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9: 民族国家

番茄米线
·
(edited)
·
IPFS
·
伦敦东区最贫困的爱国者,只要一想起帝国的工业和财富,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1、普天之下,莫非资土

20世纪60年代,面对果雄人的抵抗,泰国军队出动了迫击炮和凝固汽油弹,终结了当地山民上千年的游耕习惯,强迫他们定居下来。

而在30年代,中国国民党也在广西实行过类似的政策。

在伊朗,巴列维王朝也出动机械化部队强迫山区牧民定居。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派出坦克轰炸机同山区的库尔德人大打出手。

缅甸在军政府上台后,其山民和政府的武装对抗造成了东南亚最持久的流血冲突。

越南统一后,越共在西部发起“定产定居”运动,要求当地少数民族改变其生活习惯,并把大批农民迁入山区,以求改造当地的社会结构。

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对于山区来说,时代变了:

  1. 国家的力量变得空前强大,一个最虚弱的现代政府,也比大多数古代统治者强大得多。现代国家在交通、通讯、行政管理、军事能力上的巨大提升,让平原、城市的权利规模发生了质变,山区则空前虚弱。

  2. 平原、城市等统治中心的生活变得空前富裕。在农业社会中,无论是平原居民还是山区居民,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温饱线上浮动,没有决定性差异。而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平原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山区也从相对贫困变成了绝对贫困

那些试图逃离国家统治的边民从此被迫接受遥远大城市中中央政府的“编户齐民”,从山区走向谷地,从农村涌入城市。

自此,整个国境线内土地上的人几乎都被一套统一的制度统治,这个统一的政府对其所能掌控地区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分配,让该地区不同的人从事实上产生了经济联系,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

由此,为民族主义的出现提供了经济联系。

2、率土之滨,莫非资臣

资本主义把一切的中间阶级都消灭了。

我们知道,不管是在欧洲还是中国,其封建时代,最高君主和最底层百姓之间基本上都有一层中介。

在欧洲,其体现为“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即最高封君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来对自己手下的人进行管理,最典型的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和百年战争前的法国;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的羁縻制度很像,中原皇帝只能管理西南山区的土司,却无法直接管理土司掌控的人口。

在中国古代和欧洲一些农业文明较为兴盛的国家,当中央政府势力衰弱时,地方上就会崛起豪强、宗族、门阀,这些人会大量笼络底层农民,让农民脱离中央政府的编户齐民,只能被中央间接管辖。

不过这两种方式在资本主义时代都被摧毁了。

除了前面提到的对山区的强势征服,掌握大工业的中央政府也消灭了地方的小势力,比如德国、意大利的统一,比如中共和拿破仑的土地改革,让底层人民直接被中央政府统治。

这不仅仅是因为工业时代的战争更加暴力,还因为工业化打破了土地作为唯一一种生产资料的局面。比起位置固定的土地,机器、信息等新的生产资料的流动性显然大幅提升,进而中央政府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调度,从而提高生产力。

工业社会的另一大影响是,地方宗族被拆散了。

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同一个城市里生活,熟人社会被陌生人社会取代。

由此,家族/氏族/宗族对于新一代年轻人的掌控力越来越弱,年轻人对家族的认同感也越来越低。

在现代,亲戚之间的情感非常淡漠,你家和你叔叔家基本上不会有什么联系,你叔叔在一般情况下绝对不会花钱养你。

因为在农业社会,一大家都在一片土地上、一个村子里,你得靠这片土地活;而现在,你的工资不出在哪个村子的土地上,而出在城市里、出在你未曾谋面的老板身上,你不需要靠你的亲戚活。

于是,大的家庭解体了,并被自由恋爱组成的小家庭替代。

在这一点上,洛杉矶、多伦多、巴黎、伦敦等移民众多的超级大都市尤为明显。

这就是现代所谓“原子化社会”的由来。传统的集体被统统消灭了,每个公民都是直接面对中央政府。

不过这当然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国家工业化程度不够,有的国家封建残余太多,则都会影响其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

3、覆盖全国的交通与服务

德国的统一是近代欧洲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局。

但是,德国的疆域是怎么确立的?

若以山川地理为界,则莱茵河以西则应属于法国;

若以语言民族为界,捷克、奥地利、卢森堡都应被囊括进德国,而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则应属于他国。

可见,以上这些经常被宣传为“边界”的东西,并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时的参照物。

德国的统一根植于1834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其涵盖了2500万人口、三分之二德意志领土。

该同盟的前身是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于1819年倡导的德国工商业协会,李斯特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德国经济的统一,他给出了如下几点原因:

  1. 经济效率:从汉堡到德累斯顿,500公里的距离,要用10种不同的货币交35次过境税,德意志地区的经济一度到了不走私就难以维系的程度。德国需要统一经济以让市场得到流通。

  2. 外部竞争:英国、法国的商品当时对德国市场的冲击很严重,德法边境的巴登大公国被走私贩私渗透成了筛子,导致德国的制造业一直被压制。

  3. 民族主义:经济上的统一可以维护国家利益和增强国民的认同感。

而经济上的绑定反过来又会推进政治上的统一。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德意志的统一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1848年,资产阶级的代表和各邦君主在法兰克福召开了德意志国民会议,就德意志统一进行详细探讨。可以说,李斯特的观点正是代表了当时德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理念。

所以德国统一本质是一笔经济账,这也是为啥德国一定要拿下盛产铁矿的阿尔萨斯洛林,将其并入德国市场。

而真正让德国,或者说普鲁士完成德国统一的,是铁路和电报的发明。

首先从军事角度,铁路可以在一周之内将数十万部队投送到全国的任意地点,让德国本来的地缘劣势变成了内线优势;而电报则可以把战场上的任何动态实时传送到参谋部的沙盘上,仿佛是开了天眼。

第二,铁路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商品运输的成本,使得商品经济决定性地击败了自然经济。有铁路连接的地方,经济联系更紧密,反向推动政治的紧密。

当东西向而不是南北向的铁路建设贯穿了德意志大地的时候,奥地利已经被排除在德意志统一事业之外了

电报则让信息的流通加快,人们不再是中世纪那样几乎不了解村子以外的世界,这更有助推动整个国家范围内建立起认同。

而之后出现的公路、飞机、电视、互联网也基本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而另一种将整个国家联系起来的建设就是公共服务体系。

例如医疗、教育、养老等,这些由中央政府统一提供,而这必然使得该政府治下的民众联系更加紧密。

如英国在20世纪初建立了全国医疗体系NHS,这就把英国成千上万的民众的健康问题全都绑在一起了,如果该体系有一点变动,这些人都会受到影响。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第三个历史使命:通过科技和经济建立更大的共同体,并建设社会化的服务产业。

4、为了国家与民族!

民族主义的诞生往往伴随着对外战争,且往往是反侵略战争。

如法国的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德国的德意志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有塞尔维亚独立战争、希腊独立战争、印尼独立战争、埃及七月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等。

但说实话,反抗侵略的人们所保卫的,首先是经济共同体;正如我们所说,民族国家的基础是经济统一。

如美国独立战争,直接原因就是美国人不想给英国人交税;根本原因是美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想要摆脱英国对美国的商品倾销。

那么和什么历史、民族之类的有关联吗?有,但不多。比如希腊独立战争,1830年的希腊和古代那个希腊根本就不是一个希腊,现在的希腊只是套着古希腊壳子的一个新生民族政权。

但不可否认的是,民族国家的诞生确实是进步的。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的直接产物,其与封建君主制是严重对立的;殖民地人民的独立运动更是对殖民主义的直接打击。

在民族战争中,人们通过最直接的方式确立了民族身份的认同:跟我在同一战壕里的是本族,在对面战壕里的是外族。

这在资本主义早期还可以说算是进步的。

但是事物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自己的反面。

资产阶级不仅创造了民族国家,与之一同诞生的还有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虽然与资产阶级同属一个“民族”,但是他们的利益并不一致,具体怎么不一致请看前文《自由奴隶》等。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与民族斗争一起出现的是阶级斗争。

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还没有走到它行将就木的那一刻,20世纪早期,民族叙事还是压过了阶级叙事一头。

但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这个危机我们在《全球化》中提到过:

地球上的土地是有限的,但生产过剩的危机则是无穷的,这一矛盾会迫使着各大列强之间互相抢夺殖民地。而最终的结果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老牌殖民帝国和新兴殖民帝国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地步。

可是,由资产阶级造成的战争,牺牲的却是无产阶级的生命:

在战争中,政治家提供弹药,富人提供食物,而穷人则提供他们的孩子。等战争结束后,政客们取回剩余的弹药,富人会种更多的粮食,而只有穷人,在寻找自己孩子的坟墓。

战争使得民族主义的本质暴露了出来,这是一为什么一战后会出现《西线无战事》这样的反战文学作品。

资产阶级也乐得看到无产者的仇恨被转移到彼此之间,省得无产者发现其生活的困顿是本国资本家的贪得无厌造成的,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稳定统治。

就如俾斯麦,你可以说他是德国的民族英雄,但是也是他将德国拖入世界大战。这是因为,在国家面前,俾斯麦更爱他所代表的阶级:容克地主。

俄国当初之所以和德国反目成仇、加入协约国,正是因为俾斯麦提高了农产品进口关税,因为俄国廉价的农产品损害了德国地主的利益。

但我们也需要思考,为什么民族叙事对底层人能起作用。

实际上并不难理解,一个社会中的边缘群体、一个处处受歧视的人,唯一能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的,不就是精彩绝伦的宏大叙事吗?

就像我在《假集体》中讲到过的,民族本身就是一个身份标签,这个标签贴在了穷人的脑门上,他们便以为自己和脑袋上也有这个标签的富人是一类人。

就像996的中国人听到汉武帝爆杀匈奴时,便以为自己也是汉武帝,自己也是卫青、霍去病了,而忘了一他们的阶级身份,他们只会是汉武帝横征暴敛下活不下去的农民。

就像在乌东蹲战壕的俄国人一想到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开疆拓土,就仿佛自己也穿着华丽的军装、握着镶钻的军刀指挥着部队一样,而忘了自己更可能是罗曼诺夫们扔到雪地里冻死的“灰色牲口”。

就像美国一天打三份兼职的穷鬼,每每想到华尔街精英天量的财富、五角大楼里将军们指挥着航母征战四方,便忘却了身体的疲惫,脑中大声播放“USA!”

伦敦东区最贫困的爱国者,只要一想起帝国的工业和财富,也会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

他们虽然生活困顿,属于废物一个,但一想到自己是“X国人”,祖先辉煌的历史就瞬间涌进了他的身体;

在此刻,他不再是那个考不好的学生、受父母虐的孩子、被老板骂的职员,而是满腹经纶的史学家、纵横捭阖的政治家、有勇有谋的军事家,其实原理就跟打游戏、二次元、饭圈、吹牛逼差不多,所以这玩意儿甚至还有点上瘾性。

但这些宏大叙事本身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一分一毛的利益;对于他们来说,民族叙事只不过是一种毒品、安慰剂罢了,和宗教没啥两样。

5、“新的敌人”

你爱你的国家,但你的国家不一定爱你。

或者说,你爱的这个国家根本就不是你的国家,

而是资本家、地主、买办、官僚、寡头、军阀的国家。

当你剥除他们的民族身份后,绝不会认同自己和他们是一类人。

正如同他们不会认同你为一类人。

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宪法出版,但该宪法是俾斯麦在议会上口述完成的,根本没经过讨论。

正如同时代的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所说:“俾斯麦的军事胜利砸碎了德国立宪派的脊梁。”

然而台下的资产阶级议员们没有提出任何反对。

为什么?

80年前, 这两派人宁可把欧洲打成一片废墟也决不肯后退半步;而现在他们竟能握手言和、抱团取暖。

而原因只有一个:新的敌人出现了。

1831年,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

正如马克思写到:

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可他们脆弱的联盟终究是维持不住的,只要分配模式没有变化,生产者的收入无法买下他全部的产出,整个社会就一定会被过剩的产能压垮。

届时,他们就只剩下一个选项:发动战争,然后在战争中走向毁灭。

就像现在的俄国、美国和以色列。

参考资料

《共产主义ABC 第七章 民族问题和共产主义》尼·布哈林、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伯爵】逃进山区,为什么是全世界古代平民的共同选择?

德国的统一为何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文明的故事】

《族国主义论丛》海士

CC0 License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番茄米线哲学、政治、经济、历史...... Medium英文号:Tomato Ricenoodles
  • Author
  • More
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
25 articles

家校四篇:前言与目录

基础人文科学
1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