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蛋白質結構」獲諾貝爾獎:巨大突破重塑醫療與科技未來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
·
IPFS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預測蛋白質結構」研究,這項突破不僅大幅縮短解密蛋白質結構的時間,還開創了設計蛋白質的新時代,未來不僅有助於醫藥產業,也將帶來環境保護和其他科學領域的創新可能。

此篇報導為與工商時報合作,並刊載於〈科學家新視野專欄-「預測蛋白質結構」獲諾貝爾獎:巨大突破重塑醫療與科技未來 〉。

文/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思捷優達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曾宇鳳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預測蛋白質結構」研究,這項突破不僅大幅縮短解密蛋白質結構的時間,還開創了設計蛋白質的新時代,未來不僅有助於醫藥產業,也將帶來環境保護和其他科學領域的創新可能。

蛋白質是人體的基本元件,由一系列更小的分子所組成,了解蛋白質的三維立體結構,是深入理解人體生理運作的關鍵。 截至幾年前,雖然科學家們已知上億筆組成蛋白質的序列,卻僅能得知少量的蛋白質立體結構(約二十萬筆),因為測量蛋白質結構的傳統實驗方法耗時且昂貴,再加上確認每一個蛋白質的立體形狀,往往需要將近十年的時間。這造成設計與了解蛋白質功能,以及藥物與疫苗等領域的極大挑戰。

人工智慧公司「Google DeepMind」的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和瓊珀(John M. Jumper)領導的團隊,發明了預測蛋白質結構的程式「AlphaFold」,運用人工智慧在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比賽中展現出驚人能力,突破過去科學家僅能依賴特定計算方法才能精確預測某一種蛋白質結構的限制,可迅速利用蛋白質序列預測出幾億筆蛋白質立體結構,比起先前數十年才能得知幾十萬個蛋白質結構,節省大量時間。雖然預測結果仍須微調,但也已非常接近真實結構,是科學界的一大進展,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蛋白質如何在體內運作,也是哈薩比斯和瓊珀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主因。

另一半的諾貝爾化學獎由華盛頓大學的貝克(David Baker)教授獨得。貝克三十多年來帶領的團隊是蛋白質結構研究的先驅,不斷翻新多項預測蛋白質結構的工具,其中最為知名的是RoseTTAfold,讓科學家們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從蛋白質序列預測三維結構,徹底改變我們對生命科學的認知。貝克的團隊更進一步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能夠反向從蛋白質的三維結構,推估組成的序列,這一技術讓科學家不僅能預測蛋白質結構、從結構得知蛋白質的組成,還可設計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質,以及創造出具有全新功能的蛋白質,開啟全新的科學應用,涵蓋抗體藥物、開發疫苗、環境保護及材料科學等領域。

我們的團隊在二十多年來與結構計算領域一同成長,並運用人工智慧技術致力於新藥開發,台大衍生的新創公司思捷優達就是其中的成果之一。思捷優達透過AI開發新藥且成功進入臨床試驗,結合學術界、醫界與產業界的資源,快速推動治療多重系統退化症的候選新藥。短短一兩年內,該新藥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鼓勵與支持藥廠研發治療罕見疾病的「孤兒藥」資格,完成臨床一期試驗,並進入多國、多個試驗中心的第二期臨床試驗。這顯示運用AI計算技術能大幅縮短傳統需要大量時間與經費的研發過程,讓台灣在全球生技產業的競賽中擁有更多機會,並更快為病患帶來治療的希望。


SMC是獨立的科學新聞室,也是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我們在乎公眾如何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也在乎新聞中的科學有無充分的證據。當科學研究成為新聞頭條,我們協助記者找到合適的科學家接受採訪,同時協助科學家說明科學研究的證據。

身為全球SMC網絡的一員,我們遵守國際章程,以多元資金維持組織運作,編輯台決策不受資助者影響。我們不畏科學爭議,站在科學與新聞的第一線,成為科學家與記者的夥伴,共同傳遞以證據為基礎的資訊。

邀請你成為SMC的力量,與我們一起改善台灣的科學溝通方式與科學閱聽環境,撐出更多公共討論的空間。

如果你認同我們的工作,歡迎捐款支持我們。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我們是亞洲唯一的科學媒體中心,世界上第6個正在改變科學報導困境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講究有科學證據的資訊,建立記者、科學家還有民眾之間的連結,一起用科學,創造對話,以及自由民主的資訊環境。 來這裡找我們:https://linktr.ee/smctaiwan
  • Author
  • More

「研究分析全球暖化下兩棲類面臨過熱的風險」專家意見

「親代照顧可以增加後代抵抗高溫的能力」專家意見

「Cell期刊的HKU5-CoV-2病毒最新研究」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