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冰飲界的謎樣小柑橘

jeanyim
·
·
IPFS
·
青桔仔茶、酸柑冰和金桔檸檬,是四季橘在港台星馬開拓的冰飲版圖。這塊區域本就是柑橘屬植物的大本營;歷史上的閩粵移民,在星馬融合出更豐富的吃法;近幾十年的赴台僑生,又進一步糅合了南方華語對這款冰飲小柑橘的認識。
圖1:青桔仔茶與青桔仔冰(圖 / jeanyim)

我家附近有一間茶餐室,主打星馬風格的食物。他們套餐所附的冰飲,與香港茶餐廳常見的凍檸茶、凍檸水有所不同,是「青桔仔茶」與「青桔仔水」。紅茶、冰塊與糖漿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將檸檬片換成小小粒、對半切開的青綠色桔仔。我第一次喝到「青桔仔水」時十分驚喜:這不就是我在星馬kopitiam(咖啡店)最經常點的「酸柑冰」嘛,倒真是復刻得挺地道的。

不過,印象中星馬似乎不常將這種「青桔仔」與紅茶搭配,為此我還特意追問了幾位住在當地的朋友,他們也說,喝到的都是檸檬紅茶。或許這「青桔仔茶」算是港式fusion?

圖2:青桔仔(圖 / jeanyim)

不過,今天主要想聊的,是「青桔仔」本尊。我之前很長時間,一直以為它是「酸柑」,因為在新加坡點「酸柑冰」或者「酸梅酸柑水」,杯子裡的果子都是它。

圖3:酸梅酸柑水(圖 / jeanyim)

後來才知道,原來在星馬,無論廣府話,還是福建話(閩南語),都管這種更小粒、果肉橙色的柑橘叫「桔仔」(粵:gat zai,閩:gei lah);而「酸柑」其實是指小而圓的青檸,果肉淡綠色,越南牛肉河粉常常作為配料的那種。只是因為這兩種果子都可以用來做同款冰飲,於是名字就在kopitiam裡被叫串了⋯⋯

圖4:巴剎裡的「桔仔」與「酸柑」(圖 / jeanyim)2013年5月4日攝於馬來西亞檳城北海峇眼亞占巴剎

但是,除了張冠李戴的「酸柑」之外,「桔仔」還有其他很多別名。我在吉隆坡、馬六甲、怡保的商店裡,都看到用它做成的包裝飲料或濃縮飲料。在那些畫著綠皮橙肉小果子的包裝上,中文有時是「桔子」,有時是「金桔」,英文有時是「Calamansi」,有時只寫「Lime」,馬來文有時寫作「Limau Kasturi」,有時寫作「Limau Kesturi」⋯⋯不管哪種語言,它似乎都沒有一個確定且統一的名字,而且常常圖文不符。

圖5:吉隆坡與馬六甲的「桔仔」飲品(圖 / jeanyim)2023年4月及8月攝於馬來西亞

這裡想嘗試拆解緣由的,是「金桔」這個名字。為什麼馬來西亞出售的飲品,不用當地華人都知道的「桔仔」,卻要用「金桔」呢?而且,在我一直以來的認知裡,「金桔」的發音是jīn jú,是指果型橢圓、果皮甜味而果肉偏酸的那種小型柑橘,也叫「金棗」。然而,在上圖那些飲料裡的金桔卻要讀作jīn jí,的確就是指這種「桔仔」。

圖6:金桔vs金棗(圖 / jeanyim)

這個讀音,很有可能是來自台灣。因為台灣著名的手搖茶飲「金桔檸檬」裡面,用的正是它。而許多台灣人都會不厭其煩地解釋,「金桔 jí 檸檬」的「金桔 jí」不是「金橘 jú」,「金橘 jú」是皮比肉好吃的那種(也就是「金棗」)。由於馬來西亞不少華文中學的畢業生,是在台灣讀的大學,而「金桔」怎麼看都比「桔仔」更書面語。於是,他們回到馬來西亞之後,很自然就會把「金桔」用作正式的華文名稱,而將本地通用的「桔仔」棄而不用。

儘管「桔梗」的「桔」讀作jié,它的本意與柑橘無關,但「桔」古已作為「橘」的俗字,它也能讀jú。而南方方言裡,「橘」其實與「吉祥」的「吉」同音(但北方官話卻並非如此),所以南方過年要擺大大顆綠葉橙果的「年桔」,就是取其「金玉滿堂」「大吉大利」的好意頭。譬如,在粵語中,「柑橘」與「金吉」諧音,所以一棵鬱鬱蔥蔥掛滿碩果的年桔,在好討口彩的廣東,就是過年必備的了。更有趣的是,台灣品牌「道地」的「百果園」系列飲料把「金桔檸檬」賣到香港的時候,直接就把名稱改成了「柑橘檸檬」,反正粵語讀起來都是一樣的╮(╯▽╰)╭

圖7:怡保手信店的柑橘類產品(圖 / jeanyim)2023年4月攝於馬來西亞怡保

其實,上文的主角「青桔仔/桔仔/金桔」所指的都是「四季橘」。名稱混亂也不奇怪,因為柑橘屬植物很容易雜交,而且很容易雜交出好吃的品種,所以親緣關係本來就是一鍋粥。譬如上圖左上角的「金桔」,圖片上果皮緊實的橙色果子比較像金棗(桔仔成熟時果皮較鬆弛),但果型又不如金棗長,我疑心是誤用,甚至可能實際使用的既不是桔仔,也不是金棗,而是別的哪種柑橘屬果實。反正,「金棗」據說也是四季橘的親本植物之一⋯⋯

除了柑橘屬本身的混亂之外,本文提到四季橘與「酸柑」和「金桔/金棗」的混淆,還又疊加了「閩粵移民」與「赴台僑生」這兩層歷史淵源帶來的詞彙轉移。

圖8:科學家推測的柑橘屬植物主要原產地分佈地圖

柑橘屬植物原產地如上圖所示,而主要來自閩粵地區的近代華人移民,往往會用一個原鄉詞彙,籠統地稱呼客居地的某一類物產,就造成了四季橘被「酸柑」張冠李戴的情況。

至於「桔」字的讀音之亂,其實也只是在北方語言中感覺亂而已,無論用廣府話還是閩南話,「桔」「橘」「吉」全都同音,一點也不亂,為何會通用,邏輯亦十分清晰。只是當你需要用普通話/國語跟人解釋的時候,才會面對混亂局面。

加上自冷戰時代以來,南洋華社一直是赴台僑生的主要來源地,在台灣學習生活多年的僑生,為家鄉帶回台灣的各種影響,也是理所當然。像「金桔(jí)檸檬」這種,連食物帶詞彙,都對馬來西亞華社造成影響的例子,並不是很少見。

青桔仔茶、酸柑冰和金桔檸檬,是四季橘在港台星馬開拓的冰飲版圖。下一篇,我們會更全面地梳理「四季橘」這種調味小柑橘,在亞洲太平洋沿岸開拓出的食物版圖。

【四季橘系列】

之一 • 燒烤魔鬼魚

之二 • 關於星馬「福建麵」這個謎團⋯

之三 • 爪哇麵:嚐到季候風的交會

新春賀圖 • 年桔

【圖片來源】

圖8-科學家推測的柑橘屬植物主要原產地分佈地圖,Map of inferred original wild ranges of the main Citrus cultivars, and selected relevant wild taxa (Fuller et al., 2017),CC0,見維基百科「柑橘屬」條目,https://zh.m.wikipedia.org/wiki/柑橘属#/media/File%3AMap_of_inferred_original_wild_ranges_of_the_main_Citrus_cultivars%2C_and_selected_relevant_wild_taxa_(Fuller_et_al.%2C_2017).png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