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人的價值和解放
每一次的技術變革都是建構新的社會形態、重塑人類文明意識的契機。
每一次時代的變革也都是一場價值觀的變革,人們追求的東西、衡量意義的標尺會改變。
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
——《資本論》
現在我們看到、感受到,包括AI和區塊鏈在內的一系列數位技術,正在拉開新的變革的序幕,我們看到了新的社會形態的可能性。
這種新的形態是不是馬克思所展望的「共產主義」呢?
備註:文中的共產主義并不是一些人頭腦里的中國特色共產/社會主義,其它共產國也不是;馬克思所展望的「共產主義」尚未在哪個國家顯現。
共產主義是不是「去中心化的個人解放」?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共產黨宣言》
共產主義的目的是人的自由/解放,即「每個人的自由發展」。
獨立的「每個人」的解放是「人類」解放的前提。
共產主義與其說是建立一種新的統治方式,不如說是要讓每個人從被統治的狀態中解放出來,要解除國家、家族、階級等一切舊有的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說得更加明確:「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即各種關係回歸於人自身。只有當現實的個人把抽象的公民復歸於自身,並且作為個人,在自己的經驗生活、自己的個體勞動、自己的個體關係中間,成為類存在物的時候,只有當人認識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會力量,並把這種力量組織起來因而不再把社會力量以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離的時候,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
現實情況: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共產主義也不是空中樓閣,它需要生產力發展到某個階段才可能實現,具體而言,要求達到「物質極大豐富」的程度。
共產主義要求物質極大豐富。
人們吃穿溫飽的基本需求正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被逐步滿足,特別是AI技術越來越多地把人們從生產生存必需品的勞累中解放出來。(近期中國大陸很多城市在試行出租車的無人駕駛,代號《蘿蔔快跑》;車資相較傳統出租車便宜很多。
在數位世界中「行動」
漢娜·阿倫特拓展了馬克思的思想,把在馬克思那裡籠而統之的“勞動”,細分為
勞動(labor)、工作(work)和行動(action)這三種積極的、能動的生活方式。
「勞動」指那些必需的事務,即滿足生命的物質所需的各種辛苦活動。這些活動是永無止境的,今天吃飽了明天還要吃東西,溫飽的需求永遠不會被滿足。
正因為勞動的無休無止的循環特徵,以至於人們很容易被勞動動物的邏輯所綁架,無法跳出來去追求更高的意義。(不要被動物性(牛馬)無休無止的循環勞動邏輯綁架,記得去追求人更高的意義)
我們會遇到什麽,取決于我們給自己和世界定下的「相處模式」
「工作」的目標不是滿足生命肉體溫飽所需,而是要超越有限的個體生命。換言之,「工作」的目標是創造世界,為外在的世界留下些屬於自己的東西。馬克思所強調的“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不是由“勞動”,而是由“工作”達成的。
而「行動」則是指人的集體生活。作為物質實體的《蒙拉麗莎》本身沒有價值,只有被其他人看到的《蒙娜麗莎》才有價值。人類的創造,只有進入到公共領域之中,被無數不同的個體見證、評論和記錄的時候,它的意義才能得到充實。
人們社交、抱團、競爭,記錄和評論他人的事蹟,這些活動使得人類所創造的世界變得富有意義。
探索人的自由/解放后的「好的生活」
一个人旅行不寂寞嗎?經常有人這樣問我
一個人旅行的時候,不僅會擁有最完整的自己,還能在短暫的人生里,盡可能多地擁有相遇。和活著的人相遇,也和死去的人相遇。
我們會遇到什麽,取決于我們給自己和世界定下的「相處模式」
如果有這個模式,它應該是一輛開得不那麼快的火車,讓人記得那些陰郁又翠綠的山間,難忘大雨滂沱的海面,即使在陽光并不明媚的日子,也不會有人在意終點,因為沿途有那麼多的風景和相遇。
相遇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道路可以走,知道世界廣闊不在于無邊無際,而在于無處不可包容;才知道你想要自由,而其實自由是什麽都不要,人生隨性最好。
午後,我在海邊想了又想,還是暗自咬牙,決定要繼續做一個更真誠、努力 ,活得比以前更加用力,也活得比以前更加不討好的人。知道了自律和克制的好,是最終能夠讓內心歸于從容的唯一航標。
沒有誰能過好這一生,可誰規定非要過好這一生呢?
我會用自由換取自由,也會用愛換取愛,會用靈動換一把手槍,再用希望換一把野草。只要每一個夏天,還能再來看看海。
我知道什麽是自由。自由也許是,我不想擁有海,我想要變成海。
夏日,走過山間,去過海邊。在我們的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內容參考:
Play to Action-論數位時代人的解放 — 胡翌霖
《縱身入山海》— 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