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條心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提升生命能量
第一條心法:
不要試圖改變自己
改變只能是接納的副產品,事實往往是,你越是想改變自己,真正的改變就越是難以發生。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有一句名言,
“一個有趣的悖論是,當我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時,我就能改變了。”
這一點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其實非常容易理解。 如果你無法接受當下的自己,當下感受到的是匱乏、恐懼、內疚、挫敗感,持續的自我懷疑、自我對抗,自我消耗。 你時刻都想著逃離當下,不能把能量聚焦在當下 。 又拿什麼去發展一個新版本的自己呢?
如果你能安住當下,你的狀態就會完全不同。
我們傳統文化里講,定能生慧。 只有當你的內在衝突停息,心安定下來,不被外境干擾 不被妄念迷惑,如實的洞察事物的運作,才能生出智慧,找到真正的自己,改變才可能真正發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類似的感受,
一整天感覺自己忙忙碌碌,身心俱憊,回頭一看,卻不知道在忙些什麼。
其實一周的時間足夠你讀完一本書,並輸出讀書心得去實踐。 三年的時間足夠你在某個領域超越大多數人。
可是我們定不下來。 我們把時間花在對抗 空虛 無聊 自卑上,花在了尋求 刺激 存在感 安全感上。 我們拚命工作,拚命刷手機 ,拼命打遊戲,驚惶失措地想尋求各種慰籍。 但我們從來不曾深入自己的內心去發現「實相」,永遠只活在生活的表面。 抱持著舊有的信念永遠不可能帶來新的改變。 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自己,就必須徹底洞察自己的內在的運作。
接納自己,當然不是指要放任自己繼續擺爛。 接納是不評判,是去如實的觀照自己的念頭、情緒活動的運作,去覺察到自己內在的變化、匱乏、衝突和扭曲。 把自己從社會框架、知識概念所限制和自動化的條件反射行為里解放出來,重回澄澈寧靜心靈自由的完整狀態。 在二元對立,非黑即白之外,去看見生活的無限可能,拿回完整的自我力量。
這麼說可能還是有點抽象。 關於接納自己,這裡分享一個小方法:
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自己 。 你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讓孩子感受到愛和理解,被全然的看見,他才願意和你敞開心扉,才有勇氣去犯錯,去探索,才有力量去發展自己,自發的行動。
如果你用自己的標準去控制責怪孩子,讓孩子從小活在自責、緊縮、壓抑的成長環境里。 他是無法發展內在力量的。 很多人缺乏外在目的就空虛迷茫,其實是從小都活在外在標準里,缺乏自主性的活動。
比如當孩子表現犯錯的時候,你去批評否定或控制,會讓孩子更加無助,讓彼此進入對抗和消耗的緊張狀態,而無法進行建設性的溝通和賦能。
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有勇氣去正視具體問題,對孩子情緒行為背後感受、動機和需求要給予關注和理解,説明。 創造一個看見彼此、連接彼此的空間,讓孩子在安全、溫暖的關係中去發展自我力量。
對待孩子是如此,對待自己更是如此。
現在覺察一下。
我們對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去傾聽和理解呢? 是不是無論發生什麼,你都願意無條件的陪伴自己。 還是一遇到困難和負面情緒,我們就嫌棄自己,想著逃離、拋棄當下的自己。
如果你真的想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先把改變自己的想法放在一邊,停止用負面詞彙評價自己。 改變從聆聽自己,認識自己,親近自己,欣賞自己開始。 然後你會發現我們遇到的挑戰,問題,障礙都會是生命的禮物。
第二條心法:
生命重要的是完整,不是完美
這話不新鮮,但是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這句話,你的人生就再也不會迷茫內耗了。 完整是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是最深刻的真實。 而完美是一種社會期許下的主觀評判,是夢幻泡影。
只要是人就會有不足的地方。 追求完美,是把好壞對錯的標準,放在自己的感受之上。 這是一種自我異化。 你不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了某種標準而活。
觀念標準比人更重要。 人類的衝突和苦難大多來自於此。
當我們追求完美的時候,我們的內在的完整就被分裂了。 我只能自信,不能自卑。 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只能堅強,不能脆弱。 可是不管你怎麼掩飾和壓抑這些負面特質,它們依然是你的一部分。 你想用一個理想版本的自己來掩蓋當下的自己,不過是徒增內耗。
我們都知道,能量只能轉化,不能被創造和消滅。 你把自我的一部分封印起來,然後用更多的能量去維持這種封印,那你就幾乎沒有什麼能量去發展自我了。 而且這些特質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只會在潛意識中隱匿起來,悄悄的支配我們的日常行為。
榮格說:
“我們每個人在面具下都有無數張面孔,每一個面孔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們只有承認和接納這些無數的自己,並且和它們交流,才可以找回完整的自己。”
馬哈希尊者告訴我們,
“禪修的要領是,當感到焦慮時,要專注於焦慮; 當感到憤怒時,要專注於憤怒。 為什麼要專注這些情緒呢? 因為要瞭解它們的本質。 只有與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完全正面的相觸,不排斥也不逃避,禪修者才有機會了知心的本質。 "
不要去評判,去接納。
不要壓抑對抗,去看見、整合、轉化。
完美意味著分裂,而完整意味著合一。 生命的完整意味著,你可以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每一種特質和內在升起的每一個念頭。 不管是自私、懶惰、醜陋,還是虛榮心、控制欲、報復心......就算是殺人放火的念頭,你也要接納它的出現,允許它的存在,不要因此去否定、評判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你只是告訴自己,我看到了,並且我允許和承認他的出現。
《壇經》里講,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你升起的任何感受,只要你能做到心不染著,只觀察,不評判,不去認同,不反彈,不被它帶走,它就控制不了你。 如果只是習慣性地抗拒與迴避,我們就沒有機會觀察這些情緒,只能隨著這些念頭在苦樂之間沉淪。
在你的內在創造一個容納一切的空間,讓整個身心向萬事萬物打開,無論發生什麼都將她納入到生命的圓滿當中。 這時,就給觀察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那些負面的念頭和情緒升起更多的是一種提醒,提醒你向內關懷自己。 然後你會感受到一種真正的自由。
生命的完整,就是知道這一切都是你,也都不是你。 無我才能通達,你可以自由的起用這一切,收放自如。 你會看到更多的面向,更多的可能性,創造更多的選擇。
你可以活的像個聖人,也可以像個野獸,都是可以的。 在什麼境況下展現什麼樣子,這是你的自由。 如果人只能是某一個樣子,無論這個樣子有多麼優秀,多麼神聖,都太可怕了。 真正的改變,並不是從一種模式成為另一種模式的自己,而是有了從任何模式解脫出來的自由。
第三條心法:
匱乏只能加劇匱乏,圓滿才能創造圓滿
通常多數人想要改變的原因都是因為自身的匱乏感,金錢不夠、顏值不夠、修為不夠、能力不夠,得到的愛不夠。 始終帶著一種自己不夠好的恐懼。 一旦用匱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我們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被用來對抗匱乏感所帶來的恐懼上了。 這種評判帶來的內耗,這裡不再贅述。
更重要的問題是,當你把目光局限在這些自身匱乏感所帶來的問題上,透過自我的慾望、觀念、野心,看待世界時,我們就無法在更大的藍圖下接觸到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
阿瑪斯說,
不斷掛礙著心中的問題,是一種自貶的行為,人應該有更高的人生目的以及更高的自尊。 因得不到而抱怨,或者因得到了而興高采烈,都只會阻礙你看到更深的真相。
只有不斷的瞭解自我和實相的本質是唯一的解脫之途。
王陽明講,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站在整個宇宙的視野上,重新去審視自己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要如何度過這短暫的一生。 當你能放下評判,從各種標準、標籤、概念,和自我的情緒和思想、念頭解放出來的時候,當下的自在、喜悅和圓滿就會升起。
當你心中有著對終極真理與自我成長的至高追尋,有著對萬物的悲憫和深情時,你就不會再困於一己之得失。 所謂命運不過是,匱乏的心被束縛在某些慣性模式中產生的軌跡。 如果能轉換視角和心態,以徹底圓滿的心去面對生活,全然地覺察,有意識地採取行動,以開放姿態接納所有經驗,全身心地投入到你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 你眼中的自己和世界會完全不同。
很抱歉,我不能給大家更具體的改變自己的建議,我想我能做的是至多只是提醒大家,自己去認識自己。 而不是指導大家該如何去生活。
根據別人的指導,去改變自己,是毫無意義的。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