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 2020-MBTI,你的職業性格是什麼?:發現自己的優勢,規劃最適生涯(What's Your Type of Career?)

Ruby
·
·
IPFS
·

「MBTI,你的職業性格是什麼?:發現自己的優勢,規劃最適生涯」,這本書的標題很快就引起了我的興趣。三年前從德國回來,原本想說也只是一個短暫在台灣的停留,殊不知意外地留在台灣。我很少會因為人際關係所感到心煩,但是我會因為人生找不到確切想做的事覺得憂鬱或是絕望。曾經念德文是我一個逃避外界紛擾的絕佳選擇,不敢說自己多有語言天份,畢竟我德文字母還是用英文發音念、R的發音永遠不像德國人這麼道地、德英交雜言談時,還被德國朋友問我現在在說德文還是英文?即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慕尼黑這個城市、很喜歡這門語文。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發現其實我太侷限自己的發展,因此做了改變,開始陸續嘗試其他東西。時間很公平,不論你富有、貧窮,你都買不到時間,每個人一天也就是只有24小時。「有捨才有得」,很簡單的道理,但是學會放下曾經是自己視為唯一的夢想很難。這兩三年來,我開始適時地,在某些時刻把學習德文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別的事物、也開始關注很多不同領域的面向。

這本書有點像是心理測驗的做法,書中會要你用 不同的選項,而非因為你的經歷或是外界眼光認為「你應該要這麼做」來做選擇。這點倒是對我不是一件難事,因為我從小到大就不是活在別人的評論或是角度在過生活。聽說很多人很欽佩我這種不畏懼他人眼光,做自己的個性?我也真不知該哭還該笑XD

書中由性格X職業類型,導出4組性格偏好 >16種人格類型 >8種職業性格,區分的非常仔細!

4組性格區分如下:

* E(外向)、I(內向)/S(實感)、N(直覺)

* T(理性)、F(感性)/J(系統)、P(彈性)

         16組人格類型如下,當然我們很難完全絕對符合其中一種,因此我自己的做法是選了兩組來參考。

* 感性反應型(ESFP)、邏輯反應型(ESTP)/感性探索型(ENFP)、邏輯探索型(ENTP)

*  務實果斷型(ESTJ)、洞察果斷型(ENTJ)/務實貢獻型(ESFJ)、洞察貢獻型(ENFJ)

* 感性縝密型(ISFJ)、邏輯縝密型(ISTJ)/感性願景型(INFJ)、邏輯願景型(INTJ)

* 務實分析型(ISTP)、洞察分析型(INTP)/務實關顧型(ISFP)、洞察關顧型(INFP)

         透過本書的測驗,很有趣的是我居然是屬於I (內向),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內向,我對自己的認知也不是這樣,不過這測驗有趣的地方在於:4組性格組合起來後,居然80%以上符合我。為了避免自己有盲點,特地找了最了解我的人來驗證,果然也是如此。以前陸續看很多關於工作、職涯的書,不過沒有像這本這麼有系統區分。看完這本書做完筆記後,爾後要培養新技能或是另謀他就,就可以參考自己的性格X職業類型來做篩選,也能知道一樣的時間下,該專注在哪個部分,可以更快達到自我期許或是目標。

我的性格X職業類型有兩類ISTJ (邏輯縝密型)& ISTP (務實分析型)。根據這兩類型的描述,我對應到我現有工作的任務上,大約也是有70-80%符合。也就驗證了至少我目前的工作內容&環境有70-80%是符合我的性格。話雖如此,工作任務中一定還是會有不可避免是你討厭或不這麼擅長的部份。

1)     ISTJ (邏輯縝密型): 以下就重點條列式說明此特徵

* 組織人、物力完成工作

* 系統化完成任務

* 關注過去可行的案例以指引當前計畫

* 開始行動前先制定計畫

* 追求精確度

* 採用經過檢驗證實為正確的方法

* 批判性思考

* 決策

* 獨立思考

* 重視工作能力&效力

* 不需處理人際事宜

2)     ISTP (務實分析型): 以下就重點條列式說明此特徵

* 設定自己的工作節奏&秩序

* 有透徹思考問題的時間&空間

* 避開例行公事的工作任務&環境

* 用開放&靈活的方式收集訊息

* 處理以往不同的問題&狀況

* 追求自我設定的高標準

* 工作中不需要自我推銷來獲得他人的認可

* 避免辦公室政治

* 遠離職場的人際關係互動

* 自己監管自己的工作

* 面對危機做出及時的反應,無懼冒險

* 積極主動

以上就針對我需要再深入培養的點來探討。我工作中很常需要和各單位溝通、協商,案子若是可以讓重要的「利害關係人」滿意或認可,也會進行得比較順利。不過「處理人際事宜」這點卻是我避之唯恐不及,最常想到的野蠻做法就是:雙方去打一架,勝利的人就是老大。但是活在一個文明的社會,顯然是不太可能會有此狀況發生,因此培養此技能對我來說就非常重要。

書中也有提到針對不同性格而給出不同的建議,像是「與他人建立連結並營造和諧的氣氛」。可行的做法:

1)     使用一些情緒流露的表達方式

2)     在表達異議或負面觀點之前,先讓對方知道你有注意聆聽&試圖理解對方的看法,且給予正面回應,克制想批評的衝動

3)     培養自己寒暄&閒聊的能力

看完此書後,不僅能確認自己擅長之處,也能更了解自己應該改善哪方面。很明顯的是我需要多與他人互動,增加軟技能。在工作場合中,我太常只關注於公事或是自己的事情,有時候走路時也在想事情,導致給人的印象過於嚴肅。雖然有注意到這點,但是要短時間改變還真的是很難。不過這種軟技能的培養倒是可以放入下個年度2021的計畫中。

        最後,若對本書有興趣想要閱讀,也歡迎來閱讀,悅容選購!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ubyKommt Zeit, kommt Rat. 透過文字的書寫,表達&紀錄當下的生活!
  • Author
  • More

Feb. 2021-近期聽的Podcast分享

Jan.2021-你還在等什麼?

Jan. 2021- Speed Interview/Meet.jo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