命中,看到過相似的劇情。這讓我對於發願這個修行,無法忽視且銘記在心。

發心立願其實也是一個漸漸升級的過程,就像地藏菩薩的誓願,從「超度亡母,出離苦趣」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彌勒菩薩的發心,從「求名求利,遊族姓家」到「降誕娑婆,廣度眾生」。

從發願,也能看出修道的歷程以及心靈不斷進階昇華的提升。

如果去仔細看看經典中記載,佛菩薩們、祖師大德曾經修行時的發願,也許你會發現佛法的奧秘,那是「一念一切悉皆圓」的世界。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