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是人类对自我的认同与抗争历程的缩影(外一侧)
同性恋是人类对自我的认同与抗争历程的缩影
末代诗人的第九个梦 2016-11-17
本月月初我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的酷儿影展现场向《牺牲之旅》导演应政儒提问,而获赠了这部他从台湾带来的《晃游身体》DVD。这是一部精良而秀异的艺术纪录片,我看完后收获了许多学思启示:
1. 还是那句话,“有问题”才是没问题,一个社会看不到问题被显现那就真的有问题了。
2.不同人群对“同·性·恋”这个词认知的焦点不同导致了态度的异化,局外人看到的是“性”,公益人士看到的是“恋”,而我看到的是“同”——我个人对“同性恋”的诠释是:一个人在面对另一个人与自身相同特性的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爱欲纠葛。因此对同性恋议题的探索,实际上是在正视人类发现新的自我原始特性时的反应,例如因无知而产生的恐惧、偏见和仇恨等等排异反应。
片中的李幼鹦鹉鹌鹑个人身上的“同性恋不适应症”和“异性恋恐惧症”其实恰恰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对“异类”的排异反应的绝妙比喻——每个人在接受一切新兴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立矛盾性, 正如同当异性恋意识到同性恋的存在时所表现出来的“同性恋恐惧症”和“异性恋不适应症”。所有异类的存在都在让自己审视同类(自己)的存在,而这个过程注定是带有冲击性的,这种冲击性便是所有“异类”存在于自身的意义。
所以,同性恋议题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表现颠覆性,只有尖锐的矛盾才能平息问题,每个群体和个人才能观照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3.我认为性少数平权与促权运动,不应该是群体(少数)针对群体(多数)的控诉、斥责或索求——否则它就变成了另一种排异反应——而应当是每个人审视自己内心对自我的认同与抗争,并思考如何接受与改善的过程。
在“没问题”的氛围里,恐同的主力军往往是同性恋群体自己,这是许多回避同性恋议题的社会不可思议的常态。同理可得,一个社会让同性恋群体最圆满的状态就是“没有同性恋”,也就是“没有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这时候人是不会按照群体来被划分和尊重的(每个人都会被视为是独立一种类型的存在),所以也就不会有人“恐惧自己”了。
无论是“同性恋”还是“恐同”,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可回避的部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拉锯,人性与社会性之间的博弈,自由意志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
恐同是全人类的灾难,和末日的号角声
原创 ོ小钱 ҉ 末代诗人的第九个梦 2016-12-04
前天在Q-space观看了范坡坡导演作品《彩虹伴我心》,印象深刻的是其中讲到大连一位同志向父亲出柜后,父亲的反应是拿刀砍向他儿子,还扬言要火烧同性恋酒吧。我想这真是个绝妙的比喻: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在产生危害、甚至毁灭人类的,不是同性恋者,而正是恐惧、围剿、扼杀同性恋者的大多数人,和他们的恐同行径。
恐同,是全人类的灾难,和末日的号角声。LGBT的命运牵连着整个社会,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