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世纪》的CBT的视角,用积极话语搭建你的世界

麦子尖
·
·
IPFS
·

当我带着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滤镜去读《创世纪》,我的心灵接收到了一个奥秘的启迪。


1

《创世纪》第一章说:

起初,神创造天地。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你看,这个世界,是神通过说话,带来的。

神笔马良,画下的东西成为真实活物;而神说出的话语,成为真实的世界。

《创世纪》第一章告诉我们,神是一个把思想变成现实的“3D打印”艺术家。且他欣赏自己的作品。经上说:

“神看着是好的”。

“And God saw that it was good”. 

这话呀,这一章说了好几次。

神是自我欣赏的艺术家,还造了人和他一起欣赏。我们理解自然之美,就是理解神的心思。


2

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切开始“not good”了呢?

首先,女人受到蛇的引诱:

蛇说:神岂说这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都不能吃吗?

女人说:园中果树,我们都能吃;唯有“如何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我们不能吃。否则死。

蛇说:你们不一定死。吃了,你们就像神一样,能知道善恶。

女人开始犹豫了,然后她选择了悖逆神,吃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并且交给男人一起吃。

分辨善恶,这里,开始有了“恶”。第一宗恶,就是性羞耻。人们开始无法在公共场合袒露生殖器,这个部位也成为了与阳对应的“阴”部,和公对立的“私”处。

袒露生殖部位,是羞耻。为何是羞耻?因为它是恶的;展现恶,与恶连结,是羞耻的。

插一句不吐不快的话:从民国以来,追求性解放的言语就开始盛行。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以真实身份赤身行走在光明之下,不是吗?这又是为什么呢?假想一个所有人赤裸得进行正常的公共生活的世界,可行吗?如果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就白眉赤眼地宣传性自由、性解放,负责任吗?这是另一个问题,和本文无关。

至此,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从此“恶”侵入了神造的“好”的世界。


3

我们在此暂停。用CBT的眼光来看看这个故事。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三大流派之一。

它的底层逻辑,是认知三角原理:"the links between thoughts and feelings and their impact on motivation and behaviour" (Kennerley 2007, p.10).


不同的思绪,产生不同的感受,指导不同的行为;反之亦然。三者互相作用影响。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出门在外,手机50%电量,积极的人看到还剩一半电量,产生信心和愉快;消极的人看到只剩下一半电量,产生焦虑和担忧。

愉快还是担忧,就是我们用我们自己语言/思绪/念头,构建的属于我们的世界。你构建的世界,do you see that it is good?

CBT讲究和训练人们对待同一个情境不同的理解,看到其他可能的解释路径。用另一种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从而撼动自己过去坚信不疑的负面信念,从而改进我们的情绪和身体状况。

讲到这里,我又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的朋友A,她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女孩子之一,但总是说自己皮肤黑,还驼背。我一直眼瞎,愣是看不出来她哪里驼背,而她的皮肤均匀细腻,偏暗一些也给她独特的美。

如果你留心去了解,你总是会被人们对自己的身材、长相的认知偏差所震惊到。这让我真的确信,每一个人都一定程度地活在自己头脑幻象构建的世界当中。我们每个人看待世界,都有独特的滤镜。

而CBT要矫正一些有毒有害的滤镜。


4

这也让我想到了,网上热门的玄学:“吸引力法则”。你真的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反复念叨它会发生,它就会发生。

呀,这个玄学有了上帝的背书了,不是吗?《创世纪》告诉我们,上帝用美好的言语,创造出一个美好的世界,让美好的话语成真。CBT也告诉我们,我们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每天夸自己美,自己真的会变美。我们扭转自己的大脑频率,保持“积极”调频,用“积极”fm对待生活,我们真的会收获美好。


5

我们对好的事物的犹疑,不信任,其实就是魔鬼的引诱。萨特说,man is condemned to be free。思维自由,是一个human condition。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特质。

正是因为我们生而思想自由,所以“洗脑”成为所有控制欲极强的魔鬼想要操纵人类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自己就会自我怀疑,就会产生恶念和负面念头,还可能会卡在自己矛盾的思绪里。

而魔鬼的引诱,就基于此,其实就是我们“对善的怀疑”,是从我们大脑里面开始出现的犹疑的声音开始的。魔鬼和夏娃的对话,象征了我们的负面状态的诞生,正负状态的对抗,象征了我们的内耗。


相信美好;恶从怀疑开始。

Critical thinking,善恶知识的来源,其实也是不幸的来源。

不幸的是,你我天生就拥有critical thinking。善用它,而不是为它所束,是自我工作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Kennerley, H. 2017. Socratic Method. Oxford: Oxford Cognitive Theraphy Centre.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