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舞台、追星、幻想

Te殊处理
·
·
IPFS
·
七日書 Day 2 小時候認為充滿幻想與可能性的地方:舞台

作為一個千禧年出生的小孩,很小就已知道童話裡都是騙人的,帶著這一代人莫名其妙的“早熟”,看待所有的 fantasy 都是百歲如流富貴冷灰的態度,無論是芭比公主哆啦A夢,還是百變小櫻⋯⋯但是,對於“追星、舞台”這種頗為成人化的興趣愛好,我卻始終抱持著莫名的興奮和幻想。


說到對舞台的幻想,最開始就是關於“唱歌”。

當時沈迷港台流行音樂,王菲張惠妹蘇打綠張懸五月天,這些歌手樂隊如數家珍。每逢假期,對著家裡的大屁股電腦,看著屏幕裡低清掉幀的表演視頻,無數次幻想自己能在舞台上身著華美狂飆高音,也對著鏡子裡的自己假裝一束追光為我投下。

小學時,因為聲音條件不錯,唱歌也不跑調,就被選進合唱團做領唱。那時學校大張旗鼓去排練“紅歌大家唱”,據說最後要去中央電視台去錄製。我表面滿不在乎一臉淡然,實則內心早已沸騰,每天下課興高采烈跑去音樂室,背對著一架巨大三角鋼琴,和我的女搭檔合唱《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師鋼琴彈得極好,覺得自己是未來之星。誰料排練一個多月,此項目竟無聲無息收攤了,眾人傻眼。至此,本人第一次舞台夢碎。

上了初中,又進了初中合唱團當領唱。但是生不逢時,作為一個男生,最重要的一個轉變就是“變聲期”,而這個“變聲期”,再次斷送了我的舞台夢。

當時為了某個展演活動,排練許久《歌唱祖國》,最後音樂老師還請我們幾個主唱去錄音。經過兩個月的彩排,因為遷就女生key,這首調門極高的紅歌早已經把我變聲期的嗓子磨疲了。錄音那天,在冷冰冰的錄音室裡對著話筒,跟著伴奏唱歌,但我因為太過緊張聲音擠卡無比,最後老師忍無可忍,用一種無奈又疑惑的聲音問我:“你聲音怎麼這麼大?”這事兒再次不了了之。我到現在都難以想像老師的無奈,搭檔的無語,其他人的嗤笑。

一年後,老師再次給了我個機會:秋天的體育運動節,要我出個節目。我欣喜無比但又隱隱擔憂。那時候聲音不上不下,調子高的歌完全唱不了,其他的歌又不適合我。最後選了蘇打綠的《相信》,苦練三週,對著伴奏給老師表演完一次後,就再也沒有被叫去彩排過。

當時,有同學問我:“你那個節目怎麼樣了?你要唱什麼?”我強忍著失落和沮喪,扯謊:“喔,音樂老師好像覺得現在節目太滿了,我又是晚會主持人,我就說我不出節目了。”哈哈,沒錯,最後我是主持人。

三次舞台夢碎。我早就已經藏起來這個幻想,雖然平時周圍人說我唱歌好,但一聽要登台獻唱,喉嚨還是會發緊。


即便如此,音樂、舞台、明星還是我成長中最大的“成人神話”。

看著張懸在舞台上說著那些晦澀難懂的話,聽王菲無一句廢話唱完20多首歌,看吳青峰在音樂節插科打諢⋯⋯舞台上那些閃爍的星星,好像是每個平凡的人永遠願意相信的謊。

買唱片、關注社交平台,把他們說過的每句話謹慎的摘抄到自己的筆記本,把大段歌詞寫進應試作文⋯⋯如今回顧那些略帶猥瑣的屌絲習慣,其實是童年自己對廣大世界的初步揣測。

之後舞台的轉變我們也有目共睹,各色青春男女團體,你方唱罷我登場,鎂光燈下永遠不缺少最新鮮精美的肉體,也不乏啟迪人心的偶像。同時,更多台前幕後的八卦新聞一波接一波刺激著普羅大眾的精神G點。

我會問我自己,對於“舞台”還有那麼大的意淫嗎?那種美麗易碎的傳說停息了嗎?或許是的,漸漸了解那襲華美的袍下其實長滿了蝨子,舞台上的代價也不只是唱一首歌那麼簡單。

作為在物質、信息爆發的年代裡成長起來的人,“舞台”就是我們新的童話。當我們長大,才知道“公主和矮人”的隱喻,“紅舞鞋”的恐怖,“睡美人”的惡夢⋯⋯

李嚼 2024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Te殊处理成人另类播客 别叫FM 写诗的名字叫 李嚼 lichiao.org
  • Author
  • More

诗|彻夜失眠

鬆散詩集
5 articles
七日書 - 李嚼
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