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的夢幻島》:一不小心,就淚流滿面

一隻會彈琴的貓
·
·
IPFS
·
一不小心,就寫太長了。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寫在前面:

在四零三地震前夕的那天夜晚,熬夜看完《約定的夢幻島》這部漫畫的最後一話時,發現自己早己淚流滿面。我靜靜地躺在床上,在黑暗中抱著枕頭,思索著這幾個禮拜沉浸在兩位作者畫筆下的世界觀的劇情,很多時候的某些片段、某個人物間的對話,那一瞬間就整個觸動內心深處的心弦而爆哭。 有多久了,沒看到如此讓我感觸良多的漫畫,整個人的靈魂就被救贖般,就好像有人摸摸我的頭、擁抱著我說:「嘿,妳不是一個人。幹嘛躲在這裡,來吧,我們一起玩吧。」距離上次有這樣和宇宙靈魂共鳴的感覺,是好幾年前,看《星際效應》時,整整一個禮拜腦海中都是電影的畫面和配樂。 那種感覺無法言敘,說太多似乎太矯情,說太少又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無法宣洩快要滿溢出來的感動和感概。

***

那裏頭講述了很多關於對生命的尊重(眾生平等)、殘忍的食物鏈、肉弱強食、生存競爭、物競天擇……

那是一個發生於未來地球的世界觀2045年。但整部漫畫只有到最後一話時,我們才詳細得知真正的人類世界是長怎樣,而前面看了那些鬥爭不停歇的殘酷劇情時,那種情緒慢慢堆疊到最後幾話時,就突然在食用兒童來到人類世界時,聽到拉托里家族的代理人說的那些話,而內心感概著:活了好幾千萬年的人類,經歷了無數次戰爭,才漸漸地、真正地理解愛和尊重任何物種的生命。就像五月天《派對動物》中,我很喜歡的一句歌詞:「花兩億年 進化卻沒有進步。」

而一開始的故事,由看似美好溫馨的孤兒院孩童們和媽媽的日常展開,後來因被領養的柯妮,忘了拿她最愛的小兔兔,艾瑪和諾曼兩人才發現這一切的真相,於是展開一系列的逃亡大作戰,和奮力抵抗這未知的龐大世界,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命運的枷鎖

真相往往是殘酷的。要是哪天醒來,發現自己待的舒適圈和那些所謂歲月靜好的時光,全是虛幻的,我到底有沒有勇氣去掙脫這沉重的命運枷鎖呢?

就算我有勇氣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我有那個力量去幫助別人一起脫離這沉重的枷鎖嗎?還是,只是就自私的想著:自己可以活下來就好了,剩下的我無能為力,畢竟這世界的真相太殘酷了。

每次看到艾瑪那天真、善良的理想主義者的自信姿態時,內心會感概著:有一群智商高、善良和值得信賴的夥伴真的很好。

有時候太天真,在這殘酷的社會上,是生存不下去的,這社會不是妳想的那麼簡單。」這是長輩們和親朋好友們從小到大常常勸告我的一句話。

每次聽到他們這樣對我說,內心五味雜陳,卻無情緒地冷淡回覆著:「我知道。」接著就是沉默不語。因為那是一種很沉重又複雜矛盾的心理狀態。也許艾瑪在那充滿愛的地方被富養著,於是有一種,不管面對多現實的問題,都會用樂觀的態度去積極面對,因為她並不是一個人,而是無論如何都會有一群互相信賴的夥伴們,團結合作突破重重關卡。

相較於其他量產農場的孩子們,並不是一個在充滿愛的環境下被養著,那只是一個利用與被利用的地方。那裏養出來的孩子,甚至沒有自己的心智和想法,就只是當作被鬼吃的食物,就是所謂一團會呼吸的肉,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更別說這世界的殘酷真相。

當時看到這,知道農場竟然還有分等級,越高級就被富養著,大腦的肉質也越好吃。這樣的情節,像是在隱喻著現實社會的食物鏈、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殘酷大自然法則。當我們在吃美味的烤魷魚、烤豬肉、三杯雞肉時,要是牠們哪天就像這部漫畫中的孩子們,突然意識到自己和同伴們的生命是珍貴的,為何我們要被人類吃呢?我們要起身為自己的生存權利反抗!我們要掙脫這樣的命運枷鎖!我們要流血革命!我們不要成為砧板上被人任意宰割的魚肉!

但就像漫畫那樣,即使平安逃出廚房裡的砧板,頓時發現這整個世界根本就是一個大砧板,而真正拿刀俎的就是所謂的「大自然法則——也就是神」,那我們是否會認命呢?還是打破這世界運轉已久的既定規則,重新訂定一個新的規則呢?這也是漫畫的重點,「約定」。

新的約定勢必會帶來世界新的規則和改變所有萬物的命運。但訂下新約定的人,如果像艾瑪這樣大愛無私的人,肯定會帶來更美好的世界;但如果是像拉托里家族的尤里烏斯為了守護人類世界的和平,去背叛所信任的朋友夥伴們,和鬼的世界做交易,用一部分人的犧牲(也就是食用兒童的由來)來換取大部分人類的和平。

那樣的約定是在犧牲另一部分人的生命,難道他們就該死,不該享受幸福美好的人生嗎?少數人就必須臣服於命運的枷鎖、服從多數決,只為了換取大部分人的歲月靜好嗎?像艾瑪這樣理想主義者,不想犧牲任何人的生命,努力向命運爭取可以換來一個美好又和平的世界時,我腦海中浮現耶穌這類形象的人物。

但漫畫畢竟是美好的,現實生活畢竟還是殘酷不公平的,現實社會仍舊是少數人被犧牲換取多數人的美好和安樂,戰爭、壓榨勞工、剝削童工、割韭菜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這也是看這部漫畫時,帶給我很大的反思。而努力爭取美好世界的類似救世主的角色,在這部漫畫是未成人的女孩子艾瑪時,更讓我感到一股強烈的感動和震驚,也理解到為什麼這部漫畫會叫做「約定的夢幻島」了。

如果這世界的所有信仰中的救世主都是女孩子,或者從遠古時代掌握大權的首領大都是女孩子的話,會不會就不會有戰爭了呢?不知道呢,很難說呢。因為這部漫畫的前鬼王就是一個殘暴冷酷的女王,直到穆西卡當上女鬼王。

生命的尊重

這部漫畫,有一幕讓人怵目驚心,就是「食用兒童」被一種稱為「維達」的植物給活生生刺死,且那植物會吸人血,並開出燦爛美麗的艷紅色花朵。剛開始看漫畫時,被柯尼死亡的那一幕給嚇壞,想說:「what the hell,那是什麼厲害的花朵,竟然插在人類的胸口上!」後來看到「鬼」這生物時,更是嚇傻。

直到艾瑪等人遇到穆西卡和宋傑時,才知道那朵花真正的涵義。那時候我的心情大概像艾瑪一樣,對這駭人至極的「鬼世界」和「鬼」產生了另一種不一樣的想法。

在鬼的世界中,也像人類一樣有自己的信仰,也就是神。在狩獵食物後,都會有所謂的「儀程」。就是拿著還未開花的維達(吸血植物)刺進尚未死去的被狩獵的生物,如果維達開出美麗的紅色花朵,代表神明賜予你這食物,你才可以食用這生物的肉;反之未開花就不能食物。而且這儀程,必須趁著生物還活著的時候做,這樣維達吸取肉食動物的血,而達到放血功能,才可以保存肉類良久。

而被維達刺中的生物,不會感到痛苦就死去了,因為儀程,是鬼對神明所賜予糧食的感謝之情,如果心中沒有對神明賜予的生命和食物敬意之心,這樣的儀程是沒用的。

就好像以前孩童時,長輩常在飯桌前告誡我們,要感謝農夫感謝大地賜給我們食物,所以要通通吃完見底,不能剩下,要不然下輩子沒飯吃、或者遭天譴之類的恐嚇話語,恐嚇我們這些愛挑食的屁孩。就像看日劇時,都會在吃飯的場景看到這一幕,全家人坐在餐桌上,雙手合十一起齊聲喊著:「いただきます」。後來大學時上日文課的老師跟我們說,這句話也是意味著對大地或者神賜予我們的食物懷抱敬畏和感激之情,感謝它們奉獻自身的生命給我們人類補充能源。

這也讓我想起基督徒的人們在吃飯前也會做禱告,也代表一種對萬事萬物的生命懷抱著感恩之心。

而當我看到艾瑪等人為了找尋「七面牆壁」的過程,還有進入七面牆壁內的世界和裡面的生物訂下新的約定(不知道是不是真正創造宇宙萬物的神,因為牠也會吃人肉,漫畫的作者對於這號神祕生物並沒有過多描述)訂下約定的這些場面(漫畫這部分我超愛,把整部互相殺來殺去、弱肉強食的漫畫提升到另一個層次,充滿哲理和宗教意味),腦海想到佛教最有名的一句話說:「眾生平等。」

上網查,才知道這句話出自《華嚴經》佛陀說的一句:「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則得現前。」

雖然作者到最後還是沒有透露出,關於鬼的信仰,所謂的「神」是否就是我們人類所認為的「神」,但可以從宋傑口中得知,因為信仰,他不吃人肉,雖然他心裡非常想吃那美味的人類。對於美食在前,誰又能抗拒呢?對鬼(除了邪血)來說,不吃只能死路一條,吃了會殘害生命。

而艾瑪偽裝自己進入鬼的城鎮時,才發現他們也像人類一樣,有孩子有爸媽,有對家人的愛和保護,沒有吃人肉,他們會逐漸失去自我而毀滅。如果沒有穆西卡如救世主般的誕生,還有艾瑪等人打破這一切的不平等,鬼和人類的不平等契約,終究會持續著到世界末日那天。而那些被犧牲的少數,終究死得不明不白。

但回過頭來說,現實社會的生命終究還是不平等的,這現實社會終究還是遵循著那一套殘忍的法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而這社會終究還是會有像救世主般的人不斷出現,像是耶穌基督、泰瑞莎修女、南丁格爾、佛陀、甘地、珍古德等,這樣光明的守護著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但有光明就會有黑暗,仍舊會有像那殘忍的鬼王一樣的人誕生,像是希特勒、秦始皇那樣殺人無數的殘暴怪物出現作亂。

愛與歸屬感

家,通常在法律上都是指有血緣關係的直系血親組成的單位,或者合法的領養孩子。

但在這部漫畫的世界觀中,一開始呈現美好的家庭氛圍,看似溫馨的孤兒院,溫柔的「媽媽」和孩子們組成的一個家。那是一個看似充滿愛與歸屬感的地方,讓在高級農場的每個孩子都被富養著,有著溫暖的床鋪、美食,和良好教育和溫馨的手足之愛的幸福環境。

裡面的孩子們都沒有血緣關係,膚色、髮色、眼睛的顏色都不一樣,但那些孩子們在「媽媽」的教育和愛護之下,擁有一個很幸福的家,雖然那個家是邪惡思想下的華麗包裝,但那樣緊密濃厚的情誼,不管那些孩子面臨多困難的處境,都能有智慧和勇氣去面對。

有時候我都在想,那樣的媽媽——伊莎貝拉,比我兒時所擁有的親情和教育環境更令我羨慕不已,雖然這一切都是邪惡思想下所誕生出的模式;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那樣的環境下教育出的孩子內心都特別的堅強勇敢又聰明和善。

在看這部漫畫我常常看到GF出身的孩子們,都比成熟的大人還要有相對的有智慧。也許是孩子這個身分吧,更能有同理心,但孩子如果慢慢逐漸長大經歷了一些,背負的責任越重大時,和當時的朋友之間距離越拉越遠,且越走越孤單時,也許會像諾曼、伊莎貝拉和拉托里家族的密涅瓦(詹姆斯)和彼德,內心陷入一種矛盾痛苦的狀態。

他們也許想著,與其說出來自己那與眾不同的想法,可能會造成朋友之間的誤會和痛苦;與其那樣煩躁的解釋著,還不如用自己的方法解決,並承受這一切。而那份溫暖的歸屬感漸漸地隨著負面環境排山倒海似地劇烈影響,又加上沒有朋友的陪伴,一個人獨自承受這可怕的、強大的黑暗漩渦能量時,心中的愛會慢慢被耗損、掏空;而原本溫熱的心就逐漸變得冷漠無情,甚至想殺害危害到自己利益的或阻礙自己目標的生命。

所以,有時候看到天真樂觀,憑藉著一股友情和勇氣的力量往前衝的艾瑪時,真的就像在實驗農場Λ7214 的孩子們一樣有股衝動,想上前打她一巴掌,想大聲跟她說:「要是我們都死了呢,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那樣美好環境下成長的!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像妳一樣擁有那樣的幸運,擁有聰明和運動的天賦。」

那時候想說,如果今天艾瑪是在實驗農場出生的話,也許這部漫畫的劇情和結局會有所不同吧。

這裡有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角色叫艾菲,她沒有在任何農場被養育大的,是一出生就被鬼拋棄的「劣質肉品」的嬰兒。而吃人肉才能活得像人類一樣擁有自我意識和聰明智慧的鬼,也會對還是嬰兒時的艾菲產生一絲絲共情之心,而把她當女兒般的細心扶養長大,就像人類的爸爸和女兒所組成的幸福家庭。

於是艾菲懂得鬼的語言、也懂得人類的語言。站在艾菲的立場,她看到鬼溫柔、善良、貼心的另一面,也看到人類黑暗、自私自利的一面。因為她在鬼的扶養下,也體驗到艾瑪一行人所謂的「家」,所謂充滿愛與歸屬感的氛圍。

所以「家」,可以是跨越種族、物種、性別、語言、甚至時空,只要讓我們的心有安全感,有被愛的感覺,那就是完整的「家」。

最後

雖然這部漫畫已經完結,但有些謎題還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例如:進入七面牆壁的那個世界,是人類的意識和思維所構成的一個時空。但那個時空似乎不適用現實世界的空間,像另一種維度的空間,就像電影《星際效應》裡掉入黑洞的空間那樣。

而這部漫畫,剛好就是當你解開了七面牆壁的思維時,會進入四維空間,裡面有一個類似黑洞的球體,就可以進去和神祕生物溝通。漫畫對這部分並沒解太多解釋,為何會有七面牆壁那個黑洞的球體,而那個類似像「神」一樣的神祕生物又到底是何方神聖呢?我最愛就是這PART,但作者最後還是沒解釋,好可惜啊。

還有那個喜歡享受刺激戰鬥帶來的血腥快感的列烏維斯大公,為何最後會幫助穆西卡登上鬼王的寶座呢?並且推翻之前她姐姐的殘暴政權?感覺把之前那種無情冷血的殺手人設給洗白成有智慧良善的軍師,我看到後面那幾話時覺得有點困惑,想說,他是不是被穆西卡等人給打動?

還有穆西卡他們口中的神,口中的最原始的信仰,到底是甚麼呢?雖然這部漫畫有出現寺廟,但似乎沒有解釋那無臉神像的來由。還有大僧正等人的角色,似乎沒有刻劃太多,草草就過去了,也看得一頭霧水的,不過,我想那應該是類似神職人員或者神官、司儀的那種重要角色。

這部漫畫感覺宗教信仰神職人員的身分和貴族、皇室同等重要。這讓我想起歐洲的中世紀有貴族階級、封建制度、君權神授的觀念。所以穆西卡正因為得到大僧正等人支持也加上貴族的支持,才可以登上鬼王的寶座。

不過,另一個不解的還有Λ7214的實驗兒童,到底是被做了什麼殘忍的特殊實驗,才會有致命的發病情況,那個病到最後也沒解釋是什麼,只是食用兒童到人類世界後病就被治好了,幸好有治好,要不然諾曼過世,我大概會覺得結局很爛。

總而言之,我還挺喜歡這部漫畫帶給我的一些反思和思考,可以從很多層面和角度去探討一些心理行為、物理行為、社會行為、宇宙空間、哲學思維等等。

其實看到後來,才明白為何這部名稱要取名《約定的夢幻島》,遵守約定的人叫彼得,而彼得的哥哥又把自己的名字取成密涅瓦。而小時候看的童話故事《夢幻島》中的男主角就叫彼得,不願長大的彼得,就像這裡的彼得一樣,不想改變原來的約定破壞原來的虛偽和平,活在自己所認為可以帶給世界和平的國度裡,直到艾瑪出現打破這一切偽裝的美好。

而彼得的哥哥,替自己取名為密涅瓦Minerva,而貓頭鷹是他的象徵動物。而《哈利波特》中的麥教授,她的全名是麥米奈娃「Minerva McGonagall」,而她在《哈利波特》裡的形象是聰明嚴謹的人設。但其實Minerva是羅馬神話中智慧、戰爭女神的名字,她的形象類似希臘神話中雅典娜的形象,聰慧正義,手持長矛、盾牌,頭戴鋼盔,而貓頭鷹和橄欖樹是她的代表形象。

而那些食用兒童到了滿十二歲就會被出貨,永遠沒辦法長成大人,就像童話故事中的《夢幻島》一樣,只是這部漫畫一點也不夢幻,而是充滿血腥和殘酷。倒是有點像諷刺現代的社會,感覺就像看似美好有序的烏托邦世界,但這些都是建立在犧牲他人血肉的狀態下所建立的邪惡美好。

目前還沒去看過動畫,因為聽說動畫第二季魔改很嚴重,甚至把金色池塘、七面牆壁那些都改了,那剛好都是漫畫最精采的地方欸,於是就沒動力去找動畫看了。就像當初看完《美少女戰士》動畫版後,去找漫畫看完時,才發現動畫都亂改,明明漫畫的人設和劇情很有深度,動畫卻改成動不動就很愛哭泣的角色。

總歸來說,《約定的夢幻島》這部漫畫對我來說真的很好看,很多細節都值得細細思考。

*P.S:每次寫這種觀劇、閱讀心得,常常一不小心都寫得落落長,畢竟太多感概在心中,說上三天也說不完啊。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一隻會彈琴的貓高敏感、內向、多愁善感的貓。 慢熱慢熟、又愛自言自語的貓。 寫作風格平平淡淡、寫作體裁不限,只要有興趣和靈感都想嘗試看看。 喜歡彈琴、聽古典音樂,和任何好聽的音樂,很隨興但不隨便的貓。 IG:han8.16
  • Author
  • More
窗邊小語集
77 articles

春之歌、玫瑰之歌

年節春遊去(二):海上來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