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亞,使我看見:我們,不同……?

vianne微安
·
·
IPFS
·
肯亞之旅的第五天

今天是肯亞之旅的第五天。

是正式進行這趟旅程主要任務的第一天-清沙蚤。

該怎麼形容今天呢。

白色長裙飄逸在風中,突然掉落至異世界的女孩,開始探索這與自己家鄉截然不同的村莊,用自己的雙腳踏上每條路,希望能用眼睛捕捉一切景物,努力地向遇到的人們對話,時而用共通語言簡單對話,時而用雙手比劃,為能更多了解這個村莊的一切。

第一個『村民』是Jane。

Jane是當地的工作人員,這幾天負責陪伴我們,成為我們在這陌生國度的嚮導。

今天因路程較長,而可以跟Jane有更多的交流。

「在肯亞有多少人可以讀大學?」

『50%』這個數字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

「讀書的學生大多是中產階級出生的嗎?」

『不,大部分的父母會努力讓孩子讀書,家中務農的父母也會盡力地讓孩子上學』

在我以前的想像中,肯亞是較為貧窮的國家,父母可能會因為沒多餘的錢,而希望小孩能立即幫助家裡,不要繼續讀書。
但藉由Jane我才知道,原來這裡的父母明白教育是可以翻轉孩子的未來。

我以為他們會為了生計而放棄讀書,但原來學習的重要性,在我們心裡是一樣的。

後來繼續跟她聊天

「在台灣我們一般是6年的小學,3年國中、3年高中、4年大學,那你們呢。」

『在這裡是讀8年的小學,4年的high school,休息1年後,再讀4年的大學,我自己本身大學就是讀經濟系,現在也有妹妹正在讀大學』

關於學制肯亞跟台灣就真的有蠻大的不同了,不過我想,她的家庭能支撐至少兩位小孩唸書,那我想他們家庭大概也算是富裕的吧。

畢竟不管在肯亞還是台灣,讀書都是挺花錢的。



第二位『村民』是:前來清沙蚤的孩子

黑亮的外觀,因一份稚氣、羞澀,映照出一陣白皙晨光。

使得他們的笑容更加吸引人。

與印象中熱情的形象不同,這裡的孩子更多的是內斂、害羞。

「嗨,你叫什麼名字」問完後,收到的回應是無限笑容。

這就是我們跟這些孩子們最常見的對話。

在對話之外,就是清晰的歌聲、協調的和聲、微微的涼風。

在這裡唯一的不同是語言和外表,除此之外,我們與這些孩子,吹著同樣的風、唱著同樣的歌、有著同樣的笑容。

來自台灣的人們捐贈的鞋子 飄洋過海 為讓這裡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不被沙蚤侵擾


這裡的人們看似不同,但接觸且了解後,發現那些不同,都只是想像出來的包裝罷了。

不論是在肯亞的感受,還是回到台灣進入社會的看見,
自以為是的偏見,總是模糊了大部分的視野,
雖有一部份受人的生理所限制,
但更因為如此,必須更時刻提醒自己,多思考一點,給自己多點時間,將思考延伸出去。


今天過後,繼續探索這獨一無二的『村莊』,繼續拆除那些我自以為的不同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vianne微安背包客x文字創作x攝影 -- 眼見不一定真實 你的以為並非事實 世界總有許多面 『光明終究會驅走黑暗--任何形式的黑暗』 ▼歡迎追蹤 Instagram:@photo_vianniewow 部落格:背包與單眼 https://backpackandcamera.com
  • Author
  • More

台東・都蘭-兩日背包客:旅行蟲Travel bug

台東∙都蘭-兩日背包客:第一天▸富山漁業資源保護中心與台澢號冰店

台東∙都蘭-背包客:第一天▸加路蘭與逐浪咖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