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十個拆彈的少年》的反思

Michael Collins
·
·
IPFS
·
英文戲名《Land of Mine》十分有意思,究竟自己的內心是充滿地雷的禁地,還是自由開放、屬於自己的樂土?

(本文章於2017年2月刊登於香港《晴報》,並作適量內容修訂。)

美好的丹麥國度,經過二次大次戰火的洗禮,德軍竟然埋下了約220萬枚地雷;千多名德國青少年,隨着二次大戰結束而成了戰俘,卻要清理成年人因仇恨埋下的地雷。14位年輕的德國戰俘被送到丹麥的一個沙灘,在一名丹麥軍官的看管下,三個月內處理沙灘所埋下的約45.000枚地雷。這是丹麥電影 《十個拆彈的少年》的背景。戲中有兩幕令我感動的場景:當沙灘的地雷掃走後,少年人和軍官在沙灘上自由暢快地踢足球,但軍官的狗卻意外地被地雷炸死,互信關係即時破裂,全部人再次陷入忍慌與不安之中;一名拆彈少年拿起父親所送的十字架,與軍官分享他的信仰,以愛和寬恕化解仇恨,相信軍官的承諾,終有一天任務完成便可以回家。

臨床心理學家每天接觸的受助人,他們的內心埋下了種種「地雷」,例如「無人爱我」、「無人可信靠」、「世界是不安全」等;生活上的瑣碎事足以引爆這些埋下多年的地雷。當人內心的「地雷」透過治療而清除掉,傷痛得着醫治,人便能再次得着自由,像戲中四位倖存的少年人,終於回到了家。英文戲名《Land of Mine》十分有意思,究竟自己的內心是充滿地雷的禁地,還是自由開放、屬於自己的樂土?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