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一首麤譯》前言
《百人一首》在日本很流行,估計很多人做過漢譯的嘗試,但翻譯總會丟掉一些東西,有時是詩的精華,因此我們看到的譯本往往不盡如人意。
在2023年上半年,出於無聊,我試著翻譯了幾首,驚喜地發現在翻譯的過程中,把“詩”還原為“詩”不是絕無可能,於是連續一百多天坐在桌前,一天翻譯一首,最後就是本書。我說的把“詩”還原為“詩”,就是說翻譯過來的作品,它作為“詩”還得是成立的。
這個很難,因為5、7、5、7、7這麼短短的幾個句子,裡面就運用了序詞、歌枕、掛詞、歌語、本歌取等各種技巧,有時主題還不是很明確,對於初學者來說往往望而卻步。但是真的深入短歌的世界,就會發現這裡別有洞天,裡面是各種人生縮影,有人生百態。有時我對語言(“言葉”)的化學反應感到驚奇,如第9首出現兩個一詞兩義的詞,從而整首詩有四種解釋,而這不是孤例。另外,通過《百人一首》,我們似乎窺見了古代日本人的內心世界,了解當時的一些風俗(如走婚),這些在譯注中我也會稍微點到。在翻譯時,我遇見了白樂天,那是《百人一首》時代的文學偶像;在這裡,我似乎讀到了樂府,或者是黃仲則:“妾心化游絲,牽歡古道邊;明知牽不住,無奈思纏綿”。
至於翻譯呈現的形態,本書基本採用五言詩的形式。既然是詩,平仄、押韻這些基本規則自然要遵守,這是不能妥協的。原文中有比喻、諧音的地方,我也盡可能在譯詩中體現這層關係。有幾處是我比較得意的,讀者自可玩味。當然,有時原文中的各類元素太多,而在中文的傳統中,這些意象或詞彙的組合並無慣例,因此看上去不免有些牽強或擁擠。這種情況的存在,我是要承認的。
但正如前人所說,詩歌的翻譯總會丟失些東西。我認為翻譯就像補一個破碎的陶器,每一個詞彙是破碎的陶瓷片,譯者要盡可能利用作者遺留下來的信息,將其拼接、補足為一個完整的陶器,最好是像原物一樣能夠承載人類情感的陶器。短歌、俳句等短而精,錯綜複雜,這個修復過程更加考驗譯者的功底。譯者對作品負責,每次翻譯文學作品的時候,捫心自問,我還是對得起原作者的。至少在這個過程中,我很享受,而就像一次次爬山登頂時,內心有種解脫感和成就感。如果能幫助讀者朋友了解古代日本的文學之一隅,也是我的榮幸。我對於和歌、俳句等並非精通,也希望各位專家、學者不吝賜教。這本小書,不過是《百人一首》的“麤譯”。
亞馬遜電子書連結:https://www.amazon.com/dp/B0CSK9FZH9(US)
https://www.amazon.co.uk/dp/B0CSK9FZH9 (UK)
https://www.amazon.de/dp/B0CSK9FZH9 (DE)
https://www.amazon.fr/dp/B0CSK9FZH9 (FR)
https://www.amazon.it/dp/B0CSK9FZH9 (IT)
https://www.amazon.nl/dp/B0CSK9FZH9 (NL)
https://www.amazon.co.jp/dp/B0CSK9FZH9 (JP)
https://www.amazon.com.br/dp/B0CSK9FZH9 (BR)
https://www.amazon.ca/dp/B0CSK9FZH9 (CA)
https://www.amazon.com.mx/dp/B0CSK9FZH9 (MX)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