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首架盟軍零式戰鬥機(下)【盟軍中的德國佬 Gerhard Neumann(五)】

馬思高
·
(edited)
·
IPFS
·

(本文根據史實及回憶錄,以書面中文創作,輔以香港粵文)

第零章:前言

第一章:初到中國,竟被陳納德要求...

第二章:初來報到的第一份工作

第三章:加入美軍的唯一一個德國人

第四章:修復首架盟軍零式戰鬥機(上)

上一章講到,經過我們的主人公「德國佬」Gerhard 與其拍檔們的努力之下,終於完成對首架盟軍虜獲的完整零式戰鬥機(日軍編號 V-172)的修復,王牌飛行員艾利森(John R. Alison)亦在 Gerhard 的指引下順利操控零式戰鬥機上天,與載著 Gerhard 一伙的 B-25 轟炸機及四架護航的 P-40 戰鬥機,一同向桂林進發。

剛修復完成的 V-172 外觀。

目光轉到桂林機場,由美國王牌飛行員試飛的日軍零式戰鬥機即將降落的消息,傳遍駐防當地的美國大兵耳中,個個爭相在跑道旁等待此歷史時刻的到來 [1]。Gerhard 先行降落後即在跑道旁觀察上空準備降落的 V-172,並向艾利森以旗號提示降落時機。「起落架看來不錯」就在一切看似順利,Gerhard 指引艾利森開始操控 V-172 降落之時,兩人都不知道危機正在來臨。

此前在簡易跑道起飛一刻,由於起飛過程螺旋槳所捲起的碎石卡在右起落架的機械結構上,使在降落時起落架無法鎖定,而由於修復團隊沒有日軍所用的電瓶,因此機上的電子儀器——包括最重要的起落架鎖定提示燈——因缺乏電力而無法運作。以至於起落架未有鎖定之事,不論在飛機上的艾利森,還是在地面觀察的 Gerhard 都無法得知。最終結果就是,V-172 在降落後右起落架突然摺起,右機身狠狠地撞落地面,機身、機翼折斷,飛機燃油撒滿一地。

墜毀後 Gerhard 親自檢查損壞程度。

此刻,Gerhard 可謂無面目見江東父老,自己經手的飛機在眾目睽睽下出事故,正如他自己所言「真想拿腰間配著的手槍把自己給殺了」。 幸好飛機最終沒有引起火災,艾利森亦毫髮無損安全逃生,只是此前的修復努力完全白費了。在旁的陳納德只著 Gerhard 盡快再次修復飛機即可,陳納德對他如此信任就連 Gerhard 自己都未曾想到。

此後的數月,Gerhard 與之前同一伙人再度投入修復 V-172 的工作,這次不單要修復的工部分更多,雨季的來臨亦令修復工作更加麻煩,更嚴重的是在連日冒雨工作的狀態下,Gerhard 病倒了,嚴重的傷寒加黃疸等使他不得不回昆明休養,但在三星期後 Gerhard 就強行出院帶病繼續工作,直至 V-172 重新修復為止。

再次修復後,準備性能測試。

中國完成試飛及性能測試後,按美軍陸航司令部的要求,V-172 須運回美國本土。1943年3月16日,Gerhard 再一次登上 B-25 與 V-172 一同前往行程首站英屬印度卡拉奇(​Karachi),同樣由四架 P-40 戰鬥機護航......原本是這樣的,但在飛越喜馬拉雅山駝峰航線時,一架接一架的 P-40 出現問題而要返航,最終只有 B-25 與 V-172 成功到達目的地。Gerhard 一度擔心沒有護航的 V-172 會被友軍戰機或防空火力誤以為日機來襲而被擊毀,在成功降落卡拉奇的機場後,他才放下心頭大石。

卡拉奇,V-172 要再度被拆解,分件放入木箱才能移放到貨船,Gerhard 就一直在場主理拆解工作,但過程中不乏趣事。在拆解工作的第三日,駐印度的美軍第10航空隊司令 Clayton L Bissell 少將與一位老人家來到拆解的現場,不料這位老人家在環繞 V-172 一圈後,直接爬上仍在拆解階段的 V-172 上,Gerhard 立即制止。老人家向 Gerhard 致歉後,自我介紹名叫阿諾(Arnold)。

當時 Gerhard 見到老人家阿諾衣領上戴有四粒小星,但樣式與日軍軍階中的軍星相似,就以為這老人家是一個喜愛收集戰爭紀念品的人,反正他與 Bissell 少將一同前來,理應沒大問題,就未有多加為意,只輕輕回道幸會。

誰不知,站在 Gerhard 身前的這個阿諾並非等閒之輩,而是美軍陸航的總司令 Henry H. Arnold 上將!Bissell 少將見到 Gerhard 此舉,默默把他拉到一旁道明真相。當刻的 Gerhard 尷尬至極,連忙向阿諾上將道歉,反倒阿諾上將卻被 Gerhard 的舉動而逗樂。原來阿諾上將此前已從陳納德處得知 Gerhard 的背景與功績,今次見面除了想見一見這「聞名的德國佬」以外,還希望 Gerhard 能跟隨 V-172 一同前往美國,詳細向陸航司令部講解其所見所聞及分享經驗。

可惜的是,Gerhard 的美國之旅無法成行 [2],只好留在印度休息,以養好此前冒雨工作當未治癒的身體。相隔數月後,Gerhard 才回到中國戰區,繼續他的機械工程師工作。

此時一項準備已久的計劃亦正逐步展開。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時,Gerhard 的一個荒誕之舉救了整盤計劃......(待續)

[1] 「古賀零式機」的消息,在 V-172 完成修復當刻仍屬「機密」,當時一般美軍大兵對本土美軍高層已有一架零式戰鬥機之事可謂一無所知。

[2] 這是將來章節的伏筆。

[*] 至於這架由 Gerhard 所復修的 V-127 零式戰鬥機,抵達美國後再次發現部分組件損壞,最終由柯蒂斯公司(Curtiss Aircraft)修復及組裝後,先用於以「戰利品」身份巡遊於美國不同城市作兜售戰爭債券的展品,其後先被送到萊特基地(Wright Field)供美國技術情報組測試,再送到位於埃格林基地(Eglin Base)的陸軍試驗場作進一步測試。V-127 零式戰鬥機最後一次出現是於1945年初作為又一場兜售戰爭債券的展品,之後就不知所蹤。

重新漆上日軍飛機外觀的 V-127 零式戰鬥機,正以「戰利品」身份作為兜售戰爭債券的展品。
漆上美軍徽號及編號 EB-2 的 V-127 零式戰鬥機。

後記:

終於,終於,終於寫到我當初被 Gerhard 的故事所吸引到的最大主因,亦來到了資料搜集過程最長的部分了!每一次想到這部分的內容——一個德國人,為美軍服務對抗日本(德國的盟友),最大成就更是為美軍修復第一架虜獲的日軍零式戰鬥機!這種種的特別之處可是引起了我無比的興趣。此等種種挑起了我尋根探索的壞習慣,再來發現他當初到華之前曾在香港且被拘留,才最終使我開始寫《二戰被拘留的在港德國人》系列《盟軍中的德國佬 Gerhard Neumann》系列。對的,我就是這樣的怪誕,只對自己有興趣的事而上心(笑)。

我清楚地知道「首架盟軍的零式戰鬥機」這點,多年來一直都有爭議。有資料指在 Gerhard 之前,中國戰區亦曾經於1941年虜獲並測試過一架不完整的零式戰鬥機,其數據曾分享予美國與蘇聯;亦有資料稱中國戰區的日軍在1942年根本沒有一架零式戰鬥機,因此 AVG 根本不可能打下零式戰鬥機。此等相互矛盾的說話,我會另文述之。

根據史實而做的歷史創作的確令人又愛又恨,正如我一位同樣在做歷史研究的好友所說:歷史文學真的是一段令創作者感到艱苦的旅程。搜集、整理史料的確艱苦,但換個角度去想,對歷史研究愛好者而言,過後所結成的果是最甜美的,種種辛苦屆時都會一掃而空。而這一章,可說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章!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馬思高https://petermasklo.observer
  • Collection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