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挣钱,我都要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接力访问079 董吗子

小鸟文学
·
·
IPFS
·
我不停地拼命,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喜欢的东西跟这个世界交换些什么吗?

原文刊载于小鸟文学

题图为电影《醉乡民谣》(2013)剧照

叠贵给董吗子介绍“接力访问”到底是什么的时候,大抵是说,这个栏目希望了解“每个人怎么活着”。在聊天之前,有的时候我会问问对方是怎么被介绍进来的。董吗子除了上面这句高度承上的总结,又说了一句非常启下的话:在别人的世界里,或者在朋友们的世界里,我是一个音乐人的角色。因为我会出席一些活动,都是以“做音乐的”这个身份去出席的;而我自己活着的状态,或者观察世界的角度,恰恰又不是音乐。

叠贵是这样给我介绍董吗子的:高中毕业之后开始当大巴车售票员,做过厨师,这些年一直做音乐,是我最喜欢的贵州音乐人,认识多年,一直共勉。又补充,“是个话痨”。

后来我去看董吗子(鉴于大家都叫他“吗子”,下文省略姓氏)的介绍,他还会说自己“贩过牛马”。他写过一首歌,叫《我嘞家》,因为家乡情浓,据说让很多人哭过。他和朋友们做过“贵州乡土民谣工作室”,做过巡演,不过确实如他所说,那都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和吗子聊天就从他“失去音乐创作状态”开始。他说话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不惮于谈论自己的内心,这个很多人都做不到,至少做不到那么直白,因为会觉得肉麻;第二是他遣词造句有一种寓言的感觉。因为直白地罗列事实,词句后面的含义会自己浮现出来。我很爱听他讲话。

吗子是贵州织金人,90 年生,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弟弟也是音乐人。《我嘞家》就是被弟弟唱出名的。后来吗子不做音乐,弟弟或许觉得他不可理喻。“一起做的时候就很不可理喻地无法交流,不做应该也是也一种不可理喻的感觉吧,我无法知道弟弟最根本的看法,也就什么都没有解释。”

吗子没有用过“才华”这两个字,他总说自己写的音乐很烂,有把之前的自我完全推翻重来的意思。这种自我颠覆的冲动和他思考“为何工作、为何活着”有关。从 2015 年到现在,8 年的时间他都用来完成这个命题。据说完成了。


以下是董吗子的口述。为了阅读方便,一些内容在顺序上有所调整。


我最开始做音乐是因为秉持着某种热爱。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或者是你自己内心的想法,都能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这些表达你反复看到,你就会开始质疑。质疑自己的这些表达,这是应该的表达么,我发现自己无法去做一个完全“自我”的创作者。因为当你想写一个民谣的时候,你会发现对身边的生活其实是一无所知的,对人们的状态也是一无所知的,你写出来的歌词有时候都不像你自己,所以就失去了创作状态。但是人们又觉得你是一个音乐人,你又需要创作。

这就得从我的内心说起。我对自己过去的每一个心情和状态都很熟悉。上高中之前,我压根就不知道“活着”是什么。包括读书。我从小到大念书,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念书,也不需要我知道,因此我的成绩不会特别好,老师们都觉得我挺聪明,学什么都能学得好,但是我自己又无法进入一个学习的专注状态。

高考过后我连志愿都没有填,因为我不知道填志愿意味着什么。所有的人都在选大学,但是任何大学我都不知道它们是干嘛的,专业我也不知道是干嘛的。以后我就没有读书了。但是我也不忧伤,我似乎什么都没有感觉到。

没上大学你就得工作吧,世界就是这样推着你走的对吧。我除了织金的县城都没去过别的地方。所以我的叔叔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我叔叔有很多客车,我就给他做售票员。他本来安排我学开车,我也没学会。有一些钱的话,我就会拿来买乐器,因为我从小喜欢音乐,但这都不是促成我做音乐的缘由。后来我开始觉得不太对,每个月我就挣这点钱,每天却这么辛苦,直到有一天,我不太想做这个事情了。

我另外一个叔叔在贩牛马。我又去和他贩牛马。我叔叔们在干啥,我就陪他们干一下,但我似乎也感觉不到叔叔们的状态。我没有学会做牛马生意。后头我就离开了他们的圈子,但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我不知道世界是怎样的。我的命推着我,身边的人知道可以去厨师,那这次我就去了一个学校去学做厨师。但我依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做厨师我的工资稍微高一点,我就给弟弟一些钱作为读书时的生活费。

弟弟很聪慧,他去高中时在县城就接触到了独立音乐,会写自己歌,词曲他都写得好棒,我比不上他;我会弹吉他,也学着写一点歌。那时候弟弟在兰州念大学,他也很勇敢,把我们录的 demo 拿给那些音乐人听。从兰州回来他说要办巡演。我觉得挺好,所以自己画了海报,自己写了歌,又认识了一些音乐人。当时贵州要办迷笛音乐节,我和弟弟去参加了,这时候我感觉到生命的一种快乐了。之前任何事情都是社会推着你去做,你都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你会不会喜欢,但你也不会烦,就每天早上起来做这些事情,但你没有自己的意愿。做音乐认识一些人之后,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去西南巡演,说你来,我们一起。我就跟酒店的厨师长说我要走了。厨师长挺喜欢我,觉得我能帮他,还想把我带去北京。其实在我心中,我也不知道北京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更高级的厨师可以拿更高工资,但那些工资我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反倒是看到那些拿了高工资的厨师,因为去外地,没办法和家人在一起,生活也不是特别愉快,我就不向往那样的生活。所以我就说我要辞职了,不再回来了。

巡演两个月回来,我就没想再做其他事情了。巡演会有一些钱,但还不如一个月上班的工资。但也没差什么,就这样待着。

那时候我认识叠贵了,我和朋友们说,要不要我们也做一个音乐会,把贵州认识的人都拉在一起。结果真的做了,做得还挺好,很多人来看。虽然演出一般,音乐也一般,你不知道别人享受的是音乐创作还是舞台,但还是有人来了。你就觉得这好像是一个事。

董吗子的画

2015 年的时候,我弟弟录了我写的一首歌的视频,叫《我嘞家》,然后贵州很多人都在唱了。我很多年都(为此)崩溃。因为这只是我一个时期的表达,即便它现在还符合人们的内心,但我的内心早就不是那样的人。而有的人会因为这个歌过来跟你说很多话。我不喜欢这种状态。

写这首歌的时候我还在做厨师,下班很晚,半夜一两点,然后七八点就要起来。但一两点我还在写这首歌,真是热爱。也因为我弟弟唱了,这首歌才被知道。现在我弟弟在音乐公司上班,他比我小两岁,我们关系不错。

我和兄弟姐妹关系都不错,虽然姐姐们不能理解我。现在我打电话给我妈妈,说我以前性格不对,我妈妈说你还知道,我说我一直都知道,只有到现在才承认,以前我不在乎,我不需要任何人评价。现在我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是要交流的。然后我妈妈就笑了。其实她不知道,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性格不对”,我只是说给她听的。

他们觉得我“性格不对”“无法交流”,是因为他们试图让我去工作赚钱,我拒绝和他们聊这些问题。我姐姐是科学家,生物医学的博士后。她问我,我这样不工作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我说我有哲学依据。她就说你还是写歌,你不是搞哲学的人。我说我没有搞哲学,只是在开玩笑。不过他们即便不理解我,也对我很好。

我现在了解了社会的逻辑,既不会让社会压抑到我的内心,也能理解了社会的一个结构,所以我会(那样)告诉我妈妈,只是为了让我妈妈安心。而我会更轻松。

我后来知道,原来社会上的人需要以某个逻辑去和他们相处,包括你的亲人。你得拥有这一套逻辑,但是当你进入自己的作品和内在世界的时候,你会非常清楚知道,这就是你自己的逻辑,是你从诸多习惯逻辑中筛选出来的结果,是你想要的表达。


就这几年,我反复坐在人群中,但没有办法和他们交流,因为大家关心的事情不一样。以前总是很尴尬的,别人带我去吃个饭,他说,你是个歌手,小董,你助个兴。回来我就会很生气,我说助什么兴!我就会很生气。后来我就跟朋友说,我再也不会陪你去玩了。

到后来我就明白了,原来他和你是朋友,他以为他和你是朋友,他带你去参加他的朋友的聚会,然后你也以为你和他是朋友,然后你就去了,结果你发现似乎是一个圈套,但是你又在圈套里面要全身而退,所以你就变成这样了。后来我就很聪明了,我就不再去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别人一开口,我大概就知道今天他们要聊挣钱的事情,而我并不是他们的生意伙伴,明显这事跟我没关系。我就得走了。

(虽然我不做音乐了)这种事情总会有的。比如有人会找你演出,你会遇到人家介绍你是歌手,别人会说小董我们加一个微信,我就认识了莫名其妙的人。毕竟我总会有一些演出、一些音乐制作这样的活来供给我的一部分生活。

最近 8 年简直太困惑了,像独自一人走在黑夜里一样。我几乎走到了自己内心最绷紧的那根琴弦上了,因为我不仅不满意自己的作品,也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觉得幸福开心的地方。我找不到我活着的必要,但我并没有低落。

以前我一直在有很多好朋友的状态下活着,朋友们后来去了成都,我才发现友情只是一直充满着我的内心,我忘记了自己,然后我就试着去找一个存在的感觉,我发现这个世界没有哪一个地方是可以让我存在的,所以我对我的另外一个朋友说,我说你知道吗?我在这个世界找不到一个地方可以让我觉得不孤独。

我不喜欢待在成都。我去过,又回来了。和另一些朋友待在一起。

在那一段时间我是很崩溃的,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除了最亲近的人,最亲近的朋友,他们能理解我,会一起吃饭。虽然我们在一起很开心,但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很紧缩的状态。很惨。要三五年。

走出来是这样的。后来我读书了。你知道吗,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以前我还批评过一个朋友,说他在上面讲课的样子很虚弱,他都被我批评哭了。但人家是博士啊,将来是大学教授啊,我们现在依旧是好兄弟,将来也是。他争辩说我读了几万本书,你一本都没读过。我就觉得好像我是站不住脚。我不服气。

我就找书来读,一读发现读不懂。我学弹古琴,老师给了我一本书,叫《中国美学史大纲》,他说你要看这个。我们乐队的吉他手就说,这个书,序论你都要读一个星期。但我也不行。

我就又去买《如何阅读一本书》。发现对我也没有什么帮助。后来我发现我的问题是记不住。我就说不行,我得研究一下怎么记住一本书,然后又抛锚了。这时候,突然脑子里面产生了一个问题,一个最致命的问题。我说,记忆到底是什么?

我在追问记忆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我就崩溃了。因为我也试着和朋友们探讨,记忆到底存储在哪里,他为什么到了我们的脑子里。因为我的问题,他们也崩溃了。那是 2016 年到 2018 年。我们住在花溪夜郎谷……后来,我发现一切都和我的大脑状态有关,我就不再使用记忆这个该你那,而是换成了信息和图像,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在记住这一切?我试图去寻找主体。

(这一段吗子探讨了他对记忆和意志的探索、分类和认知。出于相关性和篇幅起见,在此略过)我就会发现,好像我们的世界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交织出的生命状态,比如,一个人明明想要对自己的母亲好,却忍不住被自己的自尊激怒,又伤害了自己的母亲。

人类就是这么纠结。当我发现这个状态以后,我就能理解他们了。

我不工作,钱有时候会(是问题)。我只能这样说,别人问我,你怎么活过来的,我说我扛。

我做音乐挣了一些钱,但是我母亲会担忧,我母亲说你得买个房子,我父亲也说你得买个房子,我挣了一些钱,十几万块钱,只够交个首付。不知道是我的父亲带着我,还是我带着我的父亲,就这样在整个贵阳市穿梭,我甚至都不知道我要不要这个东西,就像最开始的那种生命状态一样,我就去买房子,然后买了一个房子以后,只能去贷款。我也不知道贷款是什么,也看不来那么多的条约,我就签字。对,人家问我有没有工作,我也没有工作,人家不知道怎么给我做了贷款,做完以后,也就意味着我得还钱了。甚至到现在我都没有收那个房子,因为我现在还没用上它。

我为了让自己很安逸地活着,我还留了好几万块钱,够我还一两年的房贷,但时间过去之后,你会觉得,天,银行追着你还贷怎么办?然后我就试图在没有钱的时候,去找一个工作做一做,做了一个月,我拿了几千块钱,又回来了。

我就发现这一系列确实是买房子带给我的,也是贷款带给我的。但我不想这样思考问题。因为每当早上起来,我就在想怎么去还债,又在想去哪里找工作,会完全失去自己。一天早上起来我就对自己狠狠地吼了一大声,我说不要让我变成一个穷鬼,不要让我思考这些问题。

结果第二天我又思考了。

我不停地这样思考,不停地吼,直到我把房子或我欠钱对我的影响从我的意识里面赶走了。我拒绝思考这个,不是我拒绝挣钱,我就知道我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但是我也知道我不能失信。那么我就重新再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会还你的,但是我要做我的事情,我一定要做我的事情。

我认为哪怕是挣钱,我都要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不停地拼命,难道我就没有一点点喜欢的东西可以跟这个世界交换一些什么吗?后来好像还真有人找我做音乐,并且对你的要求也没有那么糟糕,既不绑架你的意志,不绑架你的人生,我发现时代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年轻人火起来了。至少养活我没问题(我还想养活我的朋友,让他就只用写毛笔字就得了。哪怕他不写也行;总之,做不来很多事情就不要做嘛)。

我不会再担心我做出来的音乐好或者是不好,因为这对于我来说不太重要了。我理解到很多东西的反应模式以后,我靠这些理解去支持我的创作。

我开始知道我该怎么去创作了。就是像一个英雄一样。如果我写作、写歌,如果说精神负担给人们制造了一种奴性,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追赶这些洪水猛兽,看看我的作品能不能让人们去驱赶掉这些洪水猛兽。所以我选择表达一种勇气和一种决心。

叠贵说跟我聊天会有信心,是因为我选择了表达一种勇气,因为我知道可以和一切困惑战斗的唯一力量,就是勇气。我能以这种勇气作为开始,来进行我的创作,无论创作出的东西好或者不好,我在做我自己,非常喜欢地去做好它。

这就是我这几年的完整历程。


Q:你最近觉得什么东西比较有意思?

A:我们所有的人都被一个东西拴住,也就是“如何去挣钱”,然后你会发现那些没有被拴住的人,往往会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音乐和美术或者是一些跟利益毫无相关的事情,又是自己内心最喜欢的事情,我认为这样的事情是有的。哪怕一个人只喜欢陪着妈妈,也是可以的啊。

Q:你最近想解决什么问题?

A:我重新进入了创作状态,是因为我解决了影响我进入创作状态的实际问题,但其实我(的创作能力)并没有得以提升,只是说我更勇敢了。所以我想解决的问题,是尽快进入一个创作模式,进入音乐写作的状态,我一直在努力重新调整它。

就在昨天,我以前的吉他手来找我,他帮我解决了我创作的思路问题。

Q:你想邀请什么人来接力?

A:贺子珂。我们是朋友,她是我感觉到活得很平常,却又奇妙的人。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安卓手机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 APK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或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小鸟文学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 Author
  • More

如果不在老家开这个书店,我的生活没法继续|接力访问088 Luly

生活这事不可规划,但你的内在需要会牵引它的走向|接力访问089 蔡所

一个在小区里摆公共借阅书摊的人|接力访问087 廖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