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從《千與千尋》看環保的真義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
《千》不同或更進一步的地方,在於它要為環境保護提供一個基礎。作品要指出的是:現代人之所以感到空虛,跟大自然不斷遭受破壞,是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即人類遺忘了人跟大自然之間那種和諧的關係。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Roger   難度:★★☆☆☆

 

  《千與千尋》稟承宮﨑駿動畫一貫對環保的關注,但今次是以一種更加成熟內歛的手法,把人對大自然破壞的批判提升至對人類自身存在問題的反思。人是甚麼?人活着為了甚麼?《千》提出的答案是:一方面,人本質上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同時後者對於前者的完整存在又是不可或缺。人存在的意義(至少部分地)在於能與大自然重新建立起一種和諧共存的關係。但在工業社會資本主義文明跟自然的衝突中,人遺忘了自己的本性 ── 人跟大自然的內在連繫 ── 而《千》正是一則描述人因何迷失、最後如何能尋回自我的寓言。

自我迷失

  故事主要描述主角千尋在一個神秘地方的奇妙遭遇。主要場景是湯屋 ── 一間供天神鬆弛享樂的浴場。千尋在父母離奇地變為肥豬後,邂逅神秘少年白龍,並在他安排下替浴場主人湯婆婆打工,伺機拯救雙親。其間,千尋遇到一眾浴場的工人、被誤認為是腐爛神的河神、寂寞的無面人和湯婆婆的孿生姊妹錢婆婆等人。透過這些各式各樣的怪異人物,《千》表達出人在利用(因而遺忘)大自然、追求金錢物質的同時,也迷失了自我。

  自我的迷失是一個在戲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例如千尋的父母在無節制的吃喝中變成兩隻忘記自己身分跟女兒的豬(密爾有云:寧做一個不滿足的人,也不做一隻滿足的豬);浴場中的工人(包括千尋)必須捨棄自己的名字來換取浴場的工作;白龍因為忘記自己的名字而不能擺脫湯婆婆的控制和利用。由於人不知道自己是甚麼,因此總是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營營役役,這便是迷失自我的後果。浴場工人工作是為了吃飯生存,當他們發現可以不斷從無面人處得到金子時,他們都瘋狂地為他服務,即使後來有人被吞掉,也沒有人認真地考慮離開。荒謬的是,他們每天入夜開始工作,直到天亮便休息,晚上起床又立即工作,日日如是。就算他們有再多的錢,又有甚麼意義?問題不在於他們沒有時間和途徑花錢,而在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甚麼和要甚麼。結果,一切財富只是集中在湯婆婆一個人手裡(她作為資本家的象徵也就不言而喻了)。

湯婆婆

  可能有人會說這沒有甚麼大不了,至少他們看起來並沒有甚麼不快樂。或許這是事實,就如那些豬一樣。可是,導演明顯否定這種說法,而進一步以無面人來體現人迷失自我最根本的問題 ── 寂寞。無面人剛出場是不能言語(象徵没有文化/文明)的。他純粹是一股地希望跟其他事物 ── 一開始是千尋 ── 建立關係。當他從青蛙身上發現金子能夠令別人走到他身邊時,他便不斷以更多的金子去把整個湯屋的工人 ── 連帶他們的尊敬和奉承 ── 都吸引過來。他不斷把以金子換來的一切 ── 包括食物甚至工人本身 ── 都一一吞噬,但結果不單沒有感到絲毫滿足,反而隨着欲望失控地膨脹,他的寂寞和空虛變得越是不能止息。假使你不知道自己是甚麼,盲目佔有又怎能消除寂寞和空虛?千尋說:「他本來不是這樣,只是來了這裡才變壞」,所指的正是希望與別人建立關係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自然欲望,但當你在物質世界中迷失自我,企圖以物質佔有,甚至「購買」別人的愛和友誼來填補這種空虛時,結果只是越加沉淪,不能自拔(即使愛財如命的湯婆婆,她所最珍視的還是她的兒子寶寶)。人必須先把所有佔有的東西都「吐」出來,才有機會重新認識自我。當無面人把一切都吐出來之後,他再次回歸自然(再次失掉語言),才能重新跟千尋建立友誼。

  可見,要走出這個困局,首先要尋回自我。千尋之所以能夠以一顆純真的心勇敢地堅持下去,最後成功救回父母,關鍵在於白龍替她把名字記下,令她可以一直保持自我的意識。而白龍最終可以脫離湯婆婆的掌握,也是全靠千尋回憶起他的真正身分 ── 千尋從前居住地方附近的一條河。人必須先尋回自我,才能以正確的方法去追求真正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

千尋與無面人

自然、環境與自我

  當我們認識到真實的自我時,我們才會驀然驚覺我們跟大自然的關係,並不如我們一貫以為的一種外在、工具的關係。對大多數現代人來說,大自然是一個為我們的利益提供資源、為我們所役用的場所。我們毋須對一把剪刀負上任何責任,所以同樣地也不用對自然環境,甚至其他人有任何承擔 ── 畢竟這一切都只是我們滿足自己欲望的工具。只要不至危及可見將來的利益,一切都是許可的。

  河神的一節,除了控訴了人類文明對大自然的無情破壞(把河神淹沒、弄得祂臭氣沖天的都是一些文明產品 ── 尤其是那毒刺般的單車)外,更最要的是要對人的問題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在今天大聲疾呼要保護環境(不像在《風之谷》和《天空之城》的年代)似乎有點舊調重彈。《千》不同或更進一步的地方,在於它要為環境保護提供一個基礎。作品要指出的是:現代人之所以感到空虛,跟大自然不斷遭受破壞,是有一個共同的根源,即人類遺忘了人跟大自然之間那種和諧的關係。

被污染的河神

環保的真義

  浴場本是一個洗滌的場所,但同時也是一個市場的縮影。工人跟其他天神純粹是服務員跟顧客,即只有一種互相利用的關係。所以,腰纏萬貫的貴客(如無面人),固然不乏吹捧奉承之人;至於那些頭尖額窄、污糟邋遢的窮酸,自然不受歡迎、令人「不敬」而遠之。唯獨千尋以一種與別不同的態度去跟當時被誤以為是腐爛神的河神相處 ── 一種衷誠的關懷和照顧。這態度令河神(大自然本身)得以回復本來面目,間接(通過祂的神丹)使無面人從無止境的佔有中甦醒過來,並救回白龍一命。單從人類的利益出發去考慮環保問題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不得要領的做法。

  《千》片最特別而值得大家深思的,當然是白龍跟千尋一段純真而奇妙的情誼 ── 一個人跟一條河的情誼。白龍(河流)早已在現實世界中消失、被遺忘,但他卻記着了千尋的名字。反過來,他亦通過千尋對他的回憶而得到重生。原來人跟自然本就是在一起的,只是大家都忘了自己。或者,應該說人忘了自己,而自然卻被人忘了。只有當人從新認識到這種關係,體驗到由此而來那種滿足和豐盛,人才可以過一個真正的生活,談環保才有意義。

千尋與白龍

戲名:《千與千尋》
導演:宮﨑駿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Author
  • More

自然科學的偶然性?——「社會建構論」雜說(四)

驀然回首,在幻想中相見

六合彩金多寶襲來,你知道自己不會中頭獎嗎?