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真的都是債,無債不來呀
IPFS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自述,來文照登:
小孩生後,才真的體會當父母的辛苦。我第二的小孩出生了,出生前幫他補了很多的功德,加上多追加補的功課,應該也有經文各兩百遍以上的等量功德,補到後來佛菩薩開示可以不用再補了。
近來收到師兄通知,他告訴我第二個小孩是我過去世僕人,因對當時對他過於嚴苛,後來還導致往生,而且當時他也有家庭,共有五位親人,他是一家支柱,所以也間接造成家庭破滅,造成大怨;所以本世應緣投胎當我的孩子。師兄說我要再唸經文各280遍,以化解這段因果。
聽了後心中真是感到感慨,不過,一件件來吧!我再送件請示,所擬問題如下:
1.當初在小孩出世前已經補功德到佛菩薩開示不用再補了,是否還有欠小孩?
2.若出生前做的功德為償還對小孩的業障,目前是否還需要幫小孩做什麼功德,以讓小孩福報俱足?
開示:
1.需再誠心持誦經文各270遍,以還五位親人,待持誦完畢來信專案迴向化解此因果業由,解冤釋結。
2.可補福德,量力而為。
看完開示我才明白,原來經文各270遍是要給當初被我間接破毀的家庭。當晚我就奉請五位業主菩薩,我願意唸誦經文各300遍,當作補償,請祂們原諒;當晚我也抱著孩子跟他懺悔,我說:「我知道你的靈聽得見,就聽我懺悔吧!過去的無明,傷害了你與你的家人,我感到很虧欠。你放心,欠你的我一定還,你家人的部分我也追加經文,希望你能原諒我。上輩子沒有好好對待你,這輩子除了福報幫你補足,讓你有一個好人生外,也會好好教育你、補償你,希望你原諒我」。
想來真是感嘆,子女還真的都是債,誰叫我上輩子幹了太多錯事了!
後來又想到自己大女兒,自己也曉得她是來討報的,也在她出生前把該補的都做完了,但在迴向的名目上都是以補福德居多,並未詢問是否還需要再補;自己當時也不想知道她與我的業障關係,以免讓自己心裡產生隔閡,便不敢請示。現在知道與第二個小孩的關係了,心想-「命運安排真是巧妙,身不由己呀!」而且近來 佛菩薩也開示自己在情關的考試上總是考不過,於是想說-乾脆問一問算了,幫自己早是看破這世間因緣,早日學習放下。所擬請示問題如下:弟子知道過去與大女兒是逆緣,但弟子始終不願多想。不過既然情關總是考不過,就請開示讓弟子知道吧,早點了解一切都只是因緣,感恩佛菩薩。
開示如下:過去世侵佔她五分土地,再誠心持誦經文各108遍,待持誦完畢來信專案迴向化解此因果業由,解冤釋結。
好吧!現在總算知道了,一個是過去世的僕人,一個是過去世侵占東西的人,現在都當我的小孩。過去世做完這些事情,一定都不想再看到他們,結果現在當了我最親的人,讓我想跑都沒機會。
師兄常說世間因果關係大概就是報恩、報仇、討債、還債這四種,再怎麼好、怎麼不好;怎麼親、怎麼不親的關係,背後癥結都是這幾種狀況。有些討完就走,有些還能繼續相處;無論如何都告訴我們--人生只是暫時因緣的合和,因為過去結了緣,本世才又再一起呀!
要看破放下很難,但不看破不放下,要出輪迴根本就不可能!告訴自己該看清了!這不是代表往後不對孩子好,而是告訴自己該看透因緣的本質了!
希望能當作您的借鏡,以上分享。阿彌陀佛。(自述結束)
《金剛經》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確實是難修的部分。把地水火風四這大假合的色身當成自己,因而產生貪生怕死的心念,這個叫做「有我相」。
見人有美醜,自己心中存著愛恨分別,心中每個人都有分別,沒有一視同仁,這個叫做「有人相」。
自己的心念時常隨著世間的財色名利流轉,不肯追求解脫之法,這個叫做「有眾生相」。
無法放下凡塵的諸多心念,心境隨妄想流轉,並使罪業種子依然時常萌芽,不求開悟真實的自性、佛性,這個叫做「有壽者相」。
以下引用李師姐的文章:
佛在華嚴經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真如本性),但累生累劫以來,凡夫一直用六根分別外面六塵境界(六識),第七識執著,含藏在第八識裡,把本來清淨的真如本性染污、障礙住了,變成妄想心。凡夫住在自己的妄想心,當心跟外境接觸時,便先「取相」,執著「我」,就產生「我相、我見」,再相對地分別出人相、眾生相,然後開始起妄想、造業,過去生是這樣,今生是這樣,來生還是這樣,繼續執著另一個五陰身心的我,繼續造業感果,再感得下一世的五陰身心,如此輾轉相續不能解脫(壽者相)。
《金剛經》說的不住相、不住法、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要我們安住在自己無相的真如本性,接觸外面的境界,不取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對外面境界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但心裡不動心,不管別人讚歎也好、毀謗也好,都還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內心不隨妄轉。即使是布施、度眾生等善行,只要是有相、有分別執著、有起心動念,也只是在顛倒妄想中,增加一些善業福報而已,還是會啟動生死業力、被業力所牽引,所以佛說菩薩不應住相、不應住法布施,要先調整心態,把心端正、安住在無相的真如本性之後,再行善法。
在分享自己的例子前,我想先分享淨空法師講《楞嚴經》的幾段話,對我理解《金剛經》與修正心性很有幫助,希望也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凡夫的世界─妄想心:「妄想」是怎麼來的呢?當我們這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感受」,有快樂、痛苦的感受;從快樂、痛苦的感受當中,又產生一個想法出來,而這個想法是你生生世世、生命經驗所累積來的。我們看喜歡吃榴槤的人,他跟榴槤一接觸,聞到它的味道,會產生美好的想法:「榴槤是非常甜美的東西」;如果過去生對榴槤有痛苦經驗的人,他看到榴槤會說:「欸!這個味道真的很臭穢。」雖然是同樣一個東西,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想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欲望」,這個就是「造業」的根本原因。其實妄想就是我們在過去生命當中,造了很多很多的業,留下很多的生命經驗,變成我們今生的一個想法,佛法說這叫「顛倒想」,這是生死的根本。那我們的目標,就是把這無始劫的顛倒想,轉成清淨的「真如」─「把心帶回家」,或者說是「恢復我們的本來面目」。
在佛法中,並不對治「感受」,因為對一個初學者來說,「感受」是不能控制的。好比說你用針刺我,這種「痛」的感受,是沒辦法對治的,那是「業報」;但是這樣的感受,產生什麼「想法」,這個「想法」就可以對治了。「色陰」及「受陰」都不能對治,這跟過去的業力有關係;但是到了「想陰」,你就要去主導了。所以這個「佛」字,表示你心中開始依止智慧來做事,而不是依止感覺來做事,你已經不再跟著感覺走了!
「佛」者覺也,修持「首楞嚴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會慢慢地開展出來。如果一個人老是跟著妄想走,你的生命大概就是做你喜歡做的事情,你喜歡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誰也管不住你。一個開始修「首楞嚴王三昧」的人,是做我該做的事情。比方說:我的功課時間到了,我現在的心情不想拜佛,你不要管你的妄想,把衣搭上去,走到佛堂就去拜佛。當你有一天,發覺你已經慢慢從「我喜歡」做什麼,改成「我應該」做什麼,恭喜你開始要遠離這個惡朋友了,你跟妄想慢慢保持距離了,也表示我們無始的生死業力--十二因緣的力量,開始變輕了。你的心態改變,就是你生死業力的改變!如果你還是活得很情緒化,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那你一輩子就是生死凡夫,你來生還是生死凡夫,修再大的福報都沒有用。所以修持「首楞嚴王三昧」,會讓你理性的智慧開始加強--「心常覺照,不隨妄轉」,雖然心中起妄想,但不隨妄想去。
我們不是要你改變你的感受,這是無量劫來打了很多妄想,所留下來的等流習氣,你怎麼跟妄想抗拒呢!你不是它的對手,只能用智慧觀照、觀察它,問妄想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消失了。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它只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心、境碰撞的時候產生感受,才引生妄想。不是改變你的妄想,妄想你改變不了,你只要「無住」它自然就消失掉,它對你就沒有影響,「有」跟「沒有」一樣。
為什麼我們經常去做不該做的事、去說不該說的話呢?問題出在哪裡?依本經的意思,就是因為你「住在妄想」─「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時,我們的心有所住,住在心中的那個影像;就是說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時,色塵有色塵的影像、音聲有音聲的影像,我們就住在這些影像上,然後開始打妄想、啓動了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那為什麼聖人跟外境接觸,不會啟動生死業力呢?佛陀在大乘經典說:阿羅漢證得「無生」之後,雖然無量無邊的生死業力還沒有結束,但是他「心」跟「境」接觸時,他「無住」!所以這些業力不能得果報。很多事情都是本來無一物,是我們自己去惹塵埃啊!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仁者心動」,然後就住在外境、打很多妄想,生死罪障凡夫就是這樣出現的。
佛法的修學,一定要靠你自覺!講實在話,沒有一個人可以改變你,一個人要改變,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你自己願意改變」。佛陀不能改變你,佛陀出世說法,祂創造一個讓你改變的因緣;祂把道理告訴你,還得要你自己吸收以後,發自內心的覺悟,告訴你自己:「我要改變!」這時候,生命才真實的開始改變。所以「自覺」很重要,你自己不覺悟,誰拿你都沒有辦法。佛陀出世對你也沒有用,那只是一個助緣而已。(淨空法師講《楞嚴經》的引用結束)
我想我累生累劫的脾氣都很暴躁、很愛生氣,這種習氣變成了業,累積在我的阿賴耶識裡,所以這一生一遇到境,就常妄心隨妄境轉,取相、發脾氣,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笨、這麼不懂事、這麼惡劣...等。家人反應比較遲鈍、做事拖拖拉拉沒效率,我會沒耐心發脾氣;不照醫生指示亂吃藥,我會認為是為對方好就理直氣壯越講越大聲;在工作上遇到有人只做官不做事,有成果自己攬、出事了都推給下面的人,我也會自以為有正義感地生氣。在家裡在外面,都不斷被自己的妄想心牽著鼻子走,煩惱不斷,直到最近因為情緒起伏太大,干擾一直來,我才開始警覺,我不能再隨著自己的感覺走,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我沒辦法改變外境,因為那是業力所感得,我只能接受認命,我也沒辦法抗拒我累生累劫累積下來強大的妄想煩惱叫它不要出現,但我可以「無住」,脾氣要上來的時候,我的心不要取相、不要執著在這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本來就不存在的虛妄煩惱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應該要回歸清淨的真如本性,做對的事、做該做的事!
不過這種智慧還真的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達到的,有時還是會一遇到外境刺激就要直接爆發,但至少要學習先「不動」,不要馬上發作,等妄想過去、冷靜把事情看得更清楚後,才採取行動。(李師姐文章引用結束)
這篇文章真的值得您多看幾遍,尤其是淨空法師講《楞嚴經》的引用,請再好好思考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以及學習如何「轉念」與「無住」,這才是解脫的真正道理!
本文來自牟尼精舍
牟尼精舍網站連結:mouniassn.pixnet.net...
【牟尼精舍簡介】:
我們不接受供養、不收錢、不推銷、也不強迫修行,單純義務只求能結善緣解決您的問題;我們專解因果事件、因果問題、治因果病、…,無論婚姻、家庭、事業、家族、痼疾、學業、…等人生不順遂的問題均能請示!歡迎有醫生看到沒醫生、有神問到沒神者,人生遇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仍不得其解的有緣人,不妨一試。
目前已開放網路和現場問事:
1.請點選(網路請示) 2.請點選(現場請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