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政策大转弯 :“工作、留下”的宣传语 与“留子”们刚毕业就遭遇的坚硬现实

歪脑
·
·
IPFS
加拿大是许多年轻人实现海外留学梦的地方。“学习、探索、工作、留下”(Study、Explore、Work、 Stay),一度是加拿大官方对外的宣传口号,也被一众“留子”(留学生)视为一个承诺,让他们憧憬毕业后正式移民到该国。但最近以来,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急转弯,开始祭出各种限制国际学生工作的政策。对广大“留子们”来说,实现“工作、留下”的梦想,正在变得更加困难。

原文刊载于歪脑

文|荷门
原文发布时间|11/15/2024

加拿大是许多年轻人实现海外留学梦的地方。“学习、探索、工作、留下”(Study、Explore、Work、 Stay),一度是加拿大官方对外的宣传口号,也被一众“留子”(留学生)视为一个承诺,让他们憧憬毕业后正式移民到该国。但最近以来,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急转弯,开始祭出各种限制国际学生工作的政策。对广大“留子们”来说,实现“工作、留下”的梦想,正在变得更加困难。

当地时间的10月24日,加拿大政府宣布了2025-2027年度的移民规划,计划首次包括控制临时居民数量——当中包括临时外籍工人、学签及配偶。新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减轻住房、基建和社会服务的压力。总理特鲁多表示,过去几年加拿大因为疫情及各种原因放宽移民政策。但近年移民数字大增,加拿大政府需调整方向,故此决定在未来3年削减移民数字。

而国际学生正站在政策风口上,成为多项移民政策对准的“目标”。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 ,截至2024年9月4日,加拿大总人口接近4170万。其中约270万为临时居民,当中包括访客、学生、短期工作和临时居留证持有者。近两年,加拿大一共发放出36万份学习签证,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35%。

不仅仅是大幅削减外国留学生签证发量。当局也调整了留学生毕业后工作签证的相关政策,主要有4项重大变动:禁止公私合办课程的毕业生获得工签;缩短毕业后工签的批准年限;提高获取毕业后工签的语言门槛;以及限制国际留学生申的配偶申请工签。

目前,加拿大约有100万名国际留学生,是10年前的3倍多,由2015年的35万增加到去年的100多万。根据2022年官方数据,印度留学生占40%(约40万人),中国内地学生排名第二,占12%,香港学生则占2%。

印度学生是近来移民政策变动受影响最严重的族群之一,他们在加拿大东岸、西岸都接连举行示威、游行,表达对新政策的不满,有些示威、游行更演变成冲突。

歪脑近日访问了多位来自印度和中国的留学生。他们放弃了在自己国家安逸的生活,来到加拿大展开“第二人生”,如今面临突如其来的“签证危机”,很多人有随时被驱逐出境的危险。但毕竟是年轻人,很多人抱着对未来的想像,仍然在想尽办法地留下来。

一场“投资失利”的移民?

2024年10月,加拿大东岸,安大略省(Ontario)的大多伦多(Greater Toronto)地区已踏入早晚不足摄氏10度的秋天,有时还会下起滂沱大雨。宾顿市(Brampton)市中心的一片大草地上,自今年夏天以来,就被搭起了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帐篷。一群面临因工签到期、可能被驱逐出境的国际学生,在这里抗议已经几个月了。这场由Naujiawan Support Network(NSN)发起的 “24小时”无间断示威,为的是争取延长国际学生的毕业后工作签证(PGWP,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又称毕业后工签)年期、推出更公平透明的移民路径、为所有国际学生提供5年工签等等。

来自印度北部旁遮普邦(Punjab)的Sarabjit Singh,是这场运动的活跃分子之一,他经常参与NSN的示威活动。Sarabjit出生于旁遮普邦的一个小村庄,父母从事制造业,并拥有数家工厂,Sarabjit顺理成章地在家乡的大学选读了机械工程,毕业后得到了去较远城市工作的机会。“我父亲不太希望我离家太远……那个工作机会与农业相关,也不是我属意工作的领域……(父亲)说如果我要离家工作,倒不如再去远一点,出国留学、发展更好。加上当时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仍然较为宽松,考虑到往后也许能往美国发展,我就选择到加拿大,以读书方式移民。” 他说。

Sarabjit在2020年来到安大略省,先后就读了两个为期一年的研究生文凭(post-graduate diploma),毕业于Algoma University 的工商管理学系及Canada College的供应链管理学系,其后获得3年的毕业后工签,在安省一家工厂内从事与制造业相关的雷射切割工作。

加拿大的联邦快速通道(Express Entry,EE)一直被认为是最快速、费用最便宜的移民通道,而其中一个类别就是加拿大经验类移民(Canadian Experience Class,CEC),是很多留学生会选用的移民通道。CEC的申请人会按综合排名系统(Comprehensive Ranking System,CRS) 评分标准等待邀请,达到或高于某一个CRS分数的申请人,则获邀成为永久居民。

Sarabjit拥有加拿大的工作及留学经验,其CRS分数已达到484分。“这(484分)是在新冠疫情前很不错的分数,那时(申请人)达到450、460分就能获得邀请成为永久居民。”他说。但由于疫情期间加拿大劳动力短缺,政府改为推出定向抽签,填补特定的劳动力空缺,于2020年9月开始,将CEC搁置了近3年。

CEC申请人的CRS分数会随着语言能力、加拿大工作经验的提升而提升,但同时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下跌。在疫情全面解封后,CEC首次恢复之时, CRS要求的分数高达557分,目前虽已回落至510分,但距离疫情前的450分仍高出许多。

目前,Sarabjit的毕业后工签已到期,“正常来说不能延期的,但我还是递交了延期申请,在等待(申请)结果期间,仍然可以合法地工作。”但他预计,2025年1月就会公布延期申请结果,拒绝他的申请,而届时他将面临驱逐出境。

他形容,自己的情况“进退两难”:“压力很大,父母不断的催促、敦促,希望我过更好的生活,但移民很困难……虽然他们会说,没关系的,你回家吧,但印度的经济、生意正在下滑、陷入困境,如果我现在就回去,我必须从头开始,对我来说是一个经济灾难(economic disaster),我在加拿大投入了5年的青春,也投入了那么多金钱,至少我要拿到一个永久居留(身份)。”

Sarabjit修读的两个研究生文凭,付出了5万加元的学费,加上两年的生活费两万加元,相关支出合共7万加元(相当于50800美元)。他形容这是一个“巨大金额(huge amount)”,父母付出了毕生的储蓄(invested live saving on me),为的是让他出国留学、移民,而现时印度国内的经济也不好,他有时更需要汇钱回家。

“我现在在加拿大为日常生活而挣扎,我所有的积蓄都没有了,对我来说最糟糕的情况是手里空无一物地回家,并(在印度)从头开始。” 尽管如此,Sarabjit不考虑“买工”来为自己的CRS分数加分,从而取得永久居民的资格,“我不想参与任何非法活动,所以购买LMIA是一项不可能的选择,一旦被移民局发现,可能对我采取严厉行动,我不想卷入其中”。他说。

“买工”揭秘:有价有市

劳动力市场评估(Labour Market Impact Assessment,LMIA),是由加拿大劳动力部门发出的评估报告,以评估用人企业是否具有僱用外国人的需要以及能力。 外国工人透过雇主担保申请LMIA,获得加拿大的封闭式工作签证(close work permit),即只能为提供LMIA的公司工作。LMIA又能为CEC申请人加50分,因此吸引了一些申请人向雇主“购买”LMIA,为自己的CRS加分,申请人未必需要真实地工作,但却需要向政府提供一些伪造的工作证明文件。

近年,加拿大政府已意识到“买工”的问题,开始严厉打击雇主担保“欺诈”,并推出一些新规例监管LMIA:失业率为6% 或更高的地区,加拿大政府将不再受理低薪雇主LMIA的审理;加拿大雇主也被限制LMIA数量不超过其公司员工比例的10%。

同样来自印度的Sam R ,在安大略省的一家私立学院修读了一个为期一年的研究生文凭,选读的科目是资讯科技,与其大学本科一样。由于他修读的是一年的课程,获得的毕业后工签只得一年期限,加上移民政策多变,他为了尽快取得永久居民的身份而“买工”。不过,他并没有“购买”LMIA,而且“购买”了一个合符STEM(科学、科技、工程、数学)类别资格的职位,不受封闭式工签规限,这让他就能为多于一家的公司工作。

Sam解释:“我购买的职位是Social Media Coordinator,属于STEM类别,当EE(联邦快速通道)邀请STEM申请人的时候,我的CRS分数便足够;但如果我不买STEM职位,则要与CEC申请人竞争,很难获得邀请。”那为何不买LMIA来加50分呢?他则解释,“LMIA只提供封闭式工签,而我本来已有毕业后的开放工签,可以多打几份工,买不提供LMIA的职位也自然便宜一点。”

Sam目前的正职是一家商店的店铺经理(Store Manager),他为了在2025年1月毕业后工签到期前,取得移民资格而“买工”。为了“买工”,他需要赚外快补贴生活费,在周末的时间为一家门窗公司兼职工作,以获取更多资金。

他在“买工”前做了不少资讯搜集,为的是有效地、有策略地“买工”。他透露市场上不同职位的“价格”:“像我这些不需LMIA的职位就比较便宜,被(移民局)调查的风险也较小,只需15000加元(10900美元);但如果需要买LMIA,就得支付30000加元(21800美元),金额翻倍了,而且还需要真的为他们工作,若想找快外,就得找支付现金、不报税的工作(因封闭式工签持有人只能为提供LMIA的公司工作),这不就是打黑工吗?”

他又补充,30000加元的LMIA工作算是市面上很低的价位,经过多次格价后,他发现“买工”价格愈来愈高,相信是收紧移民政策后,申请人“买工”的需求急增,“印度公司现在平均索价33000加元至35000加元,中国公司平均价格为7万加元至8万加元”。这个巨大差距反映出两国留学生的经济水平差距,“中国公司的客群是中国人,他们比较有钱,所以价格也相应提高了;印度人未必可以负担得起如此高昂的价格买工,所以印度公司开出的价钱也低一点”。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承受被抓的风险“买工”,而不是寻求其它移民路径,Sam感叹道:“一年多前来这里读书时,移民政策还是一如以往地宽松,但今年来了个大反转,数个月内推出多个减少移民的政策,让我感到焦虑……若早知如此,我宁愿修读两年的文凭,以获取3年的毕业后工签,这样一来,我就拥有更多时间提升CRS分数。”

那么,如果正经的找份工作,再邀请公司帮助申请LMIA,这个方案可行吗?这曾经是中国留学生Daisy的后补方案之一,但最后却失败告之。

灵魂拷问:难道真的要“买工”吗?

来自中国的Daisy与丈夫在2022年抵达多伦多,她就读为期一年的研究生文凭,2022年底毕业后,2023年初获发1年期的毕业后工签,她的毕业后工签已在今年3月到期。他们除了递交毕业后工签的延期申请,还考虑申请LMIA的封闭式工签。Daisy的丈夫在中国从事白领工作,来到加拿大后从事蓝领工作,“他安装车库门,这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只干了几个月都已经非常劳累,但是为了我们(身份)还要不得不去办这个LMIA,被绑(在同一份工作)两年”。

但事情发展并不顺利,因为办理LMIA的门槛也不低,“办LMIA需要公司(给出的工资)达到当地的中位数,在我们这个地区中位数的话,差不多是每小时26、27加元,他(丈夫)当时的时薪是达不到这么多的,而老板也是一个很正直的人,不愿意帮他修改一下,也不可能为了这个(LMIA)去造假”。

她承认,他们的确想过去“买工”,“但价格不便宜,买工的那些工作通常都是比较低端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没有任何职业发展,买了工还要给老板剥削,因为他知道,他即使给你最低最低的薪水,你也不会离开他。” 加上政府已经意识到“买工”的问题,开始堵塞漏洞。 “说实话买工这个事情,也是不合规的,那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成本去,做一件岌岌可危的事情呢?” 她反问。

Daisy曾经联系过一家印度的中介公司,咨询关于“买工”的事情,“(中介)有跟我说要怎么去做paper(文件),然后让移民官不要发现,但是,我还是一个比较正直的人吧,我宁可拿不到这个身份,也不愿意去做这种造假的事情……一旦被发现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买的钱都打水漂了,然后可能就永远被驱逐出去,我觉得没有必要,实在不行就回国吧”。

个人计划赶不上多变的政策

Daisy在2023年12月底已经在加拿大一所银行工作了1年,当时她的CRS分数已高达508分,但CEC久久还没有恢复邀请申请人,“恢复之后的次数频率低,人数少,分数也高的离谱,到了560分的水平,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说,连特鲁多(加拿大总理)他自己都达不到这么高的分数。”

于是,Daisy决定启动后备计划──丈夫报读加拿大的课程、申请学生签证,再为Daisy申请配偶工签,变相为她现在的工签“续命”。但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加拿大政府宣布,自2024年3月19日起,大专院校(College)的国际学生无法为其另一半申请配偶工签。

她形容,当时那段时间“就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黑暗的时候吧,一方面我也得不到(CEC)邀请,然后我老公的续签计划也没有办法续”。但是,他们还没有放弃,决心“赌一把”,“趁着这个新政刚刚宣布,可能还没有执行,我们早上三、四点钟起床,开4个小时的车到边境去换工签,赌一下边境官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政策,也许还能够给我们最后时刻发一下工签,结果也是被边境官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不是说因为新政策,而是他们边境的officer(官员)是没有权力直接给我们发工签的”。后来,他们也探索了其它的移民选项,包括申请LMIA和“买工”,但最终都没有选择这两个。

面对未来极大的不确定性,Daisy只好回归平常心,面对随时要离开加拿大的准备。她的最坏打算是回到中国,再工作两、三年,因有了海外工作经验,届时CRS分数也可得以提高,“如果我两年以后,都510多分了,还是不邀请我的话,那确实是我跟这里(加拿大)没有缘分了。”

移民的路不易走,特别是得不到朋辈的理解。Daisy分享说,在中国的朋友都不太理解她为何要放弃在中国的一切、安逸的生活,来移民加拿大。她也说:“我们在国内的生活挺好的,生活很轻松,有自己的房、车,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压力,包括以后有孩子,我们的房子也是学区房,是重庆最好中学的那个(区),也没有房贷的压力……但对我们来说,我们就是有其它的追求啦。”

Daisy忆述当初来移民加拿大的起因,“去了英国两个星期,被当地的人民素质、人文气息所吸引”,例如在英国的街头上,滑手机的人很少,大多的人都是享受与家人、朋友的时光;行人过马路的时候,车子也比较礼让,“可能这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我们国家(中国)的分别,或者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差异”。但是要移民到英国并不容易,经过资讯搜集后,她发现移民加拿大比较容易,便计划以读书的方法移民。

“反正我努力过了,我不后悔,我觉得这两年在国外生活,体验了不同的文化,认识了不同的人、更大的世界,学到了更多专业的知识,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她以正面、乐观的心态面对移民的挑战:“我前一段时间就老是想到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要我把这次捱过去了,以后可能就有能力去处理更多、更复杂的情况。”

留子的担忧:最怕的是不公平、不透明

除了移民政策的多变、复杂,国际学生还面对程序不公平、不透明的担忧。

Sarabjit分享他的同伴已获CEC邀请的经历,“他只有高中毕业及1年的加拿大工作经验,也没有加拿大的学历,CRS分数只有412分,但他已获得邀请、成为永久居民;相比之下,我拥有大学学历、加拿大大学文凭及加拿大3年的工作经验,CRS分数为484分,至今仍未有消息”。

在“拼高分”的CEC移民类别之下,分数高一些的Sarabjit还未获得邀请,因此他联系了国会议员和相关的倡议组织,向移民局查询原因,但经过多个月的等待,仍未获当局的回复,“我们(NSN)问了很多问题,也问了很多遍:你如何证明这个系统的合理性?为何较合资格的申请人被淘汰,而资历较低的申请人则获得邀请?”

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一些差异,Sarabjit感受到的差异是巨大的,也超出他的想像:“当我来到加拿大时,我的目标只是努力工作,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在这里我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们说印度的制度很腐败,有时确实感到自己在那里(印度)没有得到机会,所以我才来到这里(加拿大),憧憬有一个非常公正(much impartial)的系统,将在这里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但我渐渐发现,即使在这里,政治、制度也是一样的(腐败),没有什么区别,感觉就像你去世界任何地方一样,政治、制度到处都是一样的,而我的想法已经改变了──努力工作就会过上好生活,并不是事实。”

近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再次收紧向国际学生发放毕业后工签(PGWP),所有毕业后工签申请人,需要符合法文或英文的最低能力要求,而只有就学时间最少16个月的硕士生,其伴侣才合资格申请工签。

注册加拿大移民顾问、加拿大润牛移民资讯(G Niu Immigration Inc.)George Niu提供不同的移民咨询,目前主要接触到的个案是以留学为主,其次是家庭担保或是经济类移民相关的类别(包括省提名)。

他分析,为何政府频频祭出针对国际留学生的政策:加拿大的临时居民(包括国际学生和工签持有人)已占加拿大总人口的6.5%,严重了超出加拿大各种移民政策所能够消化的程度,而且这也催生了各种移民政策的问题,如“假结婚或者是假的申请难民”;另一方面就是关乎明年大选,临时居民数量急升导致房价升高,本地人买不起房子,本地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收不到工作等现象,让执政的自由党“肯定很着急这个事情,目标是要把这个临时居民的总人口 从6.5%降到5%,那具体要怎么操作?他(自由党)就只能在各种各样的工签、学签的移民政策上提高的门槛,卡着你,让你申请不了移民。”

George 当年技术移民到加拿大,理解国际学生为什么对新政策的实施感到不公平。他认为,这些串连的新政策对于降低加拿大人口来说“有效是有效”,但“对很多在疫情期间或者疫情后来到加拿大的人来说,对个人来说,都不太公平,因为他们是带着一个合理的预期来的──我来加拿大好好地工作、好好地读书,我是能够留在这里的,而现在对他们的人生的规划来说,是一个很严重的打击。”

“很多已经在加拿大留学的学生来问说,我们当时申请college(大专院校)的时候并没有这些政策,我们是带着预期来到加拿大的,那这个政策会不会影响到我们呢?他们会有这样的concern(担心),但很遗憾,我们也不知道。”他接着说。

George分享到的一些案例,与Sarabjit、Daisy所经历的有所相似。“疫情前的情况完全相反,当时的国际学生可以工作40小时。“但如今越来越多公司撤出北美、迁到欧洲,很多加拿大人因此失业,当他们见到移民在零售商店工作,就觉得我们偷了加拿大人的工作,但事实上,这些移民正在加拿大人不想做的领域工作。”Sarabjit指,目前国际学生成为本土民怨的“发泄对象”,来自印度的学生正面对不少歧视,包括言语上的,甚至也有人受到肢体袭击。

应届毕业生的挣扎:找到工作更重要

已毕业几年的“留子”面临“签证危机”,而刚毕业的学生则因缺少本地工作经历,更为担心找不到工作,甚至多于工签的问题。

中国留学生David刚在安省一所大学的硕士课程毕业,面对加拿大政府频密的政策变动,令他更为担心的是职业生涯发展、经济不景气带来的财务压力。

由于David修读的是硕士课程,取得毕业证明后即可申请为期3年的毕业后工签,最新的政策变动对他的影响不大。他比较担心的是,新政策落实后“10月、甚至9月底(毕业后工签申请)的积压较多”,导致他迟迟未获发毕业后工签,“有朋友拿到工作的offer,但工签还没有下来,在入职时间之前就被取消了offer,可能有些工作(公司)的顾虑比较多”。

然要找到工作并不容易,David在等待毕业证明和毕业后工签的这个期间,也开始找工作。他说:“工签发下来可能要排个3个月、6个月的,我相信绝大多数想要留下来的人,一定都是希望早点有工作……现在(考虑)偏向于跟专业对口的(工作)优先,当然很现实的就是说,就算跟你专业的对口,他们可能也是会需要说,有2年工作经验,特别是说比如说,有2年的加拿大工作经验,所以说我觉得找工作,在现在这个(经济)环境下面,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加拿大统计局公布,9月的全国失业率为6.5%,较8月下跌0.1个百分点,是今年1月以来首次下跌。而David所身处的大多伦多,失业率为8%,远高于全国的平均值,也是继Edmonton地区的9%之后、全国第二高失业率的都会区。

在待业期间,David也准备走法语的移民通道。他所念的硕士课程与传播有关,不是属于“热门、紧缺”的专业,不能为他提升CRS 分数,所以他希望往其他移民通道试试看,例如法语类别。

他对于自己能在3年内拿到身份比较乐观,但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话,还是要说留在这里,在有工作的情况下,养活自己……找工作对我来讲,是一个更加迫在眉睫、需要去解决的一个困境”。

对于明年加拿大可能迎来的政党交替、以至执政者对移民制度的改革,David并不感到担忧。他解释:“所谓移民制度改革的方向,保守党的政纲还是(与目前执政的自由党)颇有相似,比较延续性的,在目前的趋势之下,移民通道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变化,还是偏好于像STEM、医疗这些加拿大社会比较有共识的一些东西。”

2025大选后的移民政策会改变吗

加拿大倘若没有提前大选,按照目前时间,下一次的大选将于2025 年 10 月才举行。George相信,即使更换执政党,作为移民大国的加拿大,不会轻易改变招揽移民的国策,很可能只会微调现有的政策。

他提到,其它的西方国家,如美国、澳洲、新西兰等国正收紧移民政策,“欧洲的国家也都在缩紧……加拿大虽说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措施),但仍然是移民门槛相对低的”。他预计,明年的大选很大机会改为保守党上台,但都不改“原则上欢迎移民的(政策),因为加拿大人口在逐渐老龄化,本地人出生率又很低,欢迎移民一定是长久不变的基本国策”。

George在2014年移民到加拿大,当时正正是由保守党执政。他以自身的经历说明,保守党的移民政策并不如外界想像的封闭。

“很多人会担心说,保守党上台,不会再有开放的移民政策,那我可以非常放心的告诉大家,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把加拿大的保守党放在一个政治光谱里看,它其实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右翼政党,而是中间偏右。我自己本人就是在保守党哈伯(Stephen Harper)时代申请移民,那个时候他们的移民政策也是很友好、很开放的。”

但他也指出,两党的移民政策方针和方向有点不同──保守党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政党,价值观就是先要发展经济,比较着重市场的需求、移民的价值,并用移民是否具备纳税能力,来制定相关的移民政策,因此他预计,保守党会大力推动紧缺职业的移民通道,可能收紧一些比较着重意识形态的移民项目,例如法语通道;而自由党是一个比较追求理想、公平的政党,才会有法语移民通道。

George强调,不是说保守党不欢迎法语移民,“只是说他们在移民项目的权重上,很可能会有调整,优先选一些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移民进来”,就如哈伯执政的十年,他做的一系列改革,是围绕经济市场需求,将保守党塑造成强调移民价值的一个政党。

George对未来的政策走向仍然乐观,并相信加拿大政府的移民政策仍然友好。根据他的业务观察,“最近接三连三(出现)的新闻、坏消息,并没有看见大家对加拿大失去信心,反而看到这刺激了很多人未雨绸缪,做出更早的、更详细的、更合理的规划”,他称自己收到移民咨询数量不跌反升。

歪脑网站
歪脑Instagram
歪脑Youtube
歪脑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歪脑歪脑是为讲中文的年轻一代度身定制的新闻杂志。歪脑以鼓励独立思考为本,力图为观众读者提供另一种看世界的眼光。歪脑欢迎坦诚的对话,希望建立起一个多元、真诚、安全的线上社区,碰撞出无边界的知识江湖。 www.wainao.me
  • Author
  • More

后疫情时代澳洲留学生政策阴晴不定:夹缝中的学生何去何从?

毛泽东崇拜再临:当代中国社会的成功学大师和“平等之神”

“全职儿女”和“虚假啃老”:中国高失业率之下,那些躺不平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