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妮

孙李
·
(edited)
·
IPFS
·

初识斯蒂芬妮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她六十岁出头,刚刚退休,身材敦实,一眼看上去就是个有韧性、能吃苦的人。她的丈夫保罗则矮小、干瘦,两人坐在一起形成了有趣的对比。斯蒂芬妮是个中国迷,去过中国好多次,还学过中国书法。她一见到我就滔滔不绝地聊起中国的话题来,并且邀请我去她家玩。因为事务繁忙,我隔了差不多一年才终于去她家拜访。

她住在乡下,路不好找,我开车中途走错路,又多绕了半个小时。最后通过崎岖小路抵达斯蒂芬妮家,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她正在院子里干活儿,听见车声就出来迎接我。她满脸笑容,很高兴我能来。

她家院子很宽阔,进门就看见一棵高耸的巨树,远处有竹子、水池,最后是一栋三层住宅。我跟随她走到屋前,一路左顾右盼欣赏这处别致的宅院。保罗迎面从屋内走出来,彼此寒暄几句之后,我们就在门外走廊坐下了。斯蒂芬妮从厨房端来了酒水和开胃小菜,我们边吃边聊。他们住在这里已经三十多年了,当初家里有三个孩子,一大家人好不热闹。现在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陆续搬走,就剩下他们老两口了。

随后斯蒂芬妮和保罗开始带我参观宅院。她先介绍了院前大树,早在房屋建成前这棵树就耸立在这里,不知有几百岁了。树径极粗,两个人也环抱不住。树根盘虬露出地面,树下摆着人偶,我靠近了仔细看是福禄寿三仙的小塑像。斯蒂芬妮不知道福禄寿是什么,倒要反过来问我,我解释说他们是带来好运的神仙。

院子的布局也别有讲究,是斯蒂芬妮特意设计的,据说是符合五行。角落里一个抽象的金属雕塑,上面挂了几串风铃,算是「金」;一小片竹子,枝干上挂着红色的中国结,算是「木」;一洼水池自然是「水」;用石头搭成的烤肉台算是「火」;最后一个小土丘算是「土」。能在法国乡村见到这样的院子,真亏得她的一番苦心了。

逛完院子,我们回到住宅。一层推开门就是客厅兼厨房,陈设简朴粗犷,是典型的乡村风格。左边是书房,长侧正中靠墙摆着电视,对面是长沙发,四周书柜摆满了书籍、DVD和CD。我走到书柜旁观察了一阵,惊奇地发现了一套七星文库精装版的法语《金瓶梅》。我问他们怎么有这套书,斯蒂芬妮说她知道这是中国经典,但是买回来基本没读过。

客厅右边是斯蒂芬妮的工作室,是我此行的重点。这间工作室大概是法国人想象中的亚洲风格,地上铺着竹席,矮脚木桌四周散放着几个蒲团,墙上挂着字画。桌上摆着一大盒长短粗细不一的毛笔、一瓶墨汁、几本书法字帖和一大摞书法习作。桌边有两只花瓶,一只画着八仙过海,另一只画着牛郎织女。他们问起花瓶上的人物有什么典故,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可以讲一讲,八仙过海的故事我自己也糊里糊涂,记不得哪个神仙有哪种神通。

斯蒂芬妮把她写的字拿给我看。她用纸很随意,有几张比较认真写的用了宣纸,其余多是旧报纸。她在学楷书,写出来的字算得上横平竖直,不过有些僵硬。我好奇地问她中文学了多久,程度如何。她不无羞赧地说自己只会说一点点,汉字也认不得几个。她说自己没有书法班上其他同学那么努力,总是学完就忘。其实她在这个年纪还能学习外国文化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只有佩服的份。这倒也解释了为什么她写的字不太自然,因为她并不明白字的意思,只是照样模仿。她挑出几张字来,问我写的是什么。有的是《静夜思》《登鹳雀楼》这类古诗,还有《莫生气》这样的打油诗,最有意思的是某张纸上写了「安娜意思」四个大字,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听我念出声来,斯蒂芬妮想到这是她女儿的名字Anaïs。

除了书法以外,她也喜欢画画。去中国旅游时她画了不少素描和水彩画,一一为我展示,有几副描绘川渝风土人情,看着挺有意思。

看完书画,我们登上二楼。墙边沿着楼梯有形状奇异的木雕,好似侧卧的少女。这层有他们的主卧室和一件浴室。浴室墙壁上贴满了土耳其瓷砖,拼贴出精美的花样,很有伊斯兰风情。

再登上一层还有两间卧室,是给孩子们住的。虽然他们子女早已搬走,房间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样貌,一看就是年轻人住的,墙上贴着电子游戏、卡通动画和影视明星们的海报。穿过卧室有一个巨大的阳台,斯蒂芬妮说她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这里玩拼图。她买过五千块的超大拼图,摆在地上慢慢拼,陆陆续续用了几个月才拼完。当她集中注意力解决迷题,白日里的喧嚣和烦恼就都被抛诸脑后了。

斯蒂芬妮是布列塔尼人,午餐亲自下厨给我们做布列塔尼可丽饼。可丽饼跟中国的煎饼大同小异,连烤盘和刮刀都几乎一模一样。做可丽饼看似简单,但是要把面皮抹匀、形状做规整并不容易。斯蒂芬妮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烤出几张形状漂亮、火候恰到好处的可丽饼。保罗也尝试做了一张,不仅形状歪歪扭扭,面糊太薄的地方还漏了洞,惹得我们哈哈大笑。可丽饼内馅可以任意搭配,有咸有甜。我吃了一张配火腿和蘑菇的,一张配香葱、鲜奶酪、三文鱼的,最后一张放了焦糖和冰淇淋,大享口福。斯蒂芬妮还特意给我摆了双筷子,一支写着「百年好合」,另一支写着「龙凤呈祥」。她买这筷子只图样式好看,不知道是婚礼上用的。

吃过午饭,斯蒂芬妮又端出不少手工制品给我看。其中有一盘鹅卵石,她在石头上涂了颜色,写上「吉祥」「茶」「中国」等字样,看着挺有趣。她还做了一本小册子,红纸封面上写着「星象学」,里面每页画了一个生肖,画得十分生动。

这时保罗明显累了,有时讲话上句不接下句,眼神也有些茫然,说声抱歉就回房休息了。

我跟斯蒂芬妮说我非常喜欢这所房子,感谢她今天的招待,期待下次再来。可斯蒂芬妮说恐怕没有下次了,令我有些错愕。经她解释,我才知道他们准备卖掉房子,搬去布列塔尼,已经在网上登了售房启事。至于搬家的动机,主要是保罗被诊断出了失智症。她平平淡淡地说出这件事,想必早已经历完情绪波折,坦然接受事实了。我这时才意识到保罗状况反常,他一天下来没说几句话,没做什么就累了。她告诉我保罗身体一直不太好,最近几年老爱忘事,有时突然脑子一片空白,最危险的一次是在驾车时没了意识,经医生诊断是患了失智。她接着说这么大的房子不好打理,老两口也用不着这么多空闲的房间。乡下交通不便,看病太麻烦。保罗的状况越来越差,她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搬回老家亲戚们有个照应。而且她自己也老了,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

最后我向她告别,预祝搬迁顺利,结束了这一天的拜访。

感情是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的一环,这一次与斯蒂芬妮的短暂相处让我不由得反思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彼此是分离的个体,难以传递和分享内心感受。

斯蒂芬妮给我展示她的书法、绘画、手工艺品时,应该带着兴奋和骄傲吧?我相信她对中国文化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中法相隔万里,即使是会讲外语、擅长用网络获取资讯的年轻人,想要了解异国文化也是件困难的事。对于斯蒂芬妮这样上了年纪的人,要克服的困难就更多了。她辛苦学习中文书法,身边的亲人朋友却未必懂得欣赏。能把多年来积攒的成果展示给一个中国人看,这是多么难得可贵的机会啊。而且她将要搬家,恐怕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带走,对她来说这也是一次怀旧、梳理记忆的过程,这大概是她不厌其烦地翻出每一样东西的原因之一吧。

尽管斯蒂芬妮为搬家找足了理由,可离开住了三十年的房子,总会有些舍不得吧?这是一幢富有个人特色的房子,将来的房主未必有同样的审美。斯蒂芬妮精心设计的每一处装饰都是她的珍贵回忆,可对新房主来说却是不以为意甚至碍眼的,将来都可能被拆掉。

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是别人故事里不起眼的配角。你最在意的事,对于别人却根本无关紧要。不过反过来想,我们也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眼光。既然是人之常情,那就顺其自然吧。
斯蒂芬妮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孙李野生网络作家。主要写散文随笔和文艺评论,偶尔写小说。Matters越来越冷清,万一走失,可以来我的blog找我:https://www.xianrenlife.com/。
  • Author
  • More
茫茫书海漫游
48 articles

直觉与反思:读奥尔罕·帕穆克的《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谈风说月:孙李随笔集
33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