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是你嗎?

淡淡晴空
·
·
IPFS
·

每個人的腦袋都有一把聲音,不斷批判、愛抱怨,總是在嘲諷你的夢想,最擅長潑你冷水,將你的熱情灌熄。

因為這把聲音離我們很近,與我們日夜相對,我們就以為這就是「我」。其實,你有沒有想過,這把聲音真的代表你的心嗎?

在一個胚胎成形的時候,第一個成形的器官不是腦袋而是心臟。

心,才是盛載著我們靈魂。

為何在傷心時心會覺得痛,為何緊張時心會怦怦跳動,為何在做一些惡質的事情時心會很難受。

因為心才是我們的根本。

很多人以為腦袋裏的思考,就是自己,我們以為我們就是那個愛批評、愛嘲諷的人,其實不然,那只是一個與我們很接近的聲音,那只是一把讓你適應這個物質世界的一個響導。

當我們的靈魂進駐到一個軀體時,會有諸多的不適,我們需要一個可以為我們解讀這個世界的一個助手。

這就是我們的腦袋。

有一名女物理學家,撞車後再無法看到實物境像,她的世界一切的都變為了頻譜。因為她撞到了大腦的神經,神經損毀無法再反射境像給她,只能看見最原始的頻譜。

我們身體外面連接腦袋的是雙眼,雙眼並非是看到外面的事物反映到腦內,而是腦神經先接受到頻率,再將其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實物境像。

我們的腦袋是一個適應這世界的一個工具,腦內的聲音是一種舒壓說明給自己的工具。

例如我們在公園的椅子上看到一個蘋果,腦袋馬上告知自己,這裏有一個蘋果,然後腦袋又會問,為何有一個蘋果在這裏?

腦袋裏的聲音,是一個讓我們解決問題,在這個物質世界生存下來的一項工具。

這聲音,並不是你。

那「我」在哪裏?

你沒有聲音,你在聲音的背後,每天都聽著這把聲音,因為聽得太投入,便將這個聲音當成了自己,迷失在這個世界裏。

以一間電影院來說,我們是在靜靜看電影的人,因為很投入,我們會跟著電影的情節又哭又笑,但是我們深知這只是一場電影,熒幕中的人並不是自己。

而大部分人的迷思就是太投入,將電影中的人當成了自己,迷失在影院中無法醒來。我們就被這把聲音的支配,隨著他的情感時喜時悲。

只要你認知到聲音並不代表著你,你就可以不再受這把聲音的操控。我們可以「聆聽」這把聲音,當你靜心聆聽時,你會找到真正的你,那個站在聲音背後的,真正的自己,聲音會在你聆聽時,慢慢的消音,一種自在的寧靜會悄然降臨。

如果你能夠時刻的提醒自己,這把聲音所說的不是自己真正的意圖,你就可以改變這把聲音,不再被聲音支配,而是你支配聲音,讓他為你真正的解決問題,正確思考。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淡淡晴空主要寫育兒、身心靈成長、有時寫小說。(其實最愛寫小說。) 閱讀時做一個純讀者,寫作時做一個純作者。不互拍,不互追。 可以追蹤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kymingmingQ
  • Author
  • More

《仙台有樹》在你夜歸時 為你留下一盞燈

短篇小說《首輔養成》

短篇小說:《邪神竟是我一手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