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運動員|抺走標籤覓自我 奧運場上扣殺偏見  李卓耀:了解我哋背後一面

香港紀事
·
(edited)
·
IPFS
·
身上不斷被人加諸標籤,叫年紀輕輕就成為全職運動員、盼藉此追逐「純粹快樂」的李卓耀反思,自己與羽毛球的關係。現時,他形容這項運動為「老闆」,自己則是在「跑數」的員工,而一場場球賽就是擺脫外界標籤的機會,「點解我唔可以趁呢個機會(奧運),去改觀人哋對我嘅睇法呢?」攀上奧運舞台,他覺得已是成功一步。他已放眼下屆奧運,繼續尋找自我、證明自己。
何謂「真正的李卓耀」?他自比「一個問號」:「到𠵱一刻,我都未係完全了解自己係點樣。」

(原文刊載於集誌社)

文|何珮瑚
攝影|Jimmy Tse、陳朗熹

若到網上討論區走一圈,頂著金色寸頭的港隊男單羽毛球手李卓耀,經常被貼上「MK」、「無禮貌」、「懶惰」等標籤。從巴黎回來一周,李卓耀沒有休假,要預備緊湊的比賽。周四(15 日)下午,他從訓練場趕來,換上藍色 oversized 襯衫、戴黑色粗框眼鏡,微笑低聲跟記者打招呼,說過兩日就要飛到日本比賽、月底生日則在韓國打公開賽。這樣的李卓耀,似乎與坊間評價大相逕庭。

三周前,在巴黎奧運揚言要呈現「真正的李卓耀」的球手,會怎樣形容自己、何謂「真正的李卓耀」?他自比「一個問號」:「到𠵱一刻,我都未係完全了解自己,究竟自己係點樣。」

身上不斷被人加諸標籤,叫年紀輕輕就成為全職運動員、盼藉此追逐「純粹快樂」的李卓耀反思,自己與羽毛球的關係。現時,他形容這項運動為「老闆」,自己則是在「跑數」的員工,而一場場球賽就是擺脫外界標籤的機會,「點解我唔可以趁呢個機會(奧運),去改觀人哋對我嘅睇法呢?」攀上奧運舞台,他覺得已是成功一步。他已放眼下屆奧運,繼續尋找自我、證明自己。

反駁楊祖賜「零用錢論」 對迴響感驚訝

巴黎奧運落幕,網絡與大氣電波繼續「刀光劍影」,掀起一場關於運動員待遇的論戰。全職精英運動員底薪僅得 7130 元,港協暨奧委會義務秘書長楊祖賜形容,這薪金是「零用錢」。羽毛球港將李卓耀不諱言,上周一(12日)在電台節目反駁「零用錢論」,指不少運動員犧牲學業,投身這份「工作」,這些年多人為生計轉行,認為要「搞好個system(系統)」、運動員月薪應至少有萬多元月薪,令爭議發酵。

三日後,談起這番言論,李卓耀面露驚喜地說:「真係嚇親,唔會後悔。估唔到有咁多人會有回應、有咁大迴響,我自己都覺得驚訝,驚訝得嚟又有啲開心。」

港協暨奧委會圖片

「我想追求啲黐線啲、癲啲嘅嘢」

香港奧運代表團中,染金毛、穿耳、紋身的李卓耀,看似別樹一幟,別人為他套上「反叛」、「壞孩子」標籤。向來直率的他,漠視標籤,做自己,不平則鳴。「價值觀唔一樣,人哋可能好快好容易滿足,但我追求嘅嘢唔係咁簡單,我想追求啲黐線啲、癲啲嘅嘢。所以我做嘅嘢,一定要好信自己係咁樣。嚟啦!撠咗就撠啦,解決佢啦!」

今次發聲,他解釋是主持人「問到就講」,事前沒多想後果,暫未有高層因此接觸他。「如果你諗後果,有時會有好多顧慮。有啲人會話,記住做嘢一定要諗後果,我只可以講,我承擔到呢個後果、孭到個後果。後果最多係咩?你講吧,就是唔畀我出賽。」

訪問期間,屢次形容自己性格「癲」的李卓耀又說:「有啲人可能會逃避現實……但問題永遠都喺度,只會越積越多,堆到咁上下就會頂唔住。咁不如直面現實,你先知道有咩方法可以克服佢。」

李卓耀:「點解我唔可以趁呢個機會(奧運),去改觀人哋對我嘅睇法呢?」

下周 28 歲生日的李卓耀,當全職羽毛球手已近 12 年。根據體院資料,現時是「精英甲」級運動員的他,月薪約有 3.3 萬元,已不再是「底薪」一群。卓耀強調,香港有很多過得不好的運動員,而自己只是「好彩打到上嚟」,多年來亦熬過不同委屈,包括微薄薪酬、被人「睇唔起」。他深明公眾對運動員的關注,會隨四年一次的奧運增加,於是他把握機會,發聲爭權益,同時希望外界關注如何做好運動員傳承,「要諗下一代接班嘅人。Focus 喺勁嗰啲係正常,但都唔好忽略咗後面嘅人。咁後面啲人,唔通你真係等佢哋好彩咁打上嚟?金牌你都要有啲培養,或者有啲資源都要畀落佢哋道,分配得好啲。」

言論引起全城關注,經理人有否被這匹野馬嚇壞?李卓耀目光投向旁邊的經理人梓厚,二人相視而笑。「做運動員大家長久都知道有呢個問題,差在邊個夠膽講㗎姐……」曾是港隊划艇隊成員的梓厚,約三年前成為李卓耀的經理人。他說,運動員薪酬待遇是個一直未被正視、「無人夠膽講」的問題,而如今社會對運動員有一定關注度、主持人觸及相關範疇,認同李卓耀在此時機為業界發聲,「咁大家都係想為個項目,或者為體育界好嘅時候,我覺得講出一啲唔好的缺點出嚟,make sense、合理嘅,我們又唔係做一啲黐線嘢,我覺得ok嘅。」

在網絡世界中,他就被貼上「脾氣差」、「MK」等標籤。他說:「啲人根本無睇過、無了解過呢個人(我)根本係點」

標籤背後 紋身刻故事與個性

除為運動員爭取更好待遇,李卓耀亦希望透過奧運或不同比賽,改變外界對他的看法。染有一頭金色頭髮、手臂及頸部均有紋身、言談間偶有輕佻語氣的他,初次見面不免令人感到「壞孩子」的感覺。在網絡世界中,他就被貼上「脾氣差」、「MK」、「不知所謂」等標籤。

「我身上好多主觀標籤,啲人根本無睇過、無了解過呢個人(我)根本係點,就已經定義咗我係點樣。」左臂前方紋著「Have Faith In Yourself」,圖案畫了兩面,一面是叫囂、另一面是平靜,是低潮時提醒自己,要保持信念、有自信。左臂後方紋了一句「Patience」(耐性),無論球場上還是日常,他總因好勝而帶急躁,他藉此紋身,提醒自己冷靜、保持耐性。他承認,自己仍在改善,像今屆兩場奧運比賽,依然表現急躁。

奧運前曾心理諮詢、頌缽調節

今屆奧運男單比賽中,李卓耀在第二場比賽中,以局數二比零不敵中華台北周天成。在分組賽止步,他賽後受訪時提到,自己的弱點之一,是緊張時無法打出自己的打法,令人感到衝動、急躁。

多年來,李卓耀被詬病球場上表現急躁,他亦數次在其他訪問中提及正下功夫改善問題,如靜坐、尋求運動心理學家協助、出發巴黎前有嘗試頌缽治療。而談到人生首次出戰奧運比賽,事前在心態上有否刻意下苦功,嘗試與這個老毛病共存,他不假思索答道,「有!」;然後又眯起眼睛、壓低聲線狀似喃喃自語,「我叫自己,唔好,唔好,唔好,唔好咁想贏,唔好諗住贏,記住要冷靜啲,個波打過嚟打過去算啦。」

李卓耀擅長扣殺、球路較急。


首戰奧運 相同對手、不同心情 「原來唔係咁簡單」

「但原來,唔係咁簡單㗎,唔係咁簡單㗎……」言談間夾雜著一兩聲苦笑,以為做好心理建設的李卓耀,踏足拉沙佩勒門體育館的一刻,驚覺奧運並非一條簡單數學方程式,面對一樣的對手、觀眾、裁判、羽毛球,搬到奧運賽場上,竟多出一種無形的壓力。於是,求勝心、希望以成績證明自己的慾望,又再次不受控地在球場上溢瀉。

首戰奧運就此落幕。在這五局比賽中,李卓耀感受到,對手不論思想的厚度、歷練以及心態等,均與自己相距甚遠,未來將會繼續提升相關範疇、備戰下屆奧運。他亦有信心,未來出戰較小規模的比賽,可以用奧運的經歷,提醒自己以平常心應賽。

而作為進攻型球手,李卓耀擅長扣殺、球路較急。除心態問題,他坦言,自己對於防守較無信心,如是者,慣常「谷住攻、掛著殺波」的他,又再予人急躁之感。針對這個問題,他最近開始改善防守、「多板」的策略,盼可在球場上沉著應戰。

今天踏上奧運舞台,他覺得自己做到了,至少令人嘗試了解自己。

「太想證明自己、太想贏」

「我覺得係太想證明自己、太想贏,所以變咗急躁…唔通想輸咩,睇點樣控制姐。而我個平衡點推咗去急躁嗰邊姐, 希望可以掹返過嚟啦。」或許對運動員來說,急躁與求勝心,其實是一體的兩面。「我知道,衝動同有火只係一線之差。」結束奧運之旅後,李卓耀在電台訪問中如是說。

李卓耀知道,大部分人對運動的關注,短暫猶如花期,於是想藉著四年一次的奧運,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是我唯一一個證明誰是李卓耀的機會。」他承認,自己的行徑或導致人貼上標籤,不過另一方面,他會拷問,旁人下定論前,是否已了解自己?

他有感外界看重成績,便選擇不向外自白,想用成績自證。今天踏上奧運舞台,他覺得自己做到了,至少令人嘗試了解自己,「你哋去留意我、去注意我,我已經做到㗎啦。好評、劣評,都係你留意我先出到呢個評價出嚟。」

李卓耀:「我可以做的就係贏,贏你講咩都啱,這是事實。


父親教打波 對羽毛球日久生情

成為全職運動員,李卓耀形容生活就是日復日練習,然後「食飯瞓覺、第二日繼續,跟住就去比賽。」而這種循環,早在他小時候已埋下伏線。

李卓耀四、五歲起,幾乎每日都被任職羽毛球俱樂部教練的父親帶去打波,當時的生活就是「食飯、瞓覺、返學、放學、打波,日日循環,真係誇張㗎、short㗎」。這一種不斷循環的生活,令他對羽毛球日久生情,亦開始展露天份。 中學代表英華書院奪得學界冠軍,13 歲左右入選港隊青訓,16 歲轉為全職運動員。

李卓耀說,從小到大,一直被「睇唔起」,曾有人批評他「懶惰」、「無可能得㗎啦」、「有天份有鬼用咩」。他感到委屈,「(話)我懶背後,當我練波嘅時候,你哋喺唔喺度呢?或者,你哋無練波嗰陣時,我走去練波你又知唔知呢?」

2019年奪公開賽冠軍 「只係一個冠軍,人哋會完全改變」

他一路想證明自己,抵住抨擊,終在 2019 年的香港公開賽(超級500),主場擊敗多名頂級球手,包括石宇奇、安賽龍、印尼「一哥」真庭,摘下生涯首項超級賽冠軍殊榮。一顆新星突然冒起,世界羽聯在網站上以「Hometown Hero」形容這匹黑馬。

李卓耀明顯感受到,教練、關注度、身邊人的意見大有變化,「當你以前一直輸、無人睇起嗰陣,原來只係一個冠軍,人哋會完全改變」;而此後成績下滑,他察覺一切又故態復萌,周遭溫度儼如過山車的變化,讓他切實地體驗到競技世界的現實,「(當時)就會覺得使唔使咁啊。慢慢有個變化、感受到唔同嘅嘢。」

「我可以做的就係贏,贏你講咩都啱,這是事實。」外界的評價與標籤,成為他好勝的催化劑,忽冷忽熱的世界,使他更追求成績,甚至揚言終極目標是要衝擊奧運獎牌、被人銘記於心。正當腦海飄出對成功的想像,李卓耀臉上忽爾出現按捺不住的笑意,幽默開玩笑道:「真係唔好有日畀我攞到奧運冠軍,咁𠵱 600 萬我唔知會攞嚟做咩㗎!」但同時,這些經歷又告訴他,別太在意短暫成敗,「贏到都係開心一日兩日,但第二日咪又係新開始,你根本唔會知道第二日會點。」

李卓耀淡言,跟羽毛球這個最愛的運動,已變成上司與下屬的關係。


由尋找快樂變打份工

轉眼間,與羽毛球牽絆超過二十年,經歷成績起跌,近年攀上高峰。根據世界羽聯網頁,截至今年 8 月 20 日,李卓耀在男子單打世界排名第 18 ,如今已成為港隊男單「一哥」。隨著成績與評價的衝擊,自己的心境亦已轉變。「一開頭(轉全職)我真係想尋找羽毛球純粹嘅快樂,但慢慢有種感覺…係囉…𠵱個係一份工作。」他淡言,跟這個最愛的運動,已變成上司與下屬的關係。

曾經一心以為可以尋找快樂的小伙子,成為全職運動員後,開始面對外界的評價,連串負面評價接踵而至,也叫他反思看待羽毛球的態度。他笑言,曾幾何時,訂立的目標僅是贏得全港羽毛球錦標賽冠軍,亦會因在某個青少年比賽有好成績表現囂張,但旁人的評價、不同比賽叫他漸漸意識世界之大,慢慢以認真工作、「㩒返住自己」的態度打羽毛球。

李卓耀說,是自己選擇羽毛球,即使找不到昔日的純粹快樂,也不會為選擇而後悔。雖然如此,內心卻很矛盾,有時會懷念兒時,「我都想翻返細個㗎,咩都唔使諗,淨係得喊同笑,不知幾好。」

細說之下,李卓耀的紋身、球場上「急躁」表現、標籤等,背後蘊含的故事比外界了解還要多。這一名希望以成績說話的球員,會否希望,外界解讀他時,先多想、多了解,再下判斷?「希望佢地會了解到啦,但係……嗯……希望佢哋可以了解到,我只可以講。要唔理嘅人,就唔會理,要理嘅人就一定會睇」、「所以我哋運動員呢排做咁多訪問,就係想你了解我哋咋嘛,唔好睇到咁表面,了解我哋多啲背後唔同一面。」

若拋開一切評價,今天的李卓耀,是如何看待自己?他思考片刻,說自己並不自信、欠缺安全感……他坦言,其實他也未完全了解自己。這是趟尋找自我、同時證明自己的旅程。他說,正放眼下屆奧運,已認定自己要走的路、要做的事。


集誌社官網
集誌社Facebook
集誌社Podcast
集誌社Instagram
集誌社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香港紀事轉載各平台書寫香港紀事的文章及報導,包括社會時事、社區故事、文化歷史等。目前轉載平台包括「集誌社」和「法庭線」,並已獲授權,名單將繼續更新。
  • Author
  • More

鳥撞生死|搶救直擊 復康猛禽骨裂難飛 關於窗殺,我們可做什麼?

清潔工|調查指轉工難、待遇差 工會倡政府助建就業資訊平台

台灣藍綠攻防|場內肢體衝突 場外 1.5 萬人集會 具爭議三法案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