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的偶然性?——「社會建構論」雜說(四)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當然,這套假想的物理學是否真的可能——或者,一套不依賴「夸克」這觀念的「物理學」是否可能具一樣強的解釋力,這就不是我們哲學人可以插嘴的議題了。但無論如何,這個社會建構論的立場都十分有趣,值得仔細玩味。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Yu Hui 難度:★★★☆☆

「社會建構論」雜說(一):社會建構論有何吸引?

「社會建構論」雜說(二):社會建構論的先決條件和六種形態

「社會建構論」雜說(三):對象、觀念與升格詞彙

I.

  在另外一些文章,我介紹了 Ian Hacking 對社會建構論的吸引之處的分析[link(一)]。簡而言之,Hacking 認為,很多時候,哲學家、理論家,甚至社運人士都嘗試在社會建構論中找尋資源,甚或投入到社會建構論的討論之中,其實是在這理論中看到「解放」的可能。透過動搖不同領域或議題中的本質主義和自然主義,社會建構論可以為我們打開不同的可能性。

  雖然社會建構論有這種非一般的吸引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受落。不少哲學家,就算不至於反對社會建構論,都對之有所保留。Hacking 在他的《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What?》中題出了三個重要的「爭論點」(staking points),用以解釋反對社會建構論的哲學家們的疑慮,而這三個爭論點都與由社會建構論所引申的立場有關。它們分別是「偶然性」(contingency)、「形上學的唯名論」(metaphysical nominalism)與「穩定性」(stability)。這篇文章會集中討論「偶然性」。

II.

  社會建構論的其中一個吸引之處,在於它能帶來解放的可能,指出一些我們以為自然而然地如此的事物,或是一些我們不曾質疑過的觀念和傳統,其實只是歷史或社會的偶然產物 [link(一)]。如果歷史或社會的發展軌跡不同,這些觀念和傳統或許就會不一樣。於是,我們可以說,由社會建構論引伸出來、對事物的偶然性的指認,是社會建構論的一個重要成素。「(社會)偶然性」可說是(在某些領域中)帶來解放的鎖匙。[註1]

  但是,若果我們將社會建構論和偶然性套用到自然科學呢?我們可否說某些自然規律或某個元素是「社會建構物」呢?Hacking 在書中提到 Andrew Pickering 的著作《Constructing Quarks》。單看書名,這似乎是主張夸克並非自然物,而是社會建構的。如果我們把這個立場推而廣之,可以設想出一個把社會建構論應用在自然科學的立場:

自然科學研究的對象,諸如「夸克」、「電子」、「力」等,都不是本身就在自然世界中存在的東西,而是社會建構物。

套用上述引文的解釋,我們可以說,這個立場主張自然科學研究的東西被非真的存在於自然世界,而只是社會建構的偶然產物。這個立場的理論後果,就是動搖了自然科學的客觀性。Hacking 在書中就提到 Richard Dawkins 的說話:「no one is 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at 30,000 feet」,就是對這種極端立場的質疑。Dawkins 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如果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都只是社會建構物,而自然科學因此失卻了它的客觀性,我們就很難解釋為何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包括那架能把社會建構論者載上三萬尺高空的飛機——如此系統地可靠。

III.

  但是,Hacking 馬上利用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過的區分指出,很多社會建構論者的目的並非證明諸如夸克這「個體」(object)是社會建構的,而是指「夸克」這個概念是社會建構之物。這裏,我們可以馬上質疑:指出一個觀念是社會建構物本身,似乎並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工作 —— 觀念作為人思考的工具,當然是由人共同建構而成。我們可以設想,在人類未組成社會,甚至根本還未在世界上出現之時候,石頭就已經存在;但石頭在這時空存在,並不代表「石頭」這個觀念存在。我們需要等待人類社會的形成,以及語言的誕生等條件都付合,才能建構出「石頭」的觀念。在這個意思下,不單止是「夸克」和「石頭」,而是所有「觀念」都是社會建構物。因此,提出「『夸克』(這觀念)是社會建構的觀念」本身似乎意義不大 [註2]。

IV.

  然而,「夸克」觀念的社會建構論者仍然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講法。他們除了指出「夸克」作為一個觀念必然是社會建構物外,更重要是他們提出了「夸克」觀念的歷史生成條件。

  在這個意義下,接受「『夸克』觀念的社會建構論」就不必然要同時主張「關於夸克的科學研究沒有客觀性」或「夸克並不是自然世界的存在物」。根據 Hacking 的解釋,Pickering 在書中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指出「夸克」觀念之所以誕生,其實是歷史偶然的結果。他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講法,說提出「夸克」觀念的物理學家 Murray Gell-Mann 當年如果研究經費不足,又或者他沒有選擇鑽研物理學,而是去研究美洲豹,那麼很有可能我們現在的物理學就沒有「夸克」的觀念。如果沒有「夸克」這個觀念,那麼建基於「夸克」的新物理學理論就很有可能不會出現,舊的物理學便不會兵敗如山倒,而是繼續被完善,最終成為另一個解釋力不相伯仲的理論。

Hacking 指出,這個立場的重點不是在於質疑既有的自然科學的客觀性,而是指出發展出某一特定科學系統的偶然成分,從而指出可能存在其他科學系統。而由於它們的基本觀念和假設不同,不同的科學系統不能直接互相比較,但又為我們描繪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觀。「夸克」這些「個體」可能存在於物理世界中,但卻沒有進入這些同樣強或同樣真的物理理論之中。

  當然,這套假想的物理學是否真的可能——或者,一套不依賴「夸克」這觀念的「物理學」是否可能具一樣強的解釋力,這就不是我們哲學人可以插嘴的議題了。但無論如何,這個社會建構論的立場都十分有趣,值得仔細玩味。


註1:這裡我們要留意,Hacking 使用「偶然性」這概念時,預設了「自然就是必然的」,而如果某物 X 是自然的,則 X 是必然的,因此 X 不可(能)改變。要挑戰這種想法,我們可以論證就算 X 是自然的,亦不等於它是必然的。但 Hacking 認為社會建構論的挑戰方式不同,論者通常會指出 X 根本不是自然的。按這套路,這篇文章使用「偶然性」時,亦會姑且假設「自然就是必然的」想法。

註2:我認為, Sally Haslanger 對「強義實用社會建構」(strong pragmatic construction) 與「弱義實用社會建構」(weak pragmatic construction)的區分很能夠闡清這問題,但這並非本文主題,我們就留待本系列往後的文章再作解釋。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Author
  • More

驀然回首,在幻想中相見

六合彩金多寶襲來,你知道自己不會中頭獎嗎?

《哲學未來書》預覽篇章:文化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