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没有环游世界计划的人开始环游世界

Yinn
·
(edited)
·
IPFS
·

记得离开布拉格那天,住在我隔壁的澳大利亚室友终于发现了我搬家的动静,开口问我:Are you leaving? 我说yes, 他接着问道where, 而我说了一个让他有些懵的地名: Sarajevo. 于是我又说这是波黑的首都,他才若有所思地重复着噢波斯尼亚。

最后一个知道我要搬家的人是宿舍的reception阿姨,她问我还要上学吗,之后有什么打算。我说我已经终止学业了,准备环游世界。她若有所思地说,噢it's a generation trend, 然后祝福我。

为什么是波黑?其实在一个月前我对这个国家也几乎没有任何了解,只隐约知道首都萨拉热窝和一战有关,但也并不十分了解这段历史,甚至不知道它在地图的哪个位置,更没有想到它其实离我不远。选择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有一些暂时无法舍弃的过不了安检、带不上飞机的东西,所以暂时不愿去一个特别远的地方,去一个坐火车或大巴就能达到的地方就好,毕竟火车和大巴不用安检。再加上波黑是一个物价尤其低的地方,适合想躺平一段时间的人。就这样,我正式开始在波黑“躺平”,并琢磨着接下来干什么、去哪里。

时间倒转回两个月前,那时我还并不知道我即将选择离开学校,更不知道我即将要开启旅居生活,但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愿望一直像小猫抓一样挠得我时常夜不能寐。这个愿望在我参加哲学课期末考试的前一天彻底爆发为一种冲动,我的脑海里自发地蹦出一句话: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发性和原创性。

“自发性”类似于一种自我驱动的能力,当一个人不再拥有任何一所学校、公司或者个体去逼迫自己做一些什么事,失去了任何外在鞭策以后,还剩下什么?如果一个人在没有任何外在鞭策的情况下仍然自发地想要去做些什么,创造些什么。(这是一种很积极、美妙的感受,不同于自我苛刻般地在内心抗拒的情况下强迫自己做事。)

“原创性”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辨认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追求,而非把那些由他人、社会等灌输给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当成自己的。当一个人做越多自我探索,越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理解自己的特殊性和可爱之处,也就越能发现自己身上的原创性。

而我的愿望正是“自发性”和“原创性”的重要的基础之一:闲暇。叔本华曾这样阐述“闲暇”:一个内在丰富的人对于外在世界确实别无他求,除了这一否定特性的礼物——闲暇。他需要闲暇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他的要求只是在自己的一生中,每天每时都可以成为自己。

好想彻底做一个闲人,生活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里(必然不可能是中国),不用上学(按照通常的社会时钟,我目前应该在上“大三”),拥有至少一个能给予自己最大程度上接近无条件的爱的人际关系(已有),追逐当下冒出来的冲动和灵感,做那些能点燃内心的激情、生命力的事,不再需要额外的工作,收入就从这里面来。

所以旅居对我来说好像成了最好的选择,既不用回到中国,也不必然上学上班。同时我知道,也许彻底“闲下来”一段时间以后,我的人生几乎不可避免地又会发生自己完全意料不到的变化,这也正是“闲暇”的神奇之处和别的生活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和我的其它人生目标完全是统一的。例如发达国家的永久居留卡,也许按照通常的思路是研究并确定某一项或几项心仪的移民项目,然后根据该项目的要求设计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也许难免会做出一些“牺牲”,例如一个人明明不那么想上学、不那么想在一个地方长期工作,而因为“在某国连续合法居留满五年则永居”的政策则放弃其它可能性,做出一些妥协。而“统一”的意思则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却轻轻松松、顺带着把民移了。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