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看人生|《高敏感是種天賦2》與眾不同的內在力量:書摘、重點與金句
《高敏感是種天賦2實踐篇》
原文書名為 On Being Introvert or Highly Sensitive Person。主要探討兩個人格特質:內向及高敏感,並介紹其高度敏感的定義和特點,並提供應對這些特質的實用建議,如:在人際關係中保持平衡、管理情緒、應對壓力等方法。
書末附錄提供測試和問題集,幫助讀者更精準的了解自己是否為內向或高敏感,及如何更好地發揮特點和潛力。整體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意識,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作者:伊麗絲.桑德(Ilse Sand)
心理治療師,主要研究卡爾.榮格與齊克果。身為高敏感族的一員,更了解其心情和苦處。接受各類心理療法的專業訓練後,現從事心理諮商督導。
重點整理和金句
考慮篇幅和著作權,盡量以不影響原意的方式節錄。
關於高敏感,之前有分享過:
閱讀看人生|《高敏感者愛自己的19個練習》書摘(HSP介紹篇)
閱讀看人生|《高敏感者愛自己的19個練習》書摘及應用(美好提案篇)
因此,本書的人格類型部分的分享就不再贅述,著重於自我照顧的實踐和應用。
重新認識你的「人格類型」
如果你發現自己說話很少人注意,不一定是你說的不對或不值得參考,而是現有文化的慣性,大家多會聽取外向者的言論。
內向的人不受外在世界吸引,反而比較關心其對自身產生的衝擊,並從中找尋意義。
從過度氾濫的資訊中「抽身」!
- 為思緒創造喘息空間
外向人喜歡邊聽大聲音樂邊工作,內向人則在安靜環境中才能達到最高效率。
- 避免接受過量資訊
如果太常看新聞,你很容易誤以為世界上的暴力遠多於愛。
這樣的觀點會增加壓力、不安感。
- 不要因為內向造成失禮
筆者我有一位內向的朋友,每次他在沉默中開啟話題的方式,都是用手指或手肘碰觸別人,同時直接發言。他或許是因為不擅長社交才會無意間做出令他人不解的行為,我曾經告訴他開啟話題的發語詞有很多,例如:「對了!」「說到...我想到之前...」「話說...」都很通用。
作者桑德說:開啟對話並不容易。若對方沉默,可用「你知道嗎?」帶新話題。
- 消除過度刺激的方法
- 打掃
- 運動
- 洗澡、泡澡或泡腳
- 聽音樂
- 從事創意活動(繪畫、寫作、編織等)
「戰勝」多災多難的內心小劇場
- 可以未雨綢繆,不要杞人憂天
擬定備案卻是令人有安全感,但也可以告訴自己:「如果最糟的情況發生了,再來對付它。」或許屆時會有很棒的點子產生。
- 困境可能是機會
維也納的一位神經濟心理病學教授弗蘭克相信:
最能安然度過困境的人,是善於從中發掘意義的人,這也常是內向者與高敏感族最擅長的。所以,不要覺得不幸發生時,自己的機會比別人差,或許你能在困境中發揮創意。
「尋找」屬於你的快樂與人生意義
快樂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享受(較短暫),另一種是滿足(較長期)。
- 找到對的工作
內向或高敏感人通常花更多時間找工作。
敏感的人無法忽視令他不適的事物,有時會因此離職。
- 若不執著於物質
內向或高敏感適合自由業,可以發揮想像與創意。
可以確保工作場所環境更適合自己,對時間掌握更有自主權。
「對」的方式處理衝突、劃定界線
為了逃避衝突,能拖就拖,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對的時刻」。
有的人隨時可以為公道出聲,但偶爾放棄你認為的「對」,
不要為其爭吵,可以省下更多力氣。
說不清楚所以然時,「不解釋」也是一個方法。
以你的「內在信念」做決定
- 假裝跟別人一樣,會付出代價
最糟糕的情況,是我們根據「別人怎麼看」來為人生作決定。
有些人用社會價值求職、選擇休閒娛樂,而不考慮喜好和意義。
- 找到自己的路
如果身邊的人不喜歡你的做事方式,或以此為理由拒絕你。
你依然可以活得好好的,說不定還更快樂。
和自身及自我價值和平共處非常重要。
務必記得
你只是特別敏感,而不是過度敏感。
你只是在充電,而不是偷懶。
你只是與眾不同,而不是不對。
歡迎造訪並追蹤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