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香港代表隊巴士巡遊 市民大叫「何詩蓓」、「辛苦啦」、「江旻憓好嘢」

文|何珮瑚、陳萃屏
攝影|CCW、陳朗熹
兩輛接載運動員、教練及其他代表團成員的開篷巴士,今早約 10 時 15 分出發,由沙田香港體育學院開出,途經大圍港鐵站,會再駛至尖沙咀鐘樓、經海底隧道轉至中環天星碼頭,最後到達添馬公園。奪女子重劍個人金牌的江旻憓、贏得女子自由泳 100 米、 200 米兩邊銅牌的何詩蓓、劍擊隊何瑋桁、泳隊代表歐凱惇、張心悅、乒乓球混雙組合黃鎮廷、杜凱琹、柔道王嘉莉、跆拳道盧蔚豐等人都有出席。
早上約九時半,其中一個巴士途徑的地點、大圍港鐵站A 出口開始有人聚集,至上午 十時有約 40 名市民到場。到 10 時 15 分,街上人流逐漸增多,近百名市民走到街頭馬路旁等候巡遊巴士。巴士大約早上10 時半抵達大圍站,不少人夾道拍手、歡呼,有人與運動員揮手打招呼,有支持者高舉電話拍照留念,亦有市民大叫「何詩蓓」、「多謝」、「辛苦啦」等。

今早 9 時半,居於沙田、15歲的鄭同學與雙胞胎兄弟抵達大圍站。他表示,相比上屆東京奧運後的巴士巡遊,今日現場的支持者較預期少。他笑言,「個個運動員一直都有為奧運付出、個個都想見」,但其中劍擊隊的選手在賽事中「堅持到最後、去到決一劍都好似咩都唔驚」的精神使他動容,因此最想一睹劍擊隊運動員的風采,最想見到的運動員就是港隊首金、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的風采。
江返港後宣布退役,隨即加入馬會出任公司事務部對外事務助理經理 。鄭同學直言,原希望繼續在賽場上見到她比賽,對其退役感「可惜但尊重」。

而居於顯徑的劉先生一家,早前報名今早賣旗後,得悉運動員會有巴士巡遊,決定到大圍站賣旗,順道一睹運動員風采。11歲的可晴表示,最想見到女子 100 米、200米自由泳均奪銅牌的香港女飛魚何詩蓓。可晴說,上屆奧運開始認識何詩蓓,欣賞她努力堅持的精神,盼可以向她學習,希望可以叫何繼續努力。大圍站原有微雨,至巡遊前後天色開始放晴,劉先生形容屬「天公造美」。對於多名運動員,例如衛冕奧運男子花劍個人賽金牌的「劍神」張家朗,因不在港而未能參與巡遊,劉先生直言「絕對有啲可惜。」
早上10 時 45分,已有近百人在尖沙咀鐘樓及天星碼頭對出行人路等候。退休兩年的侯先生帶同長鏡頭,打算拍下回港運動員的「靚相」放到社交媒體,「讓大家開心一下」。侯先生沒特別支持哪位運動員,認為只要是運動員都值得支持,因為他們為備戰比賽,平日都歷經辛苦訓練:「佢背後訓練準備,成個團隊都付出好多,所以無論咩成績,都值得支持佢哋。」


代表團兩架巴士準時在早上11 時使至,即傳來市民歡呼聲。有內地人以普通話大叫「香港加油」,高呼一輪才改稱「中國香港加油」,再叫「江旻憓永遠微笑」、「不要再哭鼻子了」,引來一陣笑聲;另有內地人大叫「何詩蓓加油」、「再游一屆,洛杉磯見」等。有市民要求江旻憓做心心手勢,江旻憓也有做起手勢讓人拍照。巴士只在鐘樓停留約五分鐘,便駛往中環天星碼頭。
巴士 11 時 24 分駛至中環天星碼頭,天橋及摩天輪附近都有數十名市民等候,有人及時從尖沙咀趕到,繼續為運動員打氣。在中環,有市民高呼「何詩蓓好嘢」、「江旻憓好嘢」。巴士駛至時正下雨,運動員要淋雨向市民揮手。

運動員其後來到立法會外,議員手持道具歡迎,議員們舉起手機,跟運動員自拍打卡,立法會立席梁君彥說:「多謝咁多位運動員,喺奧運會場上奮鬥。立法會同香港市民,一定支持你哋。大家都係為你哋感到自豪,我希望你哋不斷突破自己,為港爭港」。其後,運動員到添馬公園,跟市民揮手。

巴士巡遊的最後一站,是位於金鐘的添馬公園,一眾運動員先抵達立法會大樓停車場,再沿公園一帶的小路進入大樓。
在立法會外,有一班小朋友約十時半就抵達現場,當中約 40 人為少年警訊的成員。8歲、升三年級的璦悠,上週經少年警訊報名到場迎接運動員,經抽籤後,昨日得悉成功入選,今早從將軍澳家中出發前往金鐘。她表示,最欣賞江旻憓及何詩蓓的堅毅精神,「好勁,佢哋咁多競爭都攞到獎牌。」帶同筆記本到場的她笑言,希望可以取得運動員簽名,惜最終失望而回。
運動員到達添馬公園時,一眾支持者夾道歡呼,其中十歲的 Alice 高舉以彩色顏色筆寫上「Siobhan」的大標語,終成功與偶像何詩蓓合照並取得簽名。升讀六年級、3歲開始游水的 Alice 現為學校泳隊成員。她說,上屆奧運開始留意何詩蓓,而她從何身上看到的堅持亦提醒自己繼續努力訓練。Alice 媽媽表示,女兒同樣經少年警訊報名參加歡迎運動員活動,昨晚得悉入選,今天清晨開始預備標語,笑言要將經何詩蓓簽名的上衣在家「錶起佢」。Alice憶述,見到何詩蓓一刻感覺興奮,向其道謝後,何則回應「thank you, i am very happy」。


一班運動員抵達添馬公園後,在立法會大樓的餐廳與一眾學生交流,分享參與奧運的經驗,歷時大約20分鐘。其中一名參加分享會、就讀中五的葉泯妡稱,在會場內與江旻憓、男子重劍代表何瑋桁聊天,二人提出在比賽時如何面對挫敗、傷患,以及調整心態。本身為田徑運動員的葉同學形容,對話令她獲益良多,對於有機會見到運動員感到榮幸、開心。

經過巴士巡遊、學生分享會、禮賓府設宴後,健兒今日最後一站,就是位於政總的返港歡迎儀式。不計儀式最後的自由活動及訪問環節,這場歷時約 45 分鐘的儀式,運動員分享環節約 6 分鐘,而頒發獎狀、大合照則共用了 20 分鐘。
今早有 15 名運動員參與巴士巡遊。而返港歡迎儀式約在中午 3 時開始,出席的奧運港隊成員變為 14 人,早上有參與巴士巡遊的五名游泳代表未有現身;而今早未有參加巡遊巴士的滑浪風帆代表馬君正、鄭清然,男子 49 人級帆船代表祥傑,以及乒乓球手李皓晴等有出現。
活動先由樂隊表演,再播放一段向運動員致敬的短片,共佔 8 分鐘;緊接由特首李家超、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先後致辭,歷時 7 分鐘、4 分鐘。此後,女子重劍金牌得主江旻憓、乒乓球混合雙打代表黃鎮廷及杜凱琹、首次登上五環舞台的單車代表李思穎、跆拳道代表盧蔚豐,與主持人進行約 6 分鐘的分享時段。
在這六分鐘內,主持人向五名運動員發問共八條問題,除問及李思穎與盧蔚豐擔任首戰奧運的心情、盧與上屆奧運跆拳道金牌得主對戰經歷、江旻憓決賽時「決一劍」心境以及對香港市民的寄語。更問道作為奧運混雙拍檔已有十年黃鎮廷、杜凱琹,維持關係的方式;杜「除多謝自己,仲有咩人希望多謝」;也有向參加公路賽的李思穎發問,「你比賽嘅時候其實經過好多法國靚景點,嗰刻應該無乜時間可以留意靚景。之後其實有咩目標想做?」
最後,港府用 11 分鐘,向不同項目的運動員頒發獎狀,並花 9 分鐘跟官員、贊助商大合照。合照的官員,包括特首李家超、政務司長陳國基、副司長卓永興、文體旅局長楊潤雄、康文署長劉明光、郵政署長戴淑嬈、建築署長李翹彥等。翻查資料,香港郵政在今年七月曾發行支持中國香港代表隊出戰2024巴黎奧運」特別郵票。

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提到,政府一直致力為運動員可提供「更具支持性的環境」,令其訓練、參賽及退役後,有良好發展路向及生涯規劃,又稱政府與體院、體育總會保持溝通,包括不斷強化資助機制及金額等,並體院正就直接資助制度檢討,料明年初前完成。
李家超另指出,運動員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已是世界前列運動員,而他們在賽場上全力拼搏的態度,展示拼搏進取、遇強越強的香港精神,為香港帶來振奮、支持。他形容,每位運動員都是市民心中英雄。
李思穎建議略增資助至一萬元
奧運公路及場地單車代表李思穎建議,可略增資助,底薪增至一萬元以上,以滿足運動員的衣食住行。她說,運動生涯短暫,「要靠呢份人工,去儲下錢先可以重新轉營。」
被問到應否統一資助額,她就指,該做法較難,「始終大家借著每場比賽成績,望住另一個 grade,係個推動力。」她同意,在現時香港,一萬元或未必足夠,但能為高更水平的資助而努力。李思穎說,因前輩取得好成績,令單車隊得到不錯的資源,車手毋須自費出外比賽,有部分運動項目,可能要運動員自費。她提出,若各運動項目的協會能負擔比賽費用,會比較方便,「因為都係為香港而戰」。
何瑋桁指首四名運動員比賽會有資助
香港男子花劍運動員蔡俊彥,昨(20日)在社交媒體提出,部分隊員需要自費到外地參加比賽,稱若以最低薪的全職精英運動員底薪計算,扣除比賽開支後,該名運動員每年僅剩下三萬多元的「零用錢」。
奧運男子重劍代表何瑋桁受訪時回應指,劍擊隊排名首四名的運動員會有資助比賽,而第 5 至 12 名則要自費比賽。他認為,做法令低排名選手有動力「爭上嚟、爭取好啲嘅資源。」對於體院正檢討運動員直接資助機制,何補充,政府近年提供的幫助越來越多,亦期望政府未來會繼續增加資源,笑言「有得增加當然最好」,因不論任何職業,「越多資源大家就會越放心去做。」
黃鎮廷:體院有明確獎學金計畫
而港隊乒乓球「一哥」、出戰奧運男子單打、混合雙打的黃鎮廷,則表示,相信相關部門商討時有不同考慮,又稱體院一直有明確的獎學金計畫,「(大家)都係跟住成績去攞薪金」,故不便評論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的「零用錢論」。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