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晨讀及枕邊書,很好看的一本書」

AGGOH
·
·
IPFS
·
這是一本知識含量很高的書,這本書由於川普當選而出現,討論主題涵蓋事實、認知、知識、信念以及思辨,對於防範自身落入另類事實的缺陷而言,確實很有幫助。但內容生硬,需要反覆咀嚼才得以消化,對於需要這些內涵,卻又缺乏訓練的人們來說,這本書需要一定程度的進入門檻。

作者艾莎.威克福斯是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的瑞典哲學家。教授從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人類為什麼在某些狀況下會有抗拒真相和知識的傾向。

書中第二章節談事實,其中有一段提到,《紐約時報》哲學專欄「磐石」(The Stone )文學學者Casey Williams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強調,近幾十年人文社科領域出現的後現代思想家聲稱,事實和真理都是社會建構,而且主張世上沒有客觀知識。這些思想家如何回應川普?他認為,絕不是回頭求助對於客觀性與真理的信念,而是堅持就算事實是人創造的,也不代表所有事實生而平等。

這個批判的手段可以被用來質疑川普版的現實:「我們可以不去問一個陳述的是非對錯,而是追究這個陳述如何以及為什麼被提出,還有如果人們相信它是真的,會產生什麼影響。把注意力放在知識如何被創造與利用,有助於讓川普這類的領導人對他們的言論負責。」這在哲學和策略上都是個非常特殊的觀念。

另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憤世嫉俗者一直利用後現代的方法試圖破壞民眾對知識與真理的理念。這裡,教授舉了當時候川普在位時的幾個實際案例。

教授接著提到,而這一點也是哲學學術圈中大家的共同普遍認知。即是,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從來不是哲學的核心。它的重要性當然有地理差異,但從全球觀點來看,只有一小群哲學家專注福柯(Foucault)、德希達(Derrida)、李歐塔(Lyotard)及其他主要的後現代思想家,而絕大多數做哲學的人並不注重後現代主義。這個學科的主要領域是由分析哲學和分析哲學底下各種專門(且持續擴大的)研究領域所組成---- 語言、邏輯、科學哲學、心智、認識論、形上學、倫理、政治哲學等等。後現代主義對學術界最大的影響,主要發生在哲學學科以外。雖然在哲學界屬於邊緣人,後現代思維對人文社科非常有影響力。看到沒有哲學教育背景的學術圈,儘管不具備能真正理解與評估後現代理論的必要工具,卻主動擁抱如此激進的哲學理論,這讓身為哲學家的我感到不可思議。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在面對非自身專業領域的學科時小心謹慎。他們採取後現代思維很可能是因為這麼做在各方面顯得開明,但這絕非是信服一個理論的好方法。

教授提到半杯水理論。

哲學理論當然不是滋生種種客觀事實懷疑主義的唯一溫床。當休斯說事實已經不存在了,絕不是因為她對事實的本質採取了某個特定的哲學立場。她其實是在玩一個當代社會的熱門觀念---- 一切都只是詮釋的問題。

她說事實就和民調或惡名昭彰的半杯水問題一樣: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把杯子說成半滿或半空,只是再次說明了我稍早提過的一件毫無爭議的事---- 同一個事實(譬如杯子裡有兩百毫升的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描述。不過,杯子問題想傳達的重點顯然不在這裡,而是想指出態度會影響我們對世界的詮釋。悲觀主義者看見一個半空的杯子,樂觀主義者看到半滿的。這大概很接近休斯想要傳達的意思:我們有不同類型的數據(例如來自民調的數據),至於這些數據如何被詮釋,向來取決於你的利益,而沒有哪個詮釋比較有根據。她居然用這個觀念來捍衛川普說2016 年11月有數百萬人非法投票的不實言論。

專家沒有料到川普會當選是某個過度狹隘的觀點所導致。Sean Tread 在2016年6月文章中形容,認為某種事難以置信的假設是一種認知偏見或偏誤,並以專家預測英國脫歐公投失敗為例。這個預測背後的動力是假設脫歐陣營的獲勝難以置信,而他們抱持這個看法是因為他們是同質性相當高的族群,有著類似的看法和背景,全都認為脫歐是場大災難。

因此,數據不完整時,人們會根據自己的假設做詮釋,這個陳述是有些道理的。這通常不是指把證據詮釋得對自己有利,而是指無意識的假設會引導人們做詮釋。在科學研究中我們也會看到這種情況,特別是詮釋實驗結果時,儘管科學詮釋受到更明確且廣為接受的原則所指導。實驗中得到的數據,這些數據確切代表什麼不是理所當然的,需要參考各種理論考量和論點來決定。

從事心理研究的人收集有關(規模夠龐大)的一群人在給定情況下的反應數據,然後搜羅實驗產生的統計數字以評估某個假說,數據通常支持不只一種假說,因此我們應該要非常小心,切記勿倉促從心理學實驗汲取結論。

人們總是很自然會把移民和犯罪率的高低掛勾、吸菸和癌症掛鉤、穆斯林人數和恐怖襲擊掛鉤等等等,一旦談到這種因果關係,情況更加複雜。我們怎麼確定自己看到的是因果關係,抑或只是相關?英國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 )名著人性論(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1739-1740年),討論過因果關係,這也開啟了歷代哲學家們不斷接力討論這個問題。

休謨指出我們無法觀察因果關係。我們真正能觀察的是,首先某一件事發生,而後另一件事發生。綠色球擊中紅色球,然後紅色球突然滾了起來。我們當然會忍不住推論綠球擊中了紅球,而這就是紅球滾動的原因。但我們看不到因果關係---- 我們只是看到兩件事相關。

這是一本知識含量很高的書,這本書由於川普當選而出現,討論主題涵蓋事實、認知、知識、信念以及思辨,對於防範自身落入另類事實的缺陷而言,確實很有幫助。但內容生硬,需要反覆咀嚼才得以消化,對於需要這些內涵,卻又缺乏訓練的人們來說,這本書需要一定程度的進入門檻。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AGGOH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專欄作者、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專欄作者、中哲博士生、佛家哲學專業、儒家哲學專業 https://button.like.co/hygoh95565
  • Author
  • More

週記

短日記

如果一切都無法持久,如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